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讯 “花布要做阳伞呢,要补文化短板呢。非遗助农发展呢,经济才能走远呢。”8月15日,在龙门镇大寨子村陇瑞葡萄庄园里,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味道,一串串成熟的葡萄晶莹剔透地坠在藤上。临洮花儿市级非遗传承人潘喜妹和花儿爱好者潘小红漫步在葡萄架下,你一句我一句,深情演唱花儿,吸引了采摘葡萄的游客们围观拍照,大家对“花儿”这种接地气儿的民俗文化赞不绝口。
“体验到了采摘的乐趣,还能欣赏到花儿演唱,不虚此行。”游客赵女士一边拍视频,一边高兴地和朋友们分享这意外的惊喜。
“如何使古老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我们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的问题。”临洮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非遗股负责人说,因此他们借助暑期大学生返乡的有利时机,和共青团临洮县委共同组织开展了“临雁归巢 建功桑梓——临洮县返乡大学生探访家乡文化活动”,一方面让大学生走进非遗,了解非遗,做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希望借此找寻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使非遗文化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助推器”。
据悉,大寨子村的葡萄是该村的特色产业,每年到了葡萄成熟的时候,很多县内外游客都会慕名前来采摘。以往大家只能单纯体验到采摘的乐趣,享受亲手摘葡萄的愉悦。因此,非遗花儿的适时出现,让游客们有了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葡萄园外的凉亭里,大学生们围坐在一起,认真聆听潘喜妹讲解花儿的起源历史、演唱技巧、地域特色等知识,并跟随潘喜妹学习演唱花儿。一招一式,颇具气势。年轻力量的加入,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花儿是世界‘非遗’,但现在学花儿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很多小孩都不知道花儿是什么,今天的活动对带动更多年轻人学习花儿,加入非遗保护队伍非常有意义。”潘喜妹说,在葡萄园里演唱花儿的方式很新奇,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以后也会多用这样的方式来传播非遗文化,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唱花儿。
乡村旅游注重讲特色、创精品,更重要的是对文化内涵的发掘和利用,通过文化提升旅游品位。这次葡萄园里唱“花儿”的尝试把土生土长的非遗文化搬进田间地头,走进大众视野,引领乡村旅游发展潮流,不仅提升了临洮非遗文化的品牌影响力,也有力激发了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潜力。
相关知识
非遗撷英:源远流长话“花儿”
甘肃临洮:紫斑牡丹美 芬芳产业香
推进非遗相关立法 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旅游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莲花山“花儿”为例
乡村文化振兴|槐荫区:打好文化IP赋能乡村振兴“三张牌” 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非遗+传统文化=未来旅游体验发展新模式
【花儿文化】浅议临夏州花儿传承与保护
海原:非遗宝藏流韵焕彩
“非遗”视域下的花儿创新之困
民族文化之花绚丽绽放——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融合发展综述
网址: 临洮:葡萄园里唱“花儿” 探非遗文化 促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59967.html
上一篇: 龙亭酒庄 |
下一篇: 春节送他人一般送什么花好呢,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