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由来
甘蓝因可以做蓝靛染料而得名,此外甘蓝虽为蔬菜,但由于叶呈蓝绿色,故也称蓝菜。[2]
栽培历史
甘蓝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蔬菜,在四千多年前的古希腊罗马时代人们就开始把它们做成美味佳肴了。现今的欧洲,在那些贫瘠寒冷的白垩岩的荒草滩上依然能看到野生的甘蓝在生长。 甘蓝在16世纪中叶从南北两路传入中国,现中国各地均有培。
莲花白二年生草本,被粉霜。矮且粗壮一年生茎肉质,不分枝,绿色或灰绿色。基生叶多数,质厚,层层包裹成球状体,扁球形,直径10-30厘米或更大,乳白色或淡绿色;二年生茎有分枝,具茎生叶。基生叶及下部茎生叶长圆状倒卵形至圆形,长和宽达30厘米。顶端圆形,基部骤窄成极短有宽翅的叶柄,边缘有波状不显明锯齿;上部茎生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8-13.5厘米,宽3.5-7厘米,基部抱茎;最上部叶长圆形,长约4.5厘米,宽约1厘米,抱茎。
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淡黄色,直径2-2.5厘米;花梗长7-15毫米;萼片直立,线状长圆形,长5-7毫米;花瓣宽椭圆状倒卵形或近圆形,长13-15毫米,脉纹显明,顶端微缺,基部骤变窄成爪,爪长5-7毫米。长角果圆柱形,长6-9厘米,宽4-5毫米,两侧稍压扁,中脉突出,喙圆锥形,长6-10毫米;果梗粗,直立开展,长2.5-3.5厘米。种子球形,直径1.5-2毫米,棕色。[3]
花期4月,果期5月。二年生草本。
喜欢温和冷凉的气候,不耐炎热,生长适宜的温度为10-20℃,25℃以上生长缓慢,不耐干旱与水渍,要求疏松、肥沃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于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园地。[4]
甘蓝的繁殖方法为种子繁殖。
品种选择
早熟春甘蓝(第一茬)栽培要选择早熟品种,生育期55天左右,结球速度快,耐寒,冬性强,耐抽苔,品质佳,产量高,效益好。常用的品种有:中甘11、8132、中甘8号、钢头50等。夏秋栽培品种可选用黑北早、抗裂黑北早、8132、绿秀、绿玉等。
播种期的确定
早熟春甘蓝栽培播种期的确定十分的关键,播种期过早,苗龄大,在冬暖春寒的情况下,易春化而抽苔,播种期过晚势必影响甘蓝的早熟性,达不到早熟的目的,而且影响第二茬栽培期。因此,正确的播种期的掌握,要求20厘米地温应稳定在5℃以上,气温稳定在12℃以上,按照上述要求往前推55天就是当地的适宜育苗期。固原市一般第一茬育苗期在2月下旬,采用温室穴盘育苗。在生产中,还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育苗条件和品种熟期,灵活掌握。
育苗基质、穴盘的选择
育苗基质种类较多,必须选用均匀的纤维粗细度,透气性好,保肥保水性强,有机质、腐殖酸含量高、无毒无菌无虫害的基质。生产中,菜农也可自制育苗基质:采用肥沃的田园土,前茬作物不是十字花科的,过筛细土占75%,充分腐熟农家肥占25%,每5立方米施入过磷酸钙1千克,或磷酸二铵0.5千克,尿素0.5千克,硫酸钾0.5千克,多菌灵,福美双,敌克松等消毒,每5立方米为20-25克。育苗时一般选择72孔或98孔穴盘,每穴一粒种子,播深1厘米。
苗期管理
甘蓝穴盘育苗的管理很关键,尤其是早春育苗时洒水的次数和洒水量,水过多,容易降低基质温度,同时水大,影响发芽,容易霉籽。水分太少,苗子不能充分的吸水膨胀,内部养分不能分解,出苗缓慢或回芽死掉。另外,还应按照甘蓝苗不同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做好温度的管理,培育出健壮苗。
甘蓝壮苗标准
经过低温锻炼使幼苗达到一定的标准,叶片6-7片,叶片厚,深绿色,茎粗壮,节间短,根系白色发达,无病虫害、无残缺,定植时子叶未脱落,顶芽还没有花芽分化。这样的苗子定植后缓苗快,结球紧实产量高。[5]
栽培技术
土壤选择
甘蓝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沙壤土、壤土、黏土均可栽培;对土壤酸碱性也没有严格的要求,适应性比较广。但为了获得高产,应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较强的轻沙壤土或壤土,前茬最好为非十字花科蔬菜。
为达到高产、优质产品,栽培时应选择疏松肥沃的壤土、轻沙壤土,前茬作物不是十字花科的田块,最好是前茬是粮食作物的茬道。禁止甘蓝连作。
栽培形式与茬次安排
甘蓝属长日照植物,但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所以固原市境内晚春、夏、秋三季均可栽培。以垄作为主,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一年可进行两茬次生产,即一膜两用两茬次栽培模式,均采用育苗移栽。晚春栽培采用大苗定植,于2月下旬温室内穴盘育苗,苗龄50-55天,4月中旬至4月下旬定植,6月下旬上市。早秋栽培于6月中旬温室或拱棚穴盘育苗,此时正值高温长日照,育苗前期要注意适当遮阴,采用小苗定植,苗龄25天左右,于7月上中旬在第一茬原垄上定植。1800米以上地区一年只进行一茬次生产,于3月上中旬温室或拱棚内加扣小拱棚育苗,苗龄50天左右,4月下旬定植,6月上旬开始上市。
施肥整地
冬前或早春土壤解冻后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3000-4000千克,磷酸二铵30千克,硫酸钾7千克,深旋耕30厘米,使地面平整,土壤细碎。
起垄覆膜、铺设滴灌带
按1.2米起垄,垄宽90厘米,垄高15-20厘米,垄沟宽30厘米。垄做成后即可铺设滴灌带。滴灌带可选择5-贴片滴灌带或6-贴片滴灌带,壁厚0.2毫米、滴头间距0.3米。每垄上按行距40厘米的间距均匀铺设3道滴灌带。每条滴灌带末端用堵头或系结,不能让水流出;进水端长短要一致,便于与支管道连接。采用1.2米宽幅地膜覆盖,并用土压紧地膜四周。
定植时期及密度
在春季晚霜过后,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方可定植,时间在4月中旬至4月下旬,选择晴天上午和下午3点后定植。按行距40厘米,株距25-30厘米,定植5000-6000株/亩。
定植后的管理
水肥管理:为便于管理,每定植完即接通滴灌,滴灌时间应掌握在2小时左右。生产中应按照滴灌增压设备来确定,原则上应以垄上土壤充分渗透水分,垄下稍有水溢出为准。定植后15天左右进行第1次追肥灌水,随水滴灌平衡性水溶肥5千克/亩。以后适当控水蹲苗,当球叶开始抱合时结束蹲苗,并进行第2次追肥灌水,施肥量为6千克/亩。此后每隔10天1次水,在包心期进行第3次追肥,施肥量同第一次。在收获前10天应停止浇水,防止裂球,以利收获运输。
除草松土:定植后15天至采收前10天需中耕松土除草2-3次,有利提高地温,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防止杂草生长与甘蓝争肥争水、传播病虫害。一般两次水后土壤表皮变白就应结合松土进行除草,深度达到10厘米;雨后天晴也应及时松土,防止土壤缺氧。
适时收获
为争取早上市,在叶球八成紧时即可陆续上市供应。一般开始时3-4天采收1次,以后隔1-2天采收1次。采收后分级分等包装上市销售。外包装需注明商标名、产地、生产日期等标识。长途外销需提前预冷。[5]
阅读全文
相关知识
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幼苗建成对四环素胁迫的响应及机理研究
芥兰(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
芸薹属蔬菜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研究进展
白菜,一年生草本,属十字花科芸薹属,通常指大白菜。( )
我国芸薹属作物基因组学研究取得国际领先地位
西蓝花(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
新方法 | 预测芸薹属植物花期耐热抗旱性的无损表型测量方法
应用NaCl溶液克服芸薹属蔬菜的自交不亲和性
培育“新质生产力”——甘蓝青花菜课题组实现“一步法”创制芸薹属作物CMS系新突破
“薹”的读音和意义?
网址: 莲花白(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43150.html
上一篇: 【步骤图】西蓝花包菜猪肉泥宝宝辅 |
下一篇: 包菜的季节成熟期(了解包菜的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