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少常用中药海风藤 海风藤为胡椒科植物风藤 Piperkadsura (Choisy )Ohwi 的干燥 藤茎。又名:风藤、巴岩香、爬岩香。 原植物风藤分布于南部各省区, 尤以台湾、浙江、福建、广东为多。 本品药材性状: 呈扁圆柱形,微弯曲,长 15~60cm,直径 0.3~2cm。 表面灰褐色或褐色,粗糙,有纵向棱状纹理及明显的节,节间长 3~12cm,节部膨大,上生不定根。体轻,质脆,易折断,易折断,断 面不整齐,皮部窄,木部宽广,灰黄色,导管孔多数,射线灰白色, 放射状排列, 皮部与木部交界处常有裂隙, 故横切面边缘可见小洞成 环状,中心有灰褐色髓。气香,味微苦、辛。 本品味辛、苦,性微温;归肝经。 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止痹 痛。中医临床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现代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抗内毒素,抗炎,止痛,抗生育,抗氧化,抗 脑缺血,增强耐缺氧能力,抗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局部缺血组织 保护,抗淀粉样蛋白作用,对心、脑血管有作用。 海风藤为少常用中药,其名始见于清·叶天士《本草再新》。目 前全国各地海风藤同名异物、 混乱使用的情况甚为严重。 据范尚坦等 本草考证知,历代本草记载的海风藤,其原植物应是胡椒科植物,有 丁公寄、 丁文、丁公藤、南藤、石南藤、 风藤、海风藤等名称的变迁。 早期使用和记载的应是石南藤。 由于秦岭一带石南藤分布极少, 后来 就逐渐南移到四川、湖北、浙江、福建等盛产石南藤、风藤等胡椒属 植物的地区。 海风藤含细叶青蒌藤素、细叶青蒌藤烯酮、细叶青蒌藤醌醇、细 叶青蒌藤酰胺、海风藤酮、海风藤酚、甲基海风藤酚、海风藤醇 A,B 等成分,另有 β- 谷甾醇、豆甾醇及挥发油、 α- 、 β- 蒎烯、莰烯、 桧烯、异细辛酮等。 同属植物及易混品: (1)山蒟,干燥茎枝圆柱形,长达数米, 多缠绕成团,直径 1~3mm,表面灰棕色,节部明显,稍膨大,节间长 5~10cm,质轻而脆,断面中心有灰褐色的髓,气清香,味辛辣;分布 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全草 用于风湿痹痛,扭挫伤,风寒感冒,咳嗽,跌打损伤;浙江、福建、 江西、湖南、 四川称其为海风藤, 广东称小风藤, 江西、湖北、湖南、 广西称石南藤,广西桂平称风藤;( 2)毛蒟,分布于浙江、福建、 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全草用于跌打损伤,脘腹疼痛,腰 腿疼,关节痛;浙江称其为海风藤,湖南称石南藤;( 3)石南藤, 干燥茎枝呈扁圆柱形,长约 30cm,直径 0.1~0.3cm ,表面灰褐色或灰 棕色,有纵纹和膨大的节, 节间长 7~9cm,光滑或被短毛, 质轻而脆, 断面皮部窄,维管束与射线相间呈放射状排列,木部有小孔,中心有 灰褐色的髓,叶对生,卵状披针形或卵形,叶片皱缩,灰绿色,气清 香,味辛辣;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湖南、福建称其为海风藤; (4 )环裂松萝(松萝科),又名松萝、云雾草、节松萝、老君须、 破茎松萝;干燥药材叶状体呈丝状,缠绕成团,灰绿色或黄绿色,展 开后长 15~40cm,主枝基部直径 0.8~1.5cm ,向下呈二叉状分枝,向 先端分枝愈多亦渐细如头发,粗枝表面有明显的环状裂纹,具弹性, 用手拉之略能伸长,中央有线状强韧的中轴,气微,味酸;分布于东 北、华东、西南及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湖南、台湾,用于肺 痨,咳嗽痰喘,外伤出血,创伤感染,中耳炎,疮疖,瘰疬,乳痈, 烧、烫伤,阴道滴虫;贵州称其为海风藤, 亦为广西北部的习惯用药; (5)花松萝,又名多果松萝,干燥叶状体呈须发状、灰绿色的团, 长 5~12cm,基部直径 1~2mm,向上而下分枝极多,向
相关知识
合欢花:清心安神治失眠 常用中药少人识 凋落路边随手捡 一斤价值40元
【中药学鉴定】常用花类中药
这些“中药双胞胎”长得太像了!一文教你快速鉴别常用中药
常用19味抗癌中药
中药品种选育与“中药品质育种”研究思路
2023年中药学职称考点:常用花类中药总结
中药植物科普之
中药里玫瑰花和月季花怎么区分?
栀子(中药)
中药大辞典.pdf
网址: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少常用中药海风藤(7页)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00186.html
上一篇: 花松萝,花松萝的功效与作用 |
下一篇: 花松萝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学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