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蘼是不起眼的千瓣白色小花,气味淡雅清香,貌不惊人也并非芳香四溢,生于山坡、路边、草坡或灌丛。在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花仙子”世界里,如此卑微渺小的荼蘼无法与其它花朵争奇斗艳,更没有艳压群雄的资本,无人问津是荼蘼的命运。炎炎夏日,当每一束毒辣光线遍及万物,即便是天山上终年不化的寒冰,在烈日周而复始的灼烧下也很难全身而退。其它的娇美花儿们早已在春末就香消玉殒,枯萎败落了。放眼四周,也许再也找不到可以供人观赏把玩的花儿了。可谁曾想到正是在这难耐至极的夏季里,荼蘼却正在怒放!当同伴都已消逝不在,唯有它一花独开,天地间无能与之媲美,无能与之争雄。
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
青蛟走玉骨,羽盖蒙珠宪。
不妆艳已绝,无风香自远。
凄凉吴宫阙,红粉埋故苑。
馀妍入此花,千载尚清婉。
至今微月夜,笙箫来翠巘。
怪君呼不归,定为花所挽。
昨宵雷雨恶,花尽君应返。
——苏轼《杜沂游武昌以荼蘼花菩萨泉见饷》。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天资聪颖、饱读诗书、博闻强记、学识渊博,却仕途坎坷,几经贬谪。纵览苏轼诗词文章,其前期作品大都气势磅礴,豪放奔腾有势如破竹之势,后期作品一扫洪水决堤、一泻千里,多了些深柳白梨、香远益清,大有庄子化蝶,物我皆忘之味。
《杜沂游武昌以荼蘼花菩萨泉见饷》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吟咏荼蘼,抒发了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却事与愿违的无奈心情。
此诗自始至终着眼于一个“变”字,写荼蘼的变化中表现出人心的变化,写人心的变化中表现出荼蘼的变化。“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是写荼蘼的与世无争,隐含着诗人追求“平常心是道”的佛家心境。红日逐渐西沉,荼蘼依旧“青蛟走玉骨,羽盖蒙珠宪。不妆艳已绝,无风香自远”。诗人笔锋一转,从抒发自己心志到描绘荼蘼形态。荼蘼的静态间接地表现了诗人目光的停留。荼蘼平静如水诗人亦波澜不惊,所以任凭春风吹与不吹,都无关紧要。诗人抓住荼蘼与人心的相互关系,着力表现荼蘼与自身动静的合体,这一去一来的变化,使诗作具有跳跃的动态美,归根到底,仍是为了传达诗人内心的感情变化。
“凄凉吴宫阙,红粉埋故苑。馀妍入此花,千载尚清婉。至今微月夜,笙箫来翠巘。”宫阙故苑里佳人犹在,却有遮不住的凄凉萧瑟。昔日备受荣宠的红颜就如这美妍的荼蘼,虽是旧人,风韵犹存。每晚,繁星四起,月色撩人,身边那个他,早已是“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哀怨怅惘,无以消除,只能借一曲箫声,暗喻自己当年凭借才华美貌,赢得帝王的一时喜爱宠幸,但终会因人老色衰或其它种种原因而被无情地抛在一边,渐渐被忘却。“怪君呼不归,定为花所挽。”新入美人声色犬马,被君王冷落多时的妃嫔明现憎恶之情。“昨宵雷雨恶,花尽君应返”回想昨日雷霆震耳、风雨飘摇,那些恃宠而骄的花儿们定经受不住风霜雪雨的打击,肯定早早败落了,大有庆幸之感。如此一来,重拾尊宠,指日可待。诗人精巧美妙的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变化寓于花的倏忽变幻之中,使诗大有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含蓄美。
有人评说:“‘怪君呼不归,定为花所挽’比喻小人位高权重;‘昨宵雷雨恶,花尽君应返’比喻正直之人一心为国,却苦无报国之门。”风吹雨打,花朵消逝,只是诗人的期望。但在现实世界里,花朵是否真的被吹尽,却不得而知。诗人一生仕途不顺、政治失意,从而产生鄙视群小,痛恨官场腐败的感情不足为奇。但诗歌作为文艺作品,显然不是生活的实录,它比生活本身更概括、更集中、更有典型性。因此,一定要坐实哪一句即喻什么人或什么事,难免会有牵强附会之嫌。
荼蘼开于暮春夏初众芳谢尽之时,是每年花季最后绽放,亦是最迟凋谢的花。“开到荼蘼,三春色尽,花事已了”,所以,它是伤感的花,它的花语就是:“末路之美”,东坡居士谪居黄州时便一语道破天惊。繁花似锦的春季它无从选择只能悄然离开,守着孤独,暗自神伤。荼蘼也是众花里的一员,也有想被人欣赏、宠爱的小心思,但它自知,遂不贪心,只想和大家一起迎接春天里的第一缕阳光;只想看到仅仅为它,哪怕只有一瞬间因喜爱而充盈的闪亮眸子;只想听见一小句只对自己发出的:“啧,真美!”这就足矣。愿望是美好的,却苦于只是愿望,当一切回归现实,心中所念没能实现,又是何等的凄凉。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诗经郑风》
相传很久以前,在云南的蛮荒山上,生长着一种大叶的乔木名叫“苦荼”,那是我国最早的茶树。“苦荼”在丰盛时期开出白色的花,就是荼蘼。“苦荼”与香樟树生长在一起,有难以湮灭的原野清香。因荼蘼暗含可遇而不可求之意,《诗经》便载有:“有女若荼”的句子。“苦荼”像最好的女人,好女人像“苦荼”。据说,荼蘼花开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过去,而感情也到了终结。爱到荼蘼,意蕴生命中最灿烂、最繁华或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无论取何意做解,荼蘼终是苦情命,带给世人的总是凄美与感伤。
一年春事到酴醿,何处更花开。莫趁垂杨飞絮,且随红药翻阶。倦游老矣,肯因名宦,孤负衔杯。寄语故园桃节,明年留待归来。
——管鉴《朝中措立夏日观酴醿作》
管鉴是南宋前期词人,字明仲,龙泉(今属浙江)人,徙临川(今江西抚州)。管鉴擅于写词,词风多清丽和婉,有不少佳作名篇流传至今,为世人称赞。然遗憾的是,管鉴生平湮没无闻,一向无考。只知其生于官宦人家,平生做过一些小官,在63岁时,溘然长逝。
荼蘼之所以成为文人笔下常见的吟咏寄情之物,并为芸芸众生称引,主要还是因为它的花时带给人的联想和伤感。“一年春事到酴醿,何处更花开。”荼蘼过后,花季结束,便无花再开。“一年春事到荼蘼”短短七字箴言就将其牢牢钉在了象征“孤寂颓废”的十字架上永世不得翻身。“莫趁垂杨飞絮,且随红药翻阶。”词人恐怕荼蘼会像随风飘摇的柳絮般轻浮不定,更恐荼蘼会如那迷人心窍的芍药般误入风尘。“倦游老矣,肯因名宦,孤负衔杯。”初入仕途,因以父荫补官,浮生将尽,倦鸟知还,虽子承父业,却碌碌无为,羞愧自己力薄才疏,没将祖业发扬光大。“寄语故园桃节,明年留待归来。”种种抱负,殷殷期盼,此生已无望实现,唯有求得来世能够大展宏图、事如所愿。
荼蘼花开时,春天那些五彩斑斓,美艳不可方物的各类花儿,都悄悄地把喧嚣让给即将到来的如火夏天。开到茶蘼的芬芳,却在一瞬间凋谢陨落。如同在空荡荡的舞台上,只剩一人竭尽全力的舞蹈,跳至猝然倒下,摔落一地繁华。开到茶蘼,百媚千红终褪尽,徒剩落寞,奄奄一息。
开到荼蘼花事了,尘烟过,知多少?
——曹雪芹《红楼梦》
从古到今,以花喻人,并不鲜见。在文学巨作《红楼梦》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里,麝月掣了根荼蘼花签,签上提着“韶华胜极”四字,边上写着一句旧诗,道是:“开到荼蘼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旧时推崇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能识文断字的不在少数。作为大户人家的女仆不懂其中深意,张口问宝玉:“怎么讲”自是情理之中。然而宝玉天生心思细腻,心智敏锐,看到此签后,觉得不吉利,便忙将签藏了,只道:“咱们且喝酒罢”也就将这事儿转移话题,一笔带过了。暂且不说“荼蘼”二字究竟是何寓意,光看“韶华胜极”,明眼人都知古训有云:“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物极必反是颠古不破的真理,偏偏“荼蘼”与这四字有了牵连,其中含义,不言而喻。
荼蘼花开,花事荼蘼,一株佛家经典里孤独的荼蘼花,它的寂寞,是所有花中最持久,最深厚,也是最独特的。茶蘼是花季最后盛放的鲜花,茶蘼开过之后,人间再无芬芳。每字每句,都是荼蘼作为花季终结者的最好诠释。
遥想早已尘封在历史里的如花美眷,一朝身伴君王侧,平生也就在偌大的宫殿里日日夜夜度过似水流年。无论这是幸亦或不幸,她们就如这荼蘼,花期错了,什么都错了……
暮春开花,多悲无喜,身为春天里最后一种花,看到它,便知春将尽,花季终将结。一切的一切都到了无法回头的终点,没了退路,没了期盼。荼蘼注定是悲情的代名词,一生一世,独自花开,亦独自凋零……一朵荼蘼,一枝彼岸花,都是分离的表征。没有了那份无与伦比的超脱,即使自命忘情,也不免会为它流泪。尽管愿望的最深处,并不希望你我荼蘼,不希望看到悲伤的彼岸花,却依旧祈求携着你的手,让它发芽、开放。花,已经开到了荼靡,我们,也将说再见。
被悲剧笼罩的事物似乎总欢喜不起来,可凡事都有两面性,这是毋庸置疑的。总以同一视角看待一样东西,看的片面,看的浅显,如果观物者自身还时运不济,命途多舛那就多多少少会将先入为主的主观色彩在不知不觉中揉进事物本身,从而为其更增了分暗色,抹淡了它本有的光环。有时,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思路去看待周遭的一切,才忽觉,“一样梅花别样情”原是这般令人新奇,让人大开眼界。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靡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王淇《春暮游小园》
王淇,字菉猗。与谢枋得有交,谢尝代其女作《荐父青词》(《叠山集》卷一二)。
梅花零落,正如少女卸去妆后的素颜,海棠始开,又像少女涂抹了新红一样艳丽。不多久,待荼蘼开花后,一春的花事已告终结,惟有酸枣树的丝丝叶片却又长出于莓墙之上了。这首七言绝句,借花开花落,表时序推移。一年春事将阑,与此同时,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证明大自然是永不会孤独寂寞的。
任何事物都有度,浅则不够,深之又过,世间万物都遵循于此。知易行难,大千世界,万物众生,试问,真正能够做到平衡好利弊的有几人?真正身处夹缝,还能安然自得享受生命旅途的又有几人?得与失,福与祸始终是相生相伴,形影不离的,只是顺序有先有后罢了。
如果现在正在饱尝得到的喜悦,一定要想着总会有失去的时候,提前尝过苦痛的滋味,真到失去,就不会过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自然而然面对失去时,就会多一些镇定,少一些惊怪;添一份从容,减些许嗔怨。这不是天性凛然,只是提前已伤过。
相反,如果此时一无所有,恰恰前方还道路曲折,荆棘满布,本已迷茫无助,却一朝不慎坠入万劫不复的深谷,不知何时才能拨开乌云见得晴天。唯一能做的就是对自己粲然一笑,说服自己的心让它以不变应万变,欣然接受上天的考验,坚持过去的坚持,坚定否极泰来的信念,坏至极处无非是用宝贵的年华换取爬出人生谷底的机会,洗掉旧颜,以崭新的面貌重返心中的圣地,理想的天堂。即便那时,早已是花至荼蘼,却还不能真正置若罔闻,泰然处之的话,就让时间来销蚀心中残留的愤懑。也许漫漫人生路,就如荼蘼般是注定要经历些痛苦,既然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耍浑手段改变不了什么,那就坦坦荡荡的为它献上自己的青春,也是无可厚非,理所当然。与其血淋淋无休止的反抗,还不如就此顺应,命如荼蘼,独自演绎,独自谢幕,竭尽所能不辜负自己,即使寂寥,无人喝彩,也无碍,用观赏独偶剧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人生,以平淡的生活态度履行生命的意义,亦是一种姿态。
插入书签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相关知识
《恋花(花房五月)》love蓝血幽 ^第2章^ 最新更新:2013
6月花事知多少?花卉管理早知道,免得事后多懊恼
花事知多少——花卉背后的故事
第2章园林花卉分类和命名
园林院举办“花事知多少”第八届花卉知识竞赛
春日花事知多少②
“花事知多少”第七届园林、园艺专业花卉知识竞赛成功举办
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课件第2章
《(综)花神祈愿之旅》浅叶叶 ^第2章^ 最新更新:2020
搏弈杯“花事知多少”第六届园林园艺专业花卉知识竞赛圆满落幕
网址: 《花事知多少》Rosalyn墨楠 ^第2章^ 最新更新:2013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12654.html
上一篇: 《野荼蘼二首》原文及意思全解 |
下一篇: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