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日本文化】凋零之美,何为物哀文化?

【日本文化】凋零之美,何为物哀文化?

新东方欧亚教育综合 | 新东方欧亚教育综合 2021-10-08 02:29

物哀是日本江户时代本居宣长(もとおりのりながMotooriNorinaga)提出的文学理念,也可以说是他的世界观,这个概念简单地说,是“真情流露”。这个主题也在日本著作《源氏物语》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立即咨询>>
日本列岛四季分明、风土宜人,但资源匮乏、天灾频仍,使得日本人喜好“春观夜樱,夏望繁星,秋赏满月,冬会初雪”(《浪客剑心·追忆篇》),赞叹天地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深深感到美好事物的转瞬即逝,个人的渺小,以及生命的无常。承认并欣赏生命的美丽和脆弱正是“物哀”观念的集中体现。
比如白雪会消融,满月会变残月,花开也会凋零,这些带着遗憾的美,就是物哀文化的精髓。
所以万物有灵的“物”,加上“不安全感”的哀,就变成了“物哀”,一种对你周遭的万事万物,都有着敏锐的包容心与体察力。
物哀不是天生的悲观,而是寻回了事物的脉络,看到万事万物的轮回,抓不住变化,也抓不住瞬间,不如就此放手,安心去欣赏。立即咨询>>
物哀文化也是一种生死观。
在美的瞬间“求得永恒的静寂”,日本著名的小说家川端康成认为“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也“认为死是最高的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
在渡边淳一的笔下,这样的“死的艺术”也得到了体现。故事讲述了一对中年男女因婚外恋而双双殉情的故事。
在《雪国》的景物描写中,有许多片段皆与山相关,同时采用冬天作为时间背景,迎面而来的虚无雪景,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用以展现生命的颓败美感。立即咨询>>

而中国文人的哀情的背后,大多是对大环境,例如政治背景,战争背景等等的感叹。现在物哀这个词几乎是日本禅宗的标志,也是日本文学与器物的精神宗旨。但日本人的哀是个人的,轻薄一些,缺乏抗争与不满,而是一种对于人生无常,宿命必然的完全理解。物哀,并不颓废,它的实质是倡导人要爱惜万物有灵,善于感受,欣赏美,赞叹美,又惋惜美,往往于最绚烂之时看到零落之后的悲凉,因此有一种物哀。

更多资讯,请关注新东方小语种。立即咨询>>

编辑推荐:

日本特殊的饮食文化

日语热词学习

日本文学文化

关于日本的浮世绘你知道多少呢?

相关知识

日本的樱花文化(11页)
外语文化|日本物哀美学
花一般的大叔创作的物哀之美
樱花凋落之际便是“物哀美学”之极
物哀与日本民族的美学植物观
樱花对于日本文化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岛国文化研究
日本樱花文化知多少?
“爱、希望、武士”,从动漫中的樱花含义,看日本的“樱花文化”
从樱花文化看日本人的生死观
浅析日本文化中樱花的美学意义

网址: 【日本文化】凋零之美,何为物哀文化?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4077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汉字之美作文(精选66篇)
下一篇: 美好生活在云南|在哀牢山,邂逅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