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荆楚好老师群星计划|早八带着学生“玩泥巴”,花博士一堂课千人听

荆楚好老师群星计划|早八带着学生“玩泥巴”,花博士一堂课千人听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摄影记者 黄士峰 陈冲

通讯员 程晓璐

实习生 魏灿 崔馨月 蔡欣悦

“装盆时要注意啊,一定得先用粗土垫底……”7月30日上午,烈日当头,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植物园内,园林园艺学院副教授唐艳平正指导学生给花苗上盆。唐艳平的脸颊被晒得通红,额上早已挂满汗珠,她用沾着泥土的衣袖擦了擦汗,继续做着示范。


在同学们眼中,她是极度重视实践教学的“泥腿教授”;在园林匠人眼中,她是不耻下问的“花博士”;在同事们眼中,她是永远在线的“拼命三娘”;在校领导眼中,她是打造花香校园的“总设计师”……唐艳平则说,这些身份是统一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腊月早八

带着学生“玩泥巴”

7月30日10:00,跟植物园里的学生交代清楚后,唐艳平又骑车赶往学校智汇农场的花木园——更多学生正在这里养护菊花幼苗。


暑假怎么还有学生在种花?这其实是唐艳平负责的《花卉学》课程的延伸。花期不随学期安排,寒暑假都是学生们开展实践锻炼、检验学习成果的好机会。

“去年报名没选上,今年终于如愿留校参加夏令营了。”武生院园林园艺学院2022级学生谭月红说,虽然每天6点就要起床趁凉快干活,但收获非常大,“唐老师每次来时,不仅会纠正我们的一些错误做法,还会教一些新知识。”

在植物园具体负责的是年轻老师魏家志,他在专科、本科阶段都是唐艳平的学生。魏家志说:“唐老师不仅鼓励学生多实践,还总是亲力亲为。”

“谁见过一个女老师,冬天一大早光着手带着学生‘玩泥巴’?”魏家志记忆深刻的是,2018年12月的一堂“早八”(指‌‌‌‌‌‌‌‌‌早上八点的第一节课),“早上寒风刺骨,还起着浓雾。唐老师带着我们在校园一处绿化带,示范怎么用废旧轮胎给花坛造景。她发现一个女生忘了戴手套,便二话不说把自己的手套取下来让女生戴上。”


魏家志说,每周至少一节“早八”是户外实践课,已经成为学院一项传统。而唐艳平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从她的考试中就能看出。

一名崔姓同学介绍,去年《花卉学》结课考核的要求之一是,提交一份100种花卉的调查研究报告,并进行学生互评。“我原以为自己的报告还不错,结果打分刚过及格线。”崔同学马上找到唐艳平投诉。

没想到唐艳平回复“分是我改的”,并发来了一组图片,圈出了报告中的很多错误。“两个班73份作业,那就是7300种植物,没想到唐老师全部检查了一遍。”崔同学惊讶之余,也理解了唐艳平的良苦用心。

教学常新

一章教案写万余字

对于唐艳平的严格要求,同学们都是很服气的。

“她就像一部行走的植物大百科。”魏家志说,除了校内的植物园、智汇农场和校外的劳动基地,有时唐艳平还会带学生去中科院植物园开阔眼界,“我们一路走一路问,她对什么花都能详细介绍一番。”

无论去哪,唐艳平都喜欢拍照。这可不是为了在景点打卡。魏家志说:“网友开玩笑说有的教授一套PPT讲多年,都快‘包浆’了,但唐老师的PPT总是最新的,我就发现她在植物园拍的照片,很快出现在了课堂上。”

曾任园林园艺学院党总支书记的刘中兵也记得,2018年9月,唐艳平在进行《花卉学》的《世界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章节备课时,她足足准备了一个星期,查阅了大量资料,撰写了10000多字的教案。


其实,2011年,唐艳平从华中农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博士毕业,来到武生院任教时,园林园艺学院正处于教学人员更替期,《花卉学》课程面临重建。

“当时这门课只有理论课程,没有配套的实践课程。”那时,初登讲台的唐艳平在笔记本上写道:“只要真真正正地把心扎进工作当中去,我相信,不论什么事都难不倒我们。”

2013年,唐艳平创造性地给园林本科专业开设花卉学实践课程;2014年,她带领课程团队设计了全套花卉学实践项目,并对园林系本、专科全面开设;2017年,她开始探索花卉学与其他学科的实践融合。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唐艳平负责的《花卉学》课程被评为校级优秀考试改革课程;2023年,《花卉生产与应用》获批湖北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唐老师最有特点的就是现场教学,带着我们到处认识各种花卉,体验不同花卉的生长环境和特性。她总是边示范边讲解,再安排学生参与种植、修剪、嫁接。”2020届毕业生张聪回忆说。

从小就对各种花草感兴趣的张聪,把唐艳平视为知音。在唐艳平等老师的支持下,他在教学楼天台开发了一片屋顶花园,种植了400多个品种的植物,还通过人工授粉获得大量新品种。

如今已从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张聪还常回忆起那段快乐时光,“唐老师经常爬上楼来看我的成果,还一对一给我‘开小灶’。”

虚心求学

博士拜师一线工匠

唐艳平为何如此重视实践教学?她说,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可以体会到,实践动手能力是当今大学生较为薄弱的,“我要让他们毕业时,可以无缝对接生产需要。”

“要成工匠先实干,多与泥土打交道。”这是唐艳平写在笔记本上的话。为了站好三尺讲台,唐艳平拜了不少老师,包括全国知名菊艺专家、插花艺术大师辛高炉,武汉职业技能大赛技术状元、沙湖公园管理处园艺师胡佳诺,仙桃市剅河镇新场村农民、“桃树大王”许先平等多位生产一线的匠人。


“她是名校博士,而我是‘电大’学历,一开始我挺不好意思的。”辛高炉说,不过接触不久他就发现,唐艳平跟其他的高校老师不一样,她是真想学,真肯干。

辛高炉说,每次见到唐艳平,她都是戴着草帽、手套,穿着实验服、平底鞋,胳膊里还夹着个大笔记本。无论酷暑严寒,无论脏活累活,唐艳平都会跟着辛高炉一起干,抽空再记笔记。

“养花是个辛苦活,养菊花又是最辛苦的。当年跟我一起学的百来个师兄弟,到现在只有两人还在坚持这一行。何况小唐还是个女将。”辛高炉说,为了学习菊花温室管理技术,唐艳平还两次跟着她去外地企业取经。

也是为了把企业经验带回课堂,唐艳平主动申请,成为武汉市首批科技特派员。她多次深入新洲区邾城街巴徐村徐治塆、湖北杨林森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村塆及涉农企业,走到田间地头,当起了“新农民”。

“企业和农户遇到的问题,也是学生将来可能遇到的,是最鲜活的教学案例。”因此,唐艳平有时会把学生和双创团队带去生产一线。

2021年唐艳平参与学校蔡漖基地金丝皇菊培育项目,连续三年带着创业团队开展相关工作,最终把技术变为了产品。他们的项目最终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

她还带着团队为武汉一家科技园设计了入口景观并完成施工,验收时企业负责人赞叹,“35万成本,做出了100万的效果。”

劳动育人

千人同上“养花课”

在武生院,唐艳平影响的,远不止本学院学生。跟着“花博士”学种花,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拜师学艺后,唐艳平越发觉得“做中学、例中学、问中学、研中学”是最好的教育模式,而美育和劳动教育,对于所有学生都很重要。

身兼学校菊花协会轮值会长的唐艳平,广泛传播“菊文化”。由于她的花卉种植讲座太受欢迎,学校只好在千人大礼堂开讲,结果还是被学生挤得满满当当。

每年的花卉养护夏令营、冬令营,在外人看来是“苦活”,却总能吸引院外的非专业学生报名。


2018年至今,武生院每年举办春夏秋冬四季菊展,实现了“每年有百万朵以上的菊花,一年四季天天有菊花可赏”的目标,师生们共同种菊、研菊、赏菊、品菊,已成为一种校园新风尚。

而唐艳平正是“四季菊展”的总设计师之一,她带领的学院与校菊花协会师生,成为每季花展的主力军。每逢菊展,唐艳平就会调整教学计划,晚上安排理论课教学,白天在布展地实践教学。

如今,师生共同培育的菊花不仅能够支撑起“四季菊展”,甚至于学校的各种景观用花也都不用采购了。该校园林部门负责人自豪地说,这在武汉的高校中,应该是独此一家。

四季有展,意味着四季无休。局外人并不知道,唐艳平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一张考勤表记录着:一年365天,她“在线”320多天。

学院办公楼管理员说:“唐老师已经是副院长了,但她又要管教学,又要忙菊展,总是加班加点挑灯夜战。我跟她开玩笑,‘我实在熬不过你,要不给你配把钥匙吧’。”


同事何华透露了唐艳平“拼命三娘”外号的来历,“有年六月的一天,唐艳平坚持把1000盆菊花苗上完盆才回办公室,结果一进门就晕倒在地。可把大家吓坏了,找来清凉油和糖水,好半天才帮她缓过来。”

刘中兵也说,唐艳平并不是铁打的,“举办菊展头几年,她压力非常大,我多次发现她偷偷抹眼泪。”

而如今,四季菊展已经成为学校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的一个主要载体,一大批参与过的学生因此受益,毕业不久就走上了相关企业的重要岗位。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相关知识

荆楚好老师群星计划 早八带着学生“玩泥巴”,花博士一堂课千人听
荆楚好老师群星计划|早八带着学生“玩泥巴”,花博士一堂课千人听
花艺设计培训顺利开班
四月练笔之八:花只开一季
花的寓意?花语
园艺专业是文科还是理科
玫瑰花一共有几种
千景花物语花艺设计师培训学校
荷花的资料大全300字(荷花的资料)
玫瑰花的意思是什么 玫瑰花介绍

网址: 荆楚好老师群星计划|早八带着学生“玩泥巴”,花博士一堂课千人听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9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分类词汇课堂
下一篇: 荆楚好老师群星计划 早八带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