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序结构(inflorescence architecture)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productivity)和植物的适应度(fitness),同时也是研究植物发育和进化研究的理想模型。在很多有花植物中,如拟南芥,花序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单朵花,这种简单花序可以理解为一朵朵花不断地重复而构成。与之不同,谷类和豆类作物类群植物的花序结构为复合型,即花序的基本单元不是单朵花,而是特化的小花序(如:禾本科小穗spikelets;和豆科次级花序单元secondary inflorescences)。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具有重要的农业和生态价值。因此,如何理解复合型花序的建成对于生物发育和进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将为谷类和豆类作物的生产应用提供有益的指导意见。
华南农大生命科学学院钟晋顺教授和广州大学孔凡江教授近期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2020年影响因子18.31)合作系统地总结了禾本科和豆科复合型花序结构遗传调控的分子机制,发表了题为:The control of compound inflorescences : insights from grasses and legumes的研究综述,提出了有花植物进化中复合型花序结构调控可能存在的一般规律。钟晋顺教授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原文Fig. 1.谷类和豆类作物形成复合型的花序。
钟教授和孔教授认为特化的花序类结构(specialized inflorescence-like structure)不能简单地解释成分枝的形成,其本身可以作为复杂花序中的基本重复单元 – 即这种特化的花序类结构其实可以理解为复合型的基本单元,其自我重复与简单花序由单朵花的自我复制组成类似。同理,这种特化的花序类结构也可以簇生,形成更高阶的基本重复单元,比如在玉米及其亲缘类群中的小穗对(spikelet pairs)。因此,花序类基本单元可以不断自我重复,或者进一步簇生形成更高阶的重复单元,进而促成花序的复杂性和导致复合型花序的发生。
原文Fig. 2.复合型花序顶端分生组织的调控
为了支持这个假说,他们进一步提出三方面的证据:1.确定性(determinate)复合型花序顶端形成一个特化花序(即禾本科小穗和豆科次级花序结构)(Fig. 1);2.与单朵花遗传调控类似,花序类结构受一系列身份基因(identity gene)的调控,并且在禾本科和豆科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 特别是TFL1-AP1/FUL/AGL79-AP2模块具有高度保守的功能(虽然具有类群特异性,比如利用类群特异的旁系基因paralogs)(Fig. 2);3.特化的小花序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变异性,而这种变异的调控与花序分枝调控不同,具有不同的机理。同时类群间的花序基本模块的调控机制也不尽相同,具有极大的类群特异性 (Fig. 4)。
原文Fig. 4.复合型基本单元的确定性调控
同时,该综述还展望了禾本科和豆科花序结构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该研究得到德国洪堡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全文链接:
植物科学最前沿,专注于植物科学前沿进展、资讯、招聘信息的发布及方法软件共享等。投稿及招聘请后台回复“投稿”,均为无偿;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ID:zwkxqy;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Trends in Plant Science特刊丨植物科学在21世纪的研究工具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谢旗研究组应邀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撰写“谷物花器官进化和脱粒性调控机制”综述文章
喜讯:我校在植物病原微生物
Science 独家报道
Trends Plant Sci |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植物病理研究中的应用
园艺博学讲坛——华中农业大学青年教授专场报告
陈建群教授课题组在植物抗病基因起源与演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吲哚衍生物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综述,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青岛农业大学:食源性致病菌与真菌毒素防控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最新成果
网址: 华南农大钟晋顺教授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 发表综述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20641.html
上一篇: 2023上海公务员行测:花序是指 |
下一篇: 四川师范大学校园植物——木兰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