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
黄精
【异名】
龙衔《广雅》,白及、兔竹、垂珠、鸡格、米脯《抱朴子》,菟竹、鹿竹、重楼、救穷《别录》,戊己芝《五符经》,萎蕤、苟格、马箭、仙人 余粮《本草图经》,气精《宝庆本草折衷》,黄芝《灵芝瑞草经》,生姜 《滇南本草》,野生姜、米蔶《本草蒙筌》,野仙姜《广西通志》,山生姜《本草备要》,玉竹黄精、白及黄精《本草从新》,阳雀蕻《辰溪志 》,土灵芝、老虎姜《草木便方》,山捣臼《岭南采药录》,鸡头参《山西中药志》,懒姜《贵州民间草药》。
【释名】
《本草图经》:隋时羊公服黄精法云,黄精是芝草之精也,一名葳蕤 ,一名白及,一名仙人余粮,一名苟格,一名马箭,一名垂珠,一名菟竹 。《纲目》:黄精为服食要药,故《别录》列于草部之首,仙家以为芝 草之类,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谓之黄精。《五符经》云,黄精获天地淳精,故名为戊己芝,是此义也;余粮、救穷,以功名也;鹿竹、菟竹,因叶似竹而鹿、兔食之也;垂珠,以子形也。 陈嘉谟:根如嫩姜,俗名野生姜,九蒸九曝,可以代粮,又名米蝘。
【品种考证】
黄精始载于《雷公炮炙论》,并指出其叶似竹叶。《本草经集注》曰 :今处处有。二月始生,一枝多叶,叶状似竹而短,根似萎蕤。萎蕤根如荻根及菖蒲,蝚节而平直;黄精根如鬼臼、黄连,大节而不平,虽燥并 柔软有脂润。萎蕤,即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说明黄精与玉竹相似,应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本草图经》 载有10幅黄精图,其中滁州黄精、解州黄精和相州黄精均为叶轮生 ,与黄精 P.sibiricum Detar. ex Redoute相似,永康军黄精叶互生,与多花黄精 P.cyrtonem Hua接近。《植物名实图考》 载有黄精、滇黄精2条。其黄精条附图可确定为多花黄精。滇黄精条曰: 滇黄精,根与湖南所产同而大,重数斤,俗以煨肉,味如山蓣。茎肥色紫,六七叶攒生作层,初生皆上抱。花生叶际,四面下垂如璎珞,色青白 ,老则赭黄。结合其附图可鉴定为滇黄精 P.kingianum Coll. et Hemsl.由此可见,古代所用黄精来源不只1种,但主要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与目前药用的黄精原植物大致相符。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多花黄精的根茎。
【原植物】
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P.multiflorum auct.non All.;P.multiflorum L.var. longifolium Merr. ; P.brachynema Hand.-Mazz.]又名:囊丝黄精《中药大辞典》,南黄精、黄精姜、竹姜、姜形黄精《中药志》。
本种与黄精的区别在于:植株高大粗壮。根茎通常稍带结节状或连珠状。叶互生。花序通常有花3~7朵,总花梗长1~4cm。
生于山林、灌丛、沟谷旁的阴湿肥沃土壤中,或人工栽培。分布于中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四川、贵州等地。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和阴湿的环境。耐寒,对气候适应性较强 。可选择半高山或平地栽培,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土壤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根茎繁殖为主。9~10月边收获边分栽,选择有芽的根茎 ,用刀切成数段,每段有节两个,按行株距30cm×20cm开穴栽种,每穴 栽1段根茎,栽后施入腐肥熟厩肥或土杂肥,最后覆盖一层细土。
田间管理 出苗后经常松土除草,松土要浅,避免伤根。结合中耕除草,在春、夏各追肥1次,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植株枯萎后,撒施土杂肥。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叶斑病,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 。虫害有蛴螬,为害根茎,可用50%辛硫磷兑水1000倍浇灌根部 ,也可用苦楝叶水淋根。
【采收加工】
栽后3年收获。9~10月挖起根茎,去掉茎杆,洗净泥沙,除去须根和烂疤,蒸到透心后,晒或烘干。
【药材及产销】
多花黄精Rhizoma Polygonati Cyrtonematis 主产于浙江、 安徽、湖南、贵州等地,江西、福建亦产,销全国。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1)黄精根茎结节状。一端粗,类圆盘状,一端渐细, 圆柱状,全形略似鸡头,长2.5~11cm,粗端直径1~2cm,常有短分枝,上面茎痕明显,圆形,微凹,直径2~3mm,周围隐约可见环节;细端长2. 5~4cm,直径5~10mm,环节明显,节间距离5~15mm,有较多须根或须根痕 ,直径约1mm。表面黄棕色,有的半透明,具皱纹;圆柱形处有纵行纹理。 质硬脆或稍柔韧,易折断,断面黄白色,颗粒状,有众多黄棕色维管束小点。气微,味微甜。
(2)多花黄精根茎连珠状或块状,稍带圆柱形, 直径2~3cm。每一结节上茎痕明显,圆盘状,直径约1cm。圆柱形处环节明 显,有众多须根痕,直径约1mm。表面黄棕色,有细皱纹。质坚实,稍带 柔韧,折断面颗粒状,有众多黄棕色维管束小点散列。气微,味微甜。
(3)滇黄精根茎肥厚,姜块状或连珠状,直径2~4cm或以上,每一结节有明显茎痕,圆盘状,稍凹陷,直径5~8mm;须根痕多,常突出,直径约 2mm。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有明显环节及不规则纵皱。质实,较柔韧, 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平坦,颗粒状,有众多深色维管束小点。气微, 味甜,有粘性。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1)黄精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有的部位可见4~5列木栓化细胞。皮层较窄,内皮层不明显。 中柱维管束散列,近内皮层处维管束较小,略排列成环状,向内则渐大 ,多外韧型,偶有周木型。薄壁组织中分布有较多的粘液细胞,长径 37~110μm,短径20~50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
(2)多花黄精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局部可有木栓组织。皮层 明显。维管束多散列,外韧型,偶见周木型。粘液细胞大形,长径 50~140μm,短径25~50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
(3)滇黄精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有时局部有4~5列木栓细胞 。维管束散列,周木型,少见外韧型。有粘液细胞,长径36~110μm,短 径20~66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
理化鉴别 (1)取粗粉1g,加水20ml,水浴温热30min,滤过,滤液 行下列试验。①取滤液2ml置试管中,加α-萘酚试剂2~3滴,摇匀 ,沿管壁加硫酸1ml,两液面交界处有红色环。(糖类反应)②取滤液 2ml,加混合的Fehling试剂3ml,摇匀后置水浴中加热片刻,有砖红色沉 淀产生。(糖类反应)
(2)纸色谱取粉末3g,加甲醇50ml,回流4h, 弃去甲醇,药渣加水适量煎2h,滤过,得滤液约20ml,加乙醇使成含醇量 65%的溶液,得白色絮状沉淀,冷藏过夜,滤过。沉淀加1mol/L硫酸 1ml,置沸水浴中加热2h,成透明溶液,加水少量,用碳酸钡调至pH6~7, 滤过,滤液中加氢型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1小勺,放置过夜,滤去树脂, 滤液浓缩作供试液。 另以半乳糖醛酸、甘露糖、葡萄糖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Whatman NO∶1滤纸上,用萘酚--水--浓氨水(40g∶10ml∶5滴)下行展开,以邻苯二甲酸〖CD2〗苯胺(1.66g∶0.93ml溶于水饱和的正丁醇)喷雾,105℃烤20min。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 炮制】
1.黄精《圣惠方》:细切。《本草从新》:去须。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略润,切厚片,干燥。
2.蒸黄精《雷公炮炙论》:凡采得,以溪水洗净后,蒸,从巳至 子,刀薄切,暴干用。《医学入门·本草》:先用滚水绰去苦汁,九 蒸九晒。现行,取黄精,洗净,置笼屉内,蒸至棕黑色滋润时,取出, 切厚片。蒸后增强补脾益肾润肺作用,可消除麻味,免刺咽喉。
3.炙黄精取净黄精片用清水漂1夜,煮后晒至五成干,拌蜂蜜润1夜 ,放锅内隔水蒸至透为度。
4.酒黄精《寿世保元》:酒蒸。现行,取净黄精片用黄酒拌匀, 置炖药罐内,密闭,隔水加热或用蒸汽加热,炖至黄酒被吸尽;或置适宜 容器内,蒸至内外滋润,色黑,取出,晒至外皮稍干时,切厚片,干燥。 每黄精片100kg,用黄酒20kg。酒制能助药势,使滋而不腻。
5.黑豆制黄精《鲁府禁方》:(黄精)四两,黑豆二升,同煮熟去豆,忌铁器。现行,取黑(黄)豆置锅内熬取浓汁,加入黄精用文火共煮 (豆汁平过药面)至水尽,取出微晾,再置容器内蒸5~8h;或豆汁拌浸黄精 ,润至透心,蒸至内外呈滋润黑色,取出,切厚片,干燥。每黄精 100kg,用黑(黄)豆10kg;或取净黄精片浸泡2d,每日换水1次,取出,将黑豆煮水取汁,合煎12h,取出,晒至半干,再加熟蜜及白酒各5kg,共兑 化拌匀后,蒸至呈黑色,无麻味,晒干;或取净黄精用米汤泡透心,淘净 后加入炒香之黑豆,加水与药平,用微火煮干,筛去黑豆,再蒸至上气,取出日晒夜露,晒干。 每黄精片100kg,用黑豆30kg;或取净黄精置锅内用水泡透后煮沸,去水,加生姜、黑豆煮2h,晒半干,加蜂蜜与水拌匀,蒸至黑亮为度。每黄精片100kg,用蜂蜜15kg,黑豆10kg,生姜5kg。
6.熟地制黄精取净黄精置适宜容器内,蒸至带黑色,晒半干,露 1夜,如此反复3次,再加入熟地膏拌匀,润1夜,蒸至黑透,晒,露1次, 晒干,每黄精片100kg,用熟地膏24kg;或取净黄精置锅内,加蒸熟地的汁与药平,用文火煮至药汁被吸尽,内外呈黑色,用时再切片。
饮片性状:黄精为不规则厚片,表面淡黄色或棕黄色,半透明,周边黄棕色,较皱缩,偶见盘状茎根痕(鸡眼),质稍硬而韧,粘性。气微,味 甜。蒸黄精形如黄精,表面棕黑色,有光泽质柔软。酒黄精形如黄精,表 面黑色,有光泽,中心深褐色,味甜,微有酒气。炙黄精、黑豆制黄精、 熟地制黄精形如黄精,内外呈黑色。 贮干燥容器内,蒸黄精、炙黄精、酒黄精、黑豆制黄精、熟地制黄精密闭,置于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性】
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
1.《别录》:味甘,平,无毒。
2.《四声本草》:寒。
3.《品汇精要》:味甘,性平缓。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腥。
4.《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二经。
5.《本草正》:味甘、微辛,性温。
6.《玉楸药解》: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
7.《医林纂要·药性》:纯阳,其性大热。
8.《本草求真》:专入脾,兼入肺、肾。
9.《本草再新》:入心、脾、肺、肾四经。
10.《天宝本草》 :味苦、甘,微温。
11.《湖南药物志》:生辛,熟甘。
【功能主治】
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主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脾虚乏力 ,食少口干,消渴;肾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耳鸣目暗,须发早白,体虚羸瘦,风癞癣疾。
1.《别录》: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2.《日华子》:补五劳七伤,助筋骨,止饥,耐寒暑,益脾胃,润 心肺。单服九蒸九暴,食之驻颜。
3.《道藏神仙芝草经》:宽中益气,五脏调良,肌肉充盛,骨体坚强,其力倍,多年不老,颜色鲜明,发白更黑,齿落更生。下三尸虫。
4.《滇南本草》:补虚添精。
5.《本草蒙筌》:壮元阳。小儿羸瘦多啖弥佳。
6.《纲目》:补诸虚,止寒热,填精髓。
7.《本草从新》:平补气血而润。
8.《本草求真》:补脾阴。
9.《药物图考》:主理血气,坚筋骨,润皮肤,去面黑,目痛,眦 烂。
10.《现代实用中药》:为滋养强壮药,对病后诸虚弱症有效 。又为解热剂,用于间歇热、痛风、骨膜炎等。并为蛔虫驱除药,对于高血压亦有效。
11.《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补肾滋阴。治脾虚面黄,肺虚咳嗽,筋骨酸痹无力及产后气血衰弱。
12.《贵州民间药物 》:止咳,接骨。
13.《吉林中草药》:治脚癣,蛲虫病。
14.《宁夏中草药手册》:治消渴。
15.《湖北中草药志》:治阴血不足,大便秘结,神经性皮炎。
16.《东北药用植物志》:温肾,排脓,去黄水。
【应用与配伍】
用于阴虚劳嗽,燥咳。黄精甘平质润,善滋阴润肺,又能益气,故尤宜用于咳嗽日久,或虚劳久咳,干咳少痰,短气乏力,气阴两虚者,可单用或与沙参、麦冬、川贝母、百部、杏仁等同用,以助其滋阴润肺、化痰宁 嗽之功;兼咳血者,可配白及、阿胶、旱莲草、冰糖等,以滋阴凉血止血 ;兼骨蒸潮热者,当伍地骨皮、生地黄、知母,以滋阴退热除蒸;气短乏力 者,还可加黄芪、党参、五味子等,以益气敛肺。对于肺燥咳嗽,鼻咽干痒,无论偏凉偏热咸宜。证属凉燥,可与紫苏、杏仁、紫菀等同用,以温 散燥邪,润燥止咳;证属温燥,可与桑叶、杏仁、川贝母等合用,以疏表 清燥,润肺止咳。
用于脾虚之面黄倦怠,食少无力,或津亏之口干食少,舌红少苔。黄精 既能补脾胃之气,又能养脾胃之阴。可单用久服,或配伍其他补益脾胃之品同用。脾胃气虚者,可配党参、山药、白术、陈皮等,以健脾益气开胃 ;脾胃阴伤,配北沙参、麦冬、玉竹、谷芽等,以养阴益胃生津;若属气阴 两虚者,又当与人参、麦冬、山药等合用,共奏补气养阴、健脾益胃之效 。
用于消渴。黄精滋阴生津,善治阴虚内热之消渴。单味大剂量煎服有效 ;热甚者,可与天花粉、知母、石膏等同用,以清热养阴生津;阴伤重者, 可与生地、天冬、北沙参等同用,以滋阴生津止渴。本品兼能益气,对消 渴日久,证属阴损及阳或气阴两虚者亦可投用。前者,可与熟地、山药、 山萸肉、附子、肉桂等同用,以收阴阳并补之功;后者,则与生黄芪、西 洋参、山药、石斛等同用,以取气阴双补之效。
用于肾虚精亏之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头晕耳鸣,目暗眼花,须发早白 及小儿五迟等证。黄精滋肾填精而强壮固本,用于肾亏诸症,常与枸杞子 等补肝肾药同用,以加强补肾填精之力,如《圣济总录》二精丸;阳痿、 遗精者,可再伍淫羊藿、菟丝子、沙苑子等补肾壮阳、固精止遗;若为精血双亏,则配当归,以补肾养血。
用于体虚羸瘦。黄精有滋补强壮作用,又为治虚弱羸瘦所常用。偏虚寒者,可与少量干姜、肉桂等药同用,以补虚壮阳散寒,方如《千金要方》 黄精膏;偏阴虚有热者,可与天门冬、白蜜等药同用,以补虚强壮、滋阴制阳,方如《圣济总录》黄精丸;属气阴两亏者,又常与生地黄、黄芪、党参等同用,气阴双补。此外,黄精还可用治风癞癣疾等病证。
1.《本草经疏》:同术久服,可轻身涉险,不饥;同地黄、天门冬酿酒,可去风益气血。
2.《得宜本草》:得枸杞,补精益气;得蔓菁,养肝明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入丸、散,熬膏。外用:适量, 煎汤洗;熬膏涂;或浸酒搽。
【使用注意】
中寒泄泻,痰湿痞满气滞者禁服。
1.《纲目》:忌梅实。
2.《本经逢原》:阳衰阴盛人服之,每致泄泻痞满。
3.《玉楸药解》:黄精助湿,湿旺者不宜。
4.《得配本草》:气滞者禁用。
5.《本草正义》:胃纳不旺者,亦必避之。
6.《贵州民间药物》:忌酸、冷食物。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相关知识
【多花黄精盆栽】
多花黄精图片
湖南多花黄精栽培技术
多花黄精林下栽培技术
多花黄精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多花黄精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滇黄精、黄精和多花黄精的区别(形态特征)
黄精、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种子萌发及出苗特点研究
多花黄精栽培技术与经济效益分析
多花黄精种苗繁育技术探讨
网址: 多花黄精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22323.html
上一篇: 雷公菌炒蛋的做法 |
下一篇: 雷公菌食用禁忌:不宜搭配的食物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