原标题:重构“水下森林”,洱海生态修复显成效~
近年来
大理州通过实施
洱海水生植物关键类群恢复工程
退化严重的沉水植物类群
得到有效改善
洱海生态系统抵抗力与恢复力
不断提升
近日,在大理市上关镇洱海东沙坪湾,50多名工人正在开展水生沉水植物人工种植。
工人们先把微齿眼子菜的水草苗整理好绑在石块上,再划上小船将苗沉到湖底。
自8月初开始,大理州在洱海东沙坪湾开展年度水生植物关键类群恢复工程,计划完成约40万平方米,主要种植苦草、轮叶黑藻、微齿眼子菜、光叶眼子菜等水生沉水植物。
据了解,记者采访当天,工人们就种植了约30余万株微齿眼子菜。
大理州山水办副主任孙祥余介绍:“开展水生植物关键类群的强化恢复,将有效恢复洱海近岸沉水植被面积,改善植被群落结构,增强湖湾水生态系统稳定性及自净能力,提升洱海近岸水环境质量,改善近岸水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同时有效降低外来物种对洱海生态系统的影响。”
近年来,大理州遵循洱海湖泊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及其内在规律,在前期已实施相关保护治理工程和长期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生境、植物、动物等多方面着手,开展实施洱海水生植物关键类群恢复、重要滤藻动物与土著鱼类恢复、外来危害物种清理防控、岸带植物群落结构管理优化、跟踪监测评估等五项工程,推动洱海物种多样性保护与湖泊水生态系统修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丑庆川说:“沉水植物可直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与藻类竞争,从而限制藻类的生长;沉水植物群落还可为浮游动物提供主要的栖息地和避难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可保证浮游动物的种群数量,实现对藻类等浮游植物的控制,有利于维持湖泊的清水状态。”
相关知识
德清:养护“水下森林” 助力水生态修复
美丽高原湖泊湿地“花—鱼—螺蚌—鸟”生态修复新路径及其应用
万州:青山绿水带笑颜 消落带综合治理显成效
阳澄湖首开江苏开放性湖泊水生植被修复先河
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
多地春暖花开、生机萌动 水域生态修复成效显著绘就“绿水青山”美景
珍稀动植物回归,“水下森林”初现!北京:城市中拥抱大自然
江夏灵山:生态修复成效显 秋日花海迎客来
“小白花”灿若繁星!海菜花面积较去年增长46万平米 绿色大理迎来2022洱海论坛
清华大学“清云致洱”支队:碧波荡漾探洱海 生态文明映碧湖
网址: 重构“水下森林”,洱海生态修复显成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9911.html
上一篇: 从《互花米草治理区域生态修复技术 |
下一篇: 北京今年改造提升20处绿隔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