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中的象征手法和象征系统 殷光熹 云〔南大学,昆明 6500911 关健词:离骚;象征;系统 摘 要:离《骚》在创作上的显著特色是:大量采用象征手法,组成三大象征系统。其独创之处就 在于:融主体性、整体性和系统性于一体,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和时代特征,构成完整的象征体系。 中图分类号:1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一7511(2005)05一0082一07 大师梁启超曾指出:“纯象征之成立,起 会其象征意义。这与后来已经成熟的、具有 自楚辞。篇中许多美人香草,纯属代数上的 整体性象征特点的 《楚辞》迥然不同。 符号.,他意别有所指。I,(1)(P440)马茂元先生在 古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 “象征”这个词, 千《古绝唱话离骚)》一文中也曾指出:“《离 但对 《楚辞》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还是有所 骚》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就是 比兴、象 察觉的,例如东汉时的王逸就曾看出 《离骚》 征手法的运用……这种 香‘草美人 ’式的寓 中有 “引类譬喻”的表现手法,他在 《楚辞章 意手法为 离《骚》所独创。11[2](P12)在 《楚辞选 · 句 ·离骚序》中指出:“《离骚》之文,依 《诗》取 前言》中又说 :“(楚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象 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恶禽 征的体系。[3](P51)梁、马二位前辈虽然未就 、臭物,以比谗俊 ;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21,71妃 《楚辞》中的象征手法问题作进一步论述,但 佚女,以譬贤臣;虫L龙莺凤,以托君子 ;飘风 对后人来说确有 “点拨”作用。 云霓,以为小人。”[’](砚-3)在这里,王逸虽然没 有明确分辨比喻与象征的联系与区别,但他 一、从不成熟到成熟 已经意识到比兴之 “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 刘舰在 《文心雕龙 ·辨骚》篇中也用概括的文 象征意识 ,自古有之,在没有文字 以前, 字肯定了王逸之说 :“虫L龙 以谕君子,云霓以 多以物象、图像表示。有了文字 以后,随着 譬谗邪 ,比兴之义也。” 语言思维的进步,人们渐渐能以简练的文字 屈原继承和发展了 《诗经》的比兴传统, 概括其意,例如 “立象以尽意”。我们看 《易 第一个成功地运用象征手法创作出融主体 经》中的古歌谣,就带有象征诗的特点。 《诗 性、整体性和系统性于一体的传世精品,其 经》中的象征手法只是局部运用,基本上采 中,长诗 《离骚》最具代表性。他以南楚文化 用生活中常见的 自然物 (草木虫鸟之类)。 土壤为立足点,将那些充满乡土气息的自然 象征物的象征义,基本上是约定俗成而固定 意象、富于原始神话色彩的素材和社会生活 的,内容直观、明确、单纯,读者可以马上领 中的人物事件等,巧妙而合理地纳人到长诗 收稿日期 Zoos一09一12 作者简介 殷光熹,男,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文学研究 《离骚》中的象征手法和象征系统 中,构成带有整体性的象征情节和象征境 间被隐去的指义未直接说明,而是转了个弯 界,使作品呈现出纵横交织、主次分明、布局 儿,只有通过上下文的整体把握,方能领悟 完整的象征系统。诗人在 “引类譬喻”的基 其中的象征指意,“象征则间接地指意,要转 础上,即通过意象的比喻化、象征化过程,使 个手:它先是为 自己而存在,只是在
相关知识
色彩标注的人间世态——从《晚饭花》看汪曾祺小说色彩的表意策略
中国牡丹的传统利用价值及其当代文化创新
于浩淼、杨易、徐秀丽. 2019. 论中国在全球农业治理中的角色.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期
从用典看曹植对《诗经》的接受及其文艺思想
花神文化和花朝节传统的兴衰与保护
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古埃及动植物崇拜及其影响
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和特点
《诗经》在欧亚传播与影响对比研究——以日本与法国为例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太阳意象的神话原型分析
网址: 文学欣赏:《离骚》中的象征手法和象征系统 ,殷光熹,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pdf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04832.html
上一篇: 文学中的莲花 |
下一篇: 荷花的象征意义及美学价值(探寻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