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从《大熊猫之路》一书中看大熊猫与中国传统文化

从《大熊猫之路》一书中看大熊猫与中国传统文化

大熊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文化内涵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演变的过程。了解大熊猫丰富的文化内涵,能有助于发展大熊猫文化产业。研究大熊猫的文化内涵,要根植于中国的文化,从中国文化的精华中找到契合大熊猫特征的那部分,把大熊猫文化提升到与中国文化融合的高度,使人们广泛接受并乐于传播大熊猫的文化内涵。

中国人历来爱好和平,向往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我们的祖先在“和”文化的潜移默化下将它的内涵一代代传承。大熊猫是中国人的“国宝”,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熊猫被赋予的便是“和”的文化象征。

20世纪90年代之后,人们提出了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概念。人们认为,大熊猫最能体现出和谐。大熊猫虽然是食肉目动物,有着锋利的犬齿和食肉动物的消化道,但它们99%的食物是竹子。大熊猫与其他生物和平共处,总是与世无争的模样,体现了“和”文化的精神内涵。大熊猫圆滚滚、胖嘟嘟的身体结构,祥和的动作神态,悠闲的行为举止,与大自然融洽相合,也体现了和谐的含义。

《大熊猫之路》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要和谐融洽地相处。大熊猫圆滚滚的身材、胖胖的脸蛋、大大的黑眼圈,在外形上处处体现着恬静祥和,再加上它们虽然躯体魁梧,力量巨大,但总是缓慢地行动,从不急躁,性情非常温和。只有在繁育期间,为了保护幼崽可能会攻击有危险的动物,平时极少主动攻击其他动物,大熊猫彰显的正是孔子口中所说的“仁者”形象。

道家文化讲究“无为”“不争”“顺其自然”。大熊猫在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天敌,它们身躯庞大,力量强悍,但不会主动攻击别的动物,长久以来养成了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与道家的出世思想不谋而合。从大熊猫的进化史中可知,大熊猫的祖先原本是食肉的,但经过多年的进化,大熊猫转变为以竹子为主要食物的物种,这就是从“有为”到“无为”的转变,体现了道家的思想内涵。

大熊猫与竹子密不可分,竹子为大熊猫提供了维持生命的能量,而竹子在中国传统文人眼中正是清新飘逸的象征。野外大熊猫的栖息之地,有泉水,有竹林,冬天的时候还有冰雪覆盖。竹、水、雪相交融,竹子苍翠欲滴,泉水灵动透明,冰雪洁白无瑕,大熊猫悠然自得,营造出一种极富感染力的古典意境,渲染出道家独有的悠闲、超然、宁静的境界。

墨家思想提倡“兼爱”“非攻”,“兼爱”就是要去平等地爱所有人,君与臣、父与子、兄与弟、人与人之间都要和谐共处。大熊猫无论是在自己的种群内部,还是在与其他动物相处,从来都是秉持和平共处的原则,绝少伤害其他动物。

推荐阅读:《大熊猫之路:一部绚烂的大熊猫文明史》

现代出版社

大熊猫文化专家谭楷、大熊猫摄影家周孟棋联袂推荐

本书图文并茂,从地理、生物、政治、历史、人文等方面,精彩讲述了人类与大熊猫这两个物种从相遇开始,就注定拥有深深羁绊的故事。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在地球上拥有八百万年的历史。在八百万年的时光里,大熊猫和人类文明渐行渐近,人类给大熊猫种群带去过威胁,又携手拯救了这一珍稀物种,使其从濒危状态中走出,将其从可触摸的实际存在变成一种抽象的文化符号。从古猿到能人,从直立人到早期智人,再到晚期智人,从始熊猫到小种大熊猫,从巴氏大熊猫到现生大熊猫,人类与大熊猫共同面对了自然的沧桑巨变。

相关知识

大熊猫:全球物种保护的中国范例(守护国宝大熊猫)
汉中秦岭再现大熊猫“遛娃”:“灵异”往事开启40年保育之路
“植物大熊猫”兰花基因破译
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和花在哪个别墅
溺爱大熊猫,无益物种多样性
你所不知道的大熊猫
和花(大熊猫)
一幅大熊猫历史上里程碑式的油画
国宝大熊猫——花花

网址: 从《大熊猫之路》一书中看大熊猫与中国传统文化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6444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棕竹的寓意与象征意义(探究棕竹在
下一篇: 熊猫和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