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提升生态环境 守护美丽海湾——东营市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提升生态环境 守护美丽海湾——东营市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广阔湛蓝的大海,鱼鸥翔集的海湾,是无数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东营,拥有463公里海岸线、60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00余种海洋生物,近年来,这里努力转身向海、推进陆海统筹,正向着建设海洋强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阔步前进。

海洋生态文明,是建设海洋强市、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格外重要的一环。为了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守护好这片美丽海湾,东营站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探索大保护、大治理,正着力实现海湾变美、转型升级、百姓受益的“三赢”局面。

经略海洋——

织密制度法规政策的“保护网”

“保护优先、科学规划、海陆统筹、绿色发展、综合管理。”这二十字纲要,概括了东营海岸带保护、利用与管理的原则,被作为法规明确在《东营市海岸带保护条例》中。

海洋保护,法律护航。2019年,东营市认真落实中央、省海岸带保护要求,制定出台《东营市海岸带保护条例》,2020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东营市首部海岸带保护地方性法规,除明确界定海岸带范围、海岸带综合管理体制及部门职责、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保护措施及法律责任等规定外,还针对东营本地特点,就海岸带范围内的油气勘探开发、化工项目管理等作出了详细规定。

海洋保护,制度先行。近两年来,东营市开展了《东营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配合省主管部门完成了全市海岸线修测,大大推动了海岸带规范化管理进程。此外,随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等制度逐步完善,各涉及单位职责更加明确,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被明确纳入了法制化、制度化管理轨道。

“通过加强海岸带开发管控和自然岸线保护修复,东营市的自然岸线保有率目前在全省位居前列。”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海域与海岛管理科工作人员李维祥表示,近两年来,法律的完善、制度的构建取得显著成效,东营市海岸带管理保护工作得到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呵护海洋——

保护好这片海洋的蔚蓝底色

面对这一汪湛蓝海水,为了保护好海洋生态,东营躬身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一个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推动有力、落地有声。

/

随着东营市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持续推进,翅碱蓬又红遍海岸带。

2019年以来,实施东营市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项目,共获得中央生态补助资金1.62亿元,完成滨海湿地修复2197公顷、退养还滩549.57公顷、修复岸线5.33千米,超额完成了渤海攻坚战生态修复任务,并顺利通过省主管部门验收。经过近两年修复及维护,基本实现了项目修复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平衡,大大提高了东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近年来,互花米草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对滨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危害。市海洋发展研究院生态室专家刘艳芬介绍,互花米草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使得盐地碱蓬、海草床生境被侵占,滩涂底栖生物密度大大降低,鸟类觅食、栖息生境大幅度减少或丧失。过去由于缺乏成熟的治理模式,互花米草的治理难度非常大。2020年开始,东营市分三个阶段开展互花米草治理工作,印发《东营市互花米草防治工作方案》,成立互花米草防治工作专班,推进互花米草防范治理整体规划、有序实施,及时调度推进相关工作,黄河三角洲“湿地红毯”“万鸟翔集”的壮美景观得以再现。

2021年,由中央财政支持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项目开工,项目由“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和“河口区北部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项目”两个子项目组成,总预算6.57亿元,其中获中央财政支持资金3亿元。项目计划2022年完工验收,将推动实现退养还海、修复海草床、构建牡蛎礁、清除互花米草、恢复盐地碱蓬,预计可明显恢复和改善修复区域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提升湿地自然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项目区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提升黄河三角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深耕海洋——

助推现代渔业走向全新“蓝海”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保护好渔业资源的多样性,便是为城市谋发展、为子孙谋福祉。为此,东营市海洋渔业部门坚持综合施策,确保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黄河入海口海域盐度适宜、饵料丰富,是渤海重要的产卵场、育幼场。东营市海洋渔业专家结合本地特点,根据水域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和养护需要,科学选择放流地点、品种和规模,持续开展渔业资源增殖养护工作。2006年至2021年,东营市在渔业资源保护方面累计争取省级及以上资金2.84亿元,在近海及入海水系增殖放流中国对虾、海蜇、梭子蟹、半滑舌鳎、中华绒螯蟹、文蛤等水产苗种110亿余单位,有效修复了近海渔业资源,中国对虾、海蜇等品种资源量显著增加,成为捕捞渔民收入主要来源。

进与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了促进渔业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我东营全市捕捞渔船数量、功率分别比2017年下降17.29%和13.25%。

劈波斩浪,向海图强。一个个数字,一项项创新,一次次进步,生动记录着东营经略海洋、呵护海洋、深耕海洋的奋进足迹。现如今,“十四五”新征程已经起航,随着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持续推进,东营正努力探索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成功经验,阔步走在一条“水清滩净湾美、人海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大道上!

记者 李晓琳 通讯员 潘广道 毕玉印

相关知识

提升生态环境 守护美丽海湾——东营市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修复工程正加速推进 厦门巩固提升生态建设优势
邯郸综合施策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全球滨海论坛 | 江苏“最美生态保护修复”花落九家
面积已达5000多亩!宁德霞浦大力推进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
优化国土空间保护修复“绿色布局”
攀枝花用心守护“一城青绿”
广东城市绿化:如何既扮靓“城市颜值” 又提升“生态福利”
良好生态环境成支撑蔡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美丽乡村入画来
四川:视生态为最大的财富

网址: 提升生态环境 守护美丽海湾——东营市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51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
下一篇: 引导修复 不是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