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雪域高原绽放产业之花——记西藏白朗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雪域高原绽放产业之花——记西藏白朗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珠峰脚下,有着雪域高原“果蔬之乡”美誉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白朗县,平均海拔4200米。

  在大山环抱的河谷地带,整齐排列着的一座座拱顶绿色大棚,让雪域高原充满了现代化的生机。

  2018年,白朗县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两年多来,规划总面积16.04万亩的产业园以青稞、设施园艺为主导产业,按照“一轴、两园、三片、多基地”的规划思路,加强种养基地建设,强化科技装备支撑,引进区内外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了技术集成应用水平的大幅提高,实现明显的联农带农效果。目前产业园主导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68%以上,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76%以上,2020年产业园总产值超过30亿元。

  “我们在产业园建设中,全面加快推进主导产业规模化大基地、产后仓储加工、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生产、加工、物流、休闲等全产业链推进格局已基本形成,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白朗县委书记陈昊说。

  “规模+科技”推动现代化

  “在山东济南对口援藏的支持下,白朗县建大棚、种蔬菜已有了20多年的历史。”白朗县县长、产业园创建领导小组组长赤列朗杰说,“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我们立足产业基础,针对主导产业小、散、弱,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将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和提高科技装备水平作为两个重要的着力点,持续推动主导产业发展。”

  为促进适度规模经营,产业园在现有农村承包土地确权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完善土地流转机制,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通过引导、折股、提高收益等多种措施,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

  同时大力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有序健康发展。目前,园区地市级及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发展到86家,农户入社率达到67.82%以上。

  在加强农业科技支撑方面,产业园吸引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西藏自治区农科院等一批农业科研机构和院校入驻,签订合作协议、设立合作平台,并全面建立起农业科技综合服务体系,加快以青稞、蔬菜为主导的成果展示与示范推广。目前,已累计推广青稞新品种2个,蔬菜新品种30余个,产业园综合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8%。

  “我们还引进中农圣域、山东寿光、珠峰农业、后藏杞原等区内外企业,加速新技术示范推广。”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产业园相关负责人王要卿说,“同时,园区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秸秆还田、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蔬菜、枸杞等设施园艺实现水肥一体化全覆盖。”

  从山东寿光入藏的中农圣域公司,已建立种植基地1600余亩。“我们的使命是将寿光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带到高海拔地区,并根据西藏气候特征进行试验改进,再手把手、点对点向农民进行传授。”公司总经理孟德利说。

  “产加销游”一体化完善全链条

  产业要由小变大,从弱变强,就必须在种植的基础上延伸链条,实现“生产+加工+科技+营销”的全链发展。

  从这一认识出发,白朗县产业园持续加大对园区内主导产业加工企业扶持力度,实施以青稞酵素、麦绿素、青稞饼干等产品为主的青稞精深加工项目。

  王要卿介绍说,按照日喀则市物流建设总体布局,并围绕产业园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规划,依托日喀则市经开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3万吨蔬菜保鲜库建设项目,在产业园区建成一座库容30吨的蔬菜保鲜库。

  “好产品还要有好销路。”王要卿说,“为了促进园区产品流动销售,开展农产品加工,新建果蔬加工中心1处,并新建1200平方米电子商务中心,全面推进电商进村,目前全县11个乡镇均建立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点,线上交易网货品种65种,涵盖农产品、乳制品等多种产品。”

  资料显示,在健全市场营销体系中,产业园还充分利用各类展销、推介会,适时举办农产品推介会、品尝会,将具有白朗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向内地市场推广,并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农超对接”“农商对接”等市场渠道。

  同时,产业园也加大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依托拉萨-羊湖-日喀则-珠峰精品旅游线路,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出集技术创新研究、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示范、生态农业科普教育、生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珠峰现代农业创新博览园区。

  多种“+农户”模式实现利益共享

  洛江镇洛江村24岁的拉巴片多在珠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博览园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学习,她已能比较流利地用汉语和从内地来的农业技术人员、游客交流,学会了蔬菜、水果、花卉种植方面的很多技术,大棚管理、销售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每月工资5200元,还打算承包一两个蔬菜大棚,一家人一起干,收入会更多,生活也会更好。”拉巴片多说。

  30多岁,来自玛乡的宗吉在中农圣域公司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每月工资5000多元。“园区建设让我们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就业,家里的生活条件比几年前好了许多。”

  拉巴片多和宗吉正是在白朗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中,实现增收致富的。其实,除了就业带动,产业园还依托龙头企业,探索创新“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种植大户”等多种生产运营模式,实行“订单农业+社会化服务”生产,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

  王要卿说,园区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形式多样、管理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创新思路,建立产业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逐步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以承包、打工、入股、租赁等形式参与产业园建设,“土地流转+工资收入”模式初见成效。

  数字显示,产业园内67.97%以上的农户通过各种形式与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园区内农牧民人均收入预计达到2.28万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

相关知识

热带花卉在雪域高原“争奇斗艳”
跨越千年奇缘,上海藏红花“安家”雪域高原
中国能建让幸福格桑花开遍雪域高原
科技引领猕猴桃产业升级 ——记陕西省眉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记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丨乡村振兴产业排头兵(2)
西藏:文化产业逐步兴起 雪域开遍幸福之花
阿坝松潘打造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 助推乡村振兴
“光影力量”第五届西藏网络影像节投稿作品——雪域高原·街头巷影
在高原赏花!快来打卡西藏夏日花海~
定了!广州从化花卉产业园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网址: 雪域高原绽放产业之花——记西藏白朗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7557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新华社:石泉乡村振兴见闻
下一篇: 恩施车厘子种植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