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探元计划2023”系列直播第一期“科技创新+中华文化”共创融合思享会如期举办。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铮、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梅花创投VP李实、谛听视界创始人李帆参加了本次活动,并分享了他们对于“探元计划”、对于“科技创新+中华文化”共创融合的理解。
吴世春认为,“探元计划”站在科技与文化的交叉点,一定能够成为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助推器。张铮提到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大背景下,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成为重要趋势。"探元计划"发起的初衷之一是填补产学研合作项目在这一方面的空白。李帆结合产业观察谈及沉浸式交互感知(注:该技术是“探元计划2023”重点关注的三大共性前沿关键技术之一)和他对新沉浸式体验的理解。他还提到,“数字技术使得中华文化的珍贵宝藏得以活化,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我们创业者和科技文化赋能者的使命。”
基于三位嘉宾的分享,我们发现,中华文化与创新科技的融合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可观。虽然当前不少科技企业尚未将文化场景作为技术应用的主赛道,但只要企业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沉浸感知交互等新兴技术领域拥有创新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可尝试应用于文化领域,提升文化行业研究、保护、传播、传承的效果与能力,就可申报参与 “探元计划2023”,通过与专家研讨交流、参与能力建设培训、共同探索技术应用试点落地,将带动更多优秀创新技术应用于文化领域,助力中华文化数字化发展。
以下为三位嘉宾分享的主要内容整理: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铮:
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大背景下,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成为重要趋势。"探元计划"发起的初衷之一是填补产学研合作项目在这方面的空白。该计划以文化内涵为核心,以现代科技为手段,旨在实现文化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以获得新的融合产品和服务,开辟新的市场,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催生新的产业业态,并获得新的增长潜力。
“探元计划2021”提出的一个研究议题是“迈入数字文化经济时代”。它在时代意义便是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的双向融合。如何理解?我们发现,技术从五个角度推动文化发展:(1)人工智能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演进;(2)计算存储一体化突破AI算力瓶颈;(3)工业互联网的超融合;(4)规模化生产级区块链应用将走入大众;(5)保护数据隐私的AI技术将加速落地。同时,我们通过梳理政策,发现当前政策既关注科技对文化的助力,也关注文化对科技的价值引领,同时注重对社会风险的规避。
"探元计划2021"进行了100多家企业参与的案例征集,对通过终审的案例进行深入梳理形成报告。此外,腾讯与清华文创院共同导入平台资源,与这些企业形成良性互动,支持它们的业务发展。基于这一过程,我们提炼出基于业界大趋势的文化科技融合研究体系模型,并围绕科技、智慧与价值、文化等核心关键点总结了十大领域的应用场景。通过回顾"探元计划"第一期的工作,我们汇集了来自腾讯、学术界、科研界、投资人和企业界的直接反馈,深切感受到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的价值所在,初步形成了良性生态的雏形。
为进一步发扬这一成果,腾讯联合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出了"探元计划2022",清华文创院作为学术支持单位之一参与。与第一年的全景扫描和赛道梳理相比,第二年将重点放在"文化遗产"领域。"探元计划2022"尝试回答聚焦于文化遗产数字化活化领域的相关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指导下,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与腾讯研究院联合发起“探元计划2023”。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等是“探元计划2023”的学术支持单位。“探元计划2023”旨在推动"技术与内容平权、普惠发展",从试点阶段向规模化发展迈进。我们期待"探元计划"能够将发展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能够激发更多人在这个领域投入力量。
我们说探元计划探索的是文化科技融合中的"元规律",可以从《易经》中找到启示:"大哉乾元,万物资始",《春秋繁露》中也有"元为万物之本"的描述。"元"包含着元素、元初、纪元等多重含义,即探寻科技与文化融合的细节、原理、规律和创新形态等方面。期待"探元计划"所探索出的成熟规律能够稳定下来,成为可被复制和学习的具体模式。
"探元计划2023"将迎来四个重要升级:模式升级、资金扶持、开放性技术工具、国际视野。从技术方案的征集评选延伸到对方案进行试点共创和落地,进一步转化为产品工具能力,并沉淀到"探元计划"的平台,实现规模化,放大其价值。
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梅花创投VP李实:
“探元计划”站在科技与文化的交叉点,一定能够成为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助推器。作为综合性的投资机构,梅花创投具有强烈意愿投资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企业。
2022年是AIGC元年。AIGC是继PGC(网页生成内容)、UGC(用户生成内容)之后的新突破,其产生的影响力已经是业界共识,无论是产品端还是投资端,AIGC都正引导着深刻的变局,将重塑与颠覆数字内容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将极大丰富人们的数字生活。
AIGC+文化产业的投资逻辑主要有四个:第一是应用层,适合早期初创企业参与,但需要创始人在细分领域有非常强的理解力,能够匹配相应的行业资源直接向市场提供专业的垂直细分产品;第二能否大规模稳定地生产,能否提供标准化、平台化的产品;第三,B端应用对行业差异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足够高;第四是因为后期很容易被大厂复制,C端应用需要在前期建立起用户规模,并以独特的产品和体验设计留存核心用户。短期内,值得关注的应用有:AIGC+游戏,AIGC+娱乐,AIGC+互联网,AIGC+广告营销。
谛听视界创始人李帆:
新沉浸式体验与传统的沉浸式体验有何异同?
事实上,传统的沉浸式体验通过丰富的文化资产和文物保护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为我们带来一种宁静和历史感,例如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大足石刻等。而如今,借助数字孪生技术,我们能够将这种过去的沉浸感转化为数字资产,从而形成一种全新而独特的体验。新沉浸式体验与数字感知交互相结合,与我们产生共鸣,捕捉我们的需求、动作、语音和行为特征,进而与数字空间进行互动。在其中,数字人的构建变得更加关键,数字人与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相结合,构成一种具备感知交互的创新沉浸式体验场景,这即是我们对新沉浸式体验的定义。
我们重点关注四个领域:文博文旅、娱乐、商业和教育。在这几个领域中,中华传统文化以及我们所积累的大量优秀内容和所衍生的高品质IP,实际上都能够为这些场景提供优质的体验。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需要有一定的使命意识。数字技术使得中华文化的珍贵宝藏得以活化,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我们创业者和科技文化赋能者的使命。
“探元计划”2023项目征集火热进行中,期待更多优质项目加入,共启前沿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新篇章。
参与权益:Top-20技术企业【每家30万奖金】
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沉浸式感知交互、XR等技术,可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企业均可报名。
“探元计划2023”系列直播第二期火热开启
刘江红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梁宇 创世伙伴资本CCV合伙人
惠鹏宇 新维畅想CEO
畅谈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多种可能性
相关知识
探索“科技创新+中华文化”融合的多种可能性|“探元计划2023”第一期直播回顾与第二期直播预告
花房科技探索数字艺术,花椒直播引领新潮流
【直播回顾】围观!2021首届光艺术展线上发布会圆满落幕
首席专家谈农技|直播 第十八期 兰花专场
深夜花艺课堂第二期 - 自然风格瓶花
花椒直播业内首推“云婚礼” ,为婚礼策划服务市场带来新机遇
云花产业+电商直播创新论坛暨云花上行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举行
直播预告丨 5月31日 “技” 智囊线上沙龙会议——创新材料助力企业低碳节能的改造
直播预告丨河北水土保持系列直播首站——行唐县花沟
传统花卉探索发展新路径 直播1小时卖出15万元蝴蝶兰
网址: 探索“科技创新+中华文化”融合的多种可能性|“探元计划2023”第一期直播回顾与第二期直播预告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0679.html
上一篇: 文化IP+AR科技,看坂田文化“ |
下一篇: 文化热点|发展创意经济是新一轮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