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该【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是由【春天资料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古诗中的花意象
我们中国人对花是情有独钟的,所谓“花开荣华”、“花好月圆”、“如花似玉”,多是基于对花的热爱而产生的惋惜。中国的花多,咏花的诗作多,爱花的诗人多。
陶渊明爱菊,陆游爱梅,周敦颐爱莲,黄庭坚爱水仙。迈步咏花诗苑,试着把这些咏花佳句放在一起品味,你会咀嚼出不同样的味道,会享碰到更多的兴趣。
xx
宋代,人们认为梅花开在百花之先,乃是百花的魁首,故称其为“花魁”。梅的坚毅高洁素来被诗人所赞美,众多的咏梅诗交口夸赞。梅与雪常常在诗人
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唐代诗人齐己的《早梅》中的“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一句用字诚然平凡无奇,却很耐咀嚼,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
雪掩孤村,苔枝缀玉,孤梅独放,那情形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觉。唐代
诗人张谓的《早梅》中的“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一句句从似玉
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研究找寻
的认识过程,读者自可领悟到诗中安闲的风采和不尽的意蕴。宋代诗人卢梅坡
《雪梅》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句则充满了理趣,作者
认为梅花虽白,终归逊雪三分,雪花虽白,却缺少梅花的一种清香,梅雪均
佳,均分秋景。宋代诗人林逋《梅花》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清香浮动月夜晚。”一句抓住了梅花枝干横斜、花影疏朗、香气清静的特点,再衬以清浅的池
水、模糊暗淡的月色表现出十分优美的境地,祖先夸赞这两句是“清香和月入佳句,压尽今古无诗才。”。宋代诗人刘克庄《落梅》中的“飘似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一句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落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情形,此句一笔双写,不但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且用梅花的高洁道德来赞美“迁客”、“骚人”。
菊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华美,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素来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毅的道德,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素来碰到文人
1/4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的偏爱。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它的“采菊东篱下,安闲见南山”(《饮酒》)是传诵千古的佳句,诗人融情、景、理趣于一体,读者忧如亲眼
目睹了一位至诚至静的自在之人陶然于田园之乐的那种逍遥自在的神情,感觉
到了那种出诸自然、浑然天成的美好境地。唐代诗人元稹《菊花》中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一句从菊花在四时中凋落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表达了诗人特其他爱菊之情。这其中自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
霜此后凋的坚贞道德的赞美。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菊花》中的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豪迈粗暴,充满战斗气味,菊花发散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暴、充满战斗气味的动向美。“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派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地显现出农民起义
军攻陷长安,主宰所有的成功远景。宋到诗人刘克庄的《菊》中“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一句写诗人殷勤培育,浇灌与春花不同样的菊,意在追求一种不随俗沉浮,甘守孤单,幽芳自赏的情味。宋代诗人郑思肖的《寒菊》中“情愿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一句则借菊言志,菊花情愿素来守在枝头,何曾被北风吹落在尘埃泥沙中,菊花此时成了人格的写照。
荷花
荷花冰清玉洁、婀娜多姿、素然天质,她出淤泥而不染的本色,为世人所尊敬,千百年来素来牵动着文人墨客和志士仁人的心弦。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句
作者以敏锐的观察与精细的体悟,把初夏时的荷态写的生动可爱、形神毕现,作者借荷花传达出了初夏的气味,给读者供应了一种新的感觉与视觉。同
样是杨万里之手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量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绘的则是盛夏荷的风范,荷叶无边无际,与天相接,朵朵荷花映着旭日,更是红得娇艳。花叶相间画意浓,花叶相衬更精神,作者以传神诗笔,绘
奇异画面,让人浮想联翩。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立秋后二日泛舟越来溪》中“行到闹红无水面,红莲陶醉白莲酣。”写的是秋风初起节气的荷花,作者以佳丽醉酒来形容荷花的明媚和娇憨,荷花红白相间,色彩比较鲜亮,神形毕现。唐代
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中“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另是一番风味,作者巧妙地把采莲少女与周围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友善一致的整体。花丛
中的采莲少女,若有若无,若有若无,花是人,人是花,娉娉袅袅,长袖低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2/4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回,碧叶共罗裙一色,芙蓉与人面相映。这几乎就是一副境地优美、富饶风采的水粉画,令人陶醉。
桃花
桃花的花朵不大,其淡淡的粉桃红色,总是給人一种清爽亮丽的感觉。自古以来,桃花象征阳春、愛情与婚姻。桃花命薄,却在短短的生命中灿烂特别,故此历史中很多骚人墨客,常常借桃花喻意,花开花落,此间的浪漫和伤
情,令人陶醉,亦令人心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出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周南桃夭》,诗中既以红艳的桃花来衬着姑
娘出嫁时的喜庆气氛,又以明媚的桃花来比喻美丽的新娘,可谓两相得宜。今后,诗人就常常以明媚的桃花来比喻佳丽,其中最为有名的可能要数唐代诗人
崔护的《题国都南庄》“昨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人面”“桃花”交相辉映,花艳人更娇。
桃花以其明媚而招人喜爱,可是在有些诗人眼中,桃花总带有几分妖冶狐
媚之气,平增几分轻薄浮艳之态。唐代诗人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五中“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直接给桃花冠以“轻薄”的恶名,这对桃花来说真是太不公正了。可是桃花任人说评说,向来不改明媚之姿,每到春来,桃花
依旧灿烂开放,装点这满园春色,“人间四月芳霏尽,山寺桃花始绽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和“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清刘灏《广群芳谱》)两句即是最好的明证。
水仙
水仙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被人们视为吉祥、美好、纯结、高尚的象
征,诗人们吟水仙,多从“水仙”名字着眼,视它为下凡天仙、洛神湘妃、汉滨
仙女、姑射仙、素娥青女等。水仙花拥有朴素高洁的道德,赢得无数诗人的赞
美。黄庭坚的《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中“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
月”一句说水仙乃多愁善感的洛水仙子所化,“凌波仙子”一语,绘声绘色地勾画
出水仙的风韵。自此诗一出,”凌波仙子”这一水仙雅号美称,便素来流传至
今。宋代诗人刘邦直的《咏水仙》中的“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一句
欣赏水仙在严严冬季,仅凭一勺清水,亭亭玉立,那玉洁冰清的风范和馥郁芬
芳的清香,最令人神清气爽。“风鬟雾鬓无缠束,不是人间荣华妆。“(明李梦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3/4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阳《水仙》)和“清香自信高群品,故与江梅相并时。”(清刘灏《广群芳谱》)两句歌颂水仙朴素无华的道德和高洁的气质,令人如见其美,如闻其香。
xx
牡丹花,娇艳多姿,雍容大方,华美堂皇。牡丹在我国被誉为“国花”、“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
唐代诗人徐寅称牡丹为“千万花中第一流”,宋代欧阳修则曰“天下真花独牡丹。”。唐代诗人白居易
的《牡丹芳》“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一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牡丹花的瑰丽轻盈,摇晃多姿,仿佛美女,写得生动传神。白居易的
《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一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量同情,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想。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心已经抒发得淋漓尽致,至于花残此后的心情又如何,也就不
难领会了。唐代诗人韦庄的《白牡丹》“昨夜月明浑如水,入门唯觉一庭香。”一句写得色相俱全,令人如入梦幻。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时,李白奉
诏作了《清平调词》三首,其中有一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诗人不露印迹,把杨贵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不仅写色,而且写
香;不仅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把牡丹和杨贵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又象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
古诗中的咏花佳句是举不胜举的,只是文一斑,我们即可窥见花儿在诗人笔下所产生的审美情味是多么奇异。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4/4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知识

浅谈唐诗中的花意象
菊花意象
诗词 “花”意象的象征意义
意象图式理论视角下唐诗英译的意象传递研究
历史文化名人与扬州文化意象
浅析古诗词中菊花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意象
古代诗词中“花”意象的美学分析
论苏轼词中的花卉意象
2023年国家公务员常识备考:古诗中的季节与花

网址: 中国古诗中花意象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0163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赏春花之美:60首古诗词中的春天
下一篇: 古诗中花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