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植物界全系列】树兰亚科—树兰族:石仙桃

【植物界全系列】树兰亚科—树兰族:石仙桃


树兰亚科—树兰族(五):石仙桃

29.耳唇兰属

耳唇兰属(学名:Otochilus)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附生兰。该属共有5种,分布于喜马拉雅地区至中南半岛。中国有4种,分布于云南和西藏。



(1)形态特征

附生草本。假鳞茎圆柱形,有时两端稍收狭,彼此在靠近末端处相连接而形成长茎状,通常悬垂,在连接处常生根。叶2枚,生于每个假鳞茎顶端,但在老假鳞茎上叶通常脱落,基部有短柄。花葶生于假鳞茎顶端两枚叶中央,通常连同幼嫩的假鳞茎和叶从老假鳞茎近顶端处发出,下部包藏于鞘内;总状花序常下垂,具数朵或更多的花;花苞片草质,早落或花后脱落;花小,近二列,花被片展开;萼片离生,有时稍呈舟状,背面常多少有龙骨状突起;花瓣比萼片狭小;唇瓣近基部上方3裂,基部凹陷成球形的囊;侧裂片耳状,位于囊的两侧,直立并围抱蕊柱;中裂片(或称前唇)较大,舌状至近椭圆形,基部收狭或具爪;囊内常有脊或褶片;蕊柱较长,直立或向前倾,常在顶端两侧有翅,翅一般围绕蕊柱顶端,几乎不具蕊柱足;花药俯倾,药帽有时具喙;花粉团4个,成2对,蜡质;花粉团柄明显或不明显,末端粘合在一起;柱头凹陷,位于蕊柱前面近顶端处;蕊喙较大,伸出于柱头穴上方。蒴果小,近椭圆形,顶端具宿存的蕊柱。

(2)耳唇兰

耳唇兰(学名:Otochilus porrectus)为兰科耳唇兰属下的一个植物种。生于林中树上或岩石上,海拔1000-2100米。产中国云南西北部至东南部(贡山、福贡、泸水、腾冲、屏边、金坪、西畴)。印度、缅甸、泰国、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东北部。

30.曲唇兰属

曲唇兰属(学名:Panisea)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附生兰。该属共有共8种,分布于喜马拉雅地区至泰国。中国有4种,分布于西南部。

(1)形态特征

附生草本。假鳞茎通常较密集地着生于匍匐而分枝的根状茎上,较少假鳞茎基部着生于短的根状茎上,而根状茎又着生于相邻假鳞茎上,貌似假鳞茎彼此相连接。叶1-2(-3)枚生于假鳞茎顶端,通常狭椭圆形,具短柄。花葶从靠近老假鳞茎基部的根状茎上发出,或生于幼嫩的假鳞茎顶端,或直接生于根状茎上,一般较短;总状花序具1-2(-5)朵花;花苞片小,基部多少围绕花序轴,宿存;花中等大或小;萼片离生,相似,但侧萼片常斜歪或稍狭而长;花瓣与萼片相似,常略短而狭;唇瓣不裂或有2个很小的侧裂片,基部有爪并呈S形弯曲,具或不具附属物;蕊柱中等长,两侧边缘(特别是上部)常具翅;花药俯倾;花粉团4个,成2对,蜡质,基部粘合在一起;柱头凹陷,位于前方近顶端处;蕊喙较大,伸出于柱头穴之上方。蒴果具3棱。

(2)曲唇兰

曲唇兰(学名:Panisea tricallosa)为兰科曲唇兰属下的一个种。生于林中树干上,海拔2 100米以下。产中国海南(五指山、定安)和云南西南部(凤庆)。锡金、不丹、印度、老挝、越南、泰国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东北部。

31.石仙桃属

石仙桃属(学名:Pholidota)是兰科下的一个属。该属共有约55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南缘地区,南至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我国有14种,产西南、华南至台湾。

(1)形态特征

附生草本,通常具根状茎和假鳞茎。假鳞茎密生或疏生于根状茎上,卵形至圆筒状,罕有假鳞茎在近末端处相互连接而貌似茎状,或以基部连接于短根状茎上,而短根状茎又连接于相邻假鳞茎中部。叶1-2枚,生于假鳞茎顶端,基部多少具柄。

花葶生于假鳞茎顶端或与幼叶同时从幼嫩的假鳞茎顶端发出;总状花序常多少弯曲,具数朵或多朵花;花序轴常稍曲折;花苞片大,2列,多少凹陷,宿存或锐落;花小,常不完全张开;萼片相似,常多少凹陷;侧萼片背面一般有龙骨状突起;花瓣通常小于萼片;唇瓣凹陷或仅基部凹陷成浅囊状,不裂或罕有3裂,唇盘上有时有粗厚的脉或褶片,无距;蕊柱短,上端有翅,翅常围绕花药,无蕊柱足;花药前倾,生于药床后缘上;花粉团4个,蜡质,近等大,成2对,共同附着于粘质物上;蕊喙较大,拱盖于柱头穴之上。

蒴果较小,常有棱。

(2)石仙桃

石仙桃(学名:Pholidota chinensis)为兰科石仙桃属下的一个种。生于林中或林缘树上、岩壁上或岩石上,海拔通常在1500米以下,少数可达2500米。产中国浙江南部(泰顺)、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西南部(兴义)、云南西北部至东南部(贡山、勐腊、屏边、麻栗坡、西畴)和西藏东南部(墨脱)。越南、缅甸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中国香港。



①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宜半阴而空气湿度大的环境,常生于山野间岩石上或其他树上。耐寒,不怕酷热,适应性强。可种于排灌条件较好的池塘,水沟、积水坑、水溪旁。是肉质根,主要栽培于溪谷、林下或具腐殖质土的岩石或树干上。

②主要价值

a.药用

【彝药】野娃叶:全草(假鳞茎)治疮疖红肿疼痛,火灼伤《滇药录》。果上叶:全草治骨折,关节脱位《彝药志》。

【土家药】双子上叶(shuang zi shang xiesnang):假鳞茎用于治咳嗽咯血,小儿疳积,水肿,不孕症《土家药》。

【畲药】全草治疗头眩头痛,口渴心烦,肺热,咳嗽,风湿气痛,风湿疼痛,小肠疝气,淋浊《畲医药》。

【基诺药】鸭且叶呢:全草捣烂外敷心脏部位治气管炎,肺心病;外敷治骨髓炎《基诺药》。

【水药】冷务瓦,果上叶:全草主治咳嗽,肺结核。

b.园林

石仙桃假鳞茎硕大似桃,青翠犹如碧玉,叶色鲜绿光亮,是一种清雅别致的室内观赏植物。

32.独蒜兰属

独蒜兰属(学名:Pleione),又名一叶兰属,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附生兰。该属共有20种,主要产于中国秦岭山脉以南,西至喜马拉雅地区,南至缅甸、老挝和泰国的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凉爽地区。中国有16种,主要产西南,华中和华东,也见于广东和广西的北部和台湾山地。

(1)形态特征

附生、半附生或地生小草本。假鳞茎一年生,常较密集,卵形、圆锥形、梨形至陀螺形,向顶端逐渐收狭成长颈或短颈,或骤然收狭成短颈,叶脱落后顶端通常有皿状或浅杯状的环。叶1-2枚,生于假鳞茎顶端,通常纸质,多少具折扇状脉,有短柄,一般在冬季凋落,少有宿存。

花葶从老鳞茎基部发出,直立,与叶同时或不同时出现;花序具1-2花;花苞片常有色彩,较大,宿存;花大,一般较艳丽;萼片离生,相似;花瓣一般与萼片等长,常略狭于萼片;唇瓣明显大于萼片,不裂或不明显3裂,基部常多少收狭,有时贴生于蕊柱基部而呈囊状,上部边缘啮蚀状或撕裂状,上面具2至数条纵褶片或沿脉具流苏状毛;蕊柱细长,稍向前弯曲,两侧具狭翅;翅在顶端扩大;花粉团4个,蜡质,每2个成一对,每对常有一个花粉团较大,倒卵形或其他形状。

蒴果纺锤状,具3条纵棱,成熟时沿纵棱开裂。

(2)独蒜兰

独蒜兰(学名:Pleione bulbocodioides)为兰科独蒜兰属下的一个种。生于常绿阔叶林下或灌木林缘腐植质丰富的土壤上或苔藓覆盖的岩石上,海拔900-3600米。产中国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广西北部、四川、贵州、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宝兴。

①生长习性

喜凉爽、通风的半阴环境,较耐寒,冬季不休眠,越冬最低温度-10℃以上,宜栽于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蕨根,水苔或腐殖土中。独蒜兰原产温带和亚热带高海拔地区。喜欢四季分明的气候。夏季气温最好不要高于25摄氏度。偶尔有几天30℃高温也可以忍受。冬季休眠期,温度要求接近冰点。也就是理想的1到5℃。这个温度和一般冰箱的冷藏室是基本一致的。独蒜兰低温休眠一段时间后,自己会萌发新芽。独蒜兰盆栽种植季节是很灵活的。在中国哈尔滨,可以春夏季在室外种植,冬季放冰箱里休眠。如果在广州种植,可以冬春季室外种植,夏季放冰箱里休眠。反季节种植一定要了解当地气温。提前控制浇水,逐步断水。如果断水早了,则浪费适宜的生长期。如果晚了,则植物遭遇高温。往往不能正常进入休眠而猝死。

②保护等级

独蒜兰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同时也被收录于自2017年10月4日起生效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中,即需要管制交易情况以避免影响到其存续。

33.密花兰属

密花兰属(学名:Diglyphosa)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陆生兰。该属共有3种,分布于热带喜马拉雅至东南亚和新几内亚岛。中国仅有1种(密花兰),产云南南部。

(1)形态特征

地生草本,具匍匐根状茎和假鳞茎。假鳞茎狭长,顶生1枚叶。叶大,纸质,具长柄和折扇状的脉。花葶生于假鳞茎基部,直立,不分枝或有时分枝,无毛;总状花序长,密生许多花;花苞片狭长,反折;花中等大,不甚张开;中萼片比侧萼片长;侧萼片下弯,基部贴生于蕊柱足而形成明显或很不明显的萼囊;花瓣相似于侧萼片而较宽;唇瓣稍肉质,以1个活动关节与蕊柱足末端连接,不裂,中部以上反折,中部以下两侧边缘上举,具2条褶片或龙骨状突起;蕊柱纤细,向前弯,两侧具翅,基部具弯曲的蕊柱足;蕊喙短而宽,不裂;药帽顶端呈圆锥状凸起,前缘先端2尖裂;花粉团2个,蜡质,压扁的三角形,无附属物。

(2)密花兰

密花兰(学名:Diglyphosa latifolia)为兰科密花兰属下的一个种[1]。生于海拔1200米的沟谷林下阴湿处。产中国云南东南部(屏边),分布于锡金、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新几内亚岛。模式标本产印度尼西亚。

34.金唇兰属

金唇兰属(学名:Chrysoglossum),又名黄唇兰属,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陆生兰。该属共有12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至波利尼西亚。中国仅见1种,分布于南部。



(1)形态特征

地生草本,具匍匐根状茎和圆柱状假鳞茎。叶1枚,较大,具长柄和折扇状脉。花葶从根状茎上发出,直立,较长;总状花序疏生多数花;花小至中等大;萼片相似;侧萼片基部彼此不连接,仅贴生于蕊柱足而形成短的萼囊;花瓣近似于侧萼片而较狭;唇瓣以1个活动关节连接于蕊柱足末端,无明显的爪,基部两侧具耳,中部3裂;侧裂片直立;中裂片凹陷;唇盘上面具褶片;蕊柱细长,稍向前弯,基部具粗短的蕊柱足,内侧具1个肥厚而深裂的胼胝体垂直于蕊柱基部,两侧具翅;翅在蕊柱中部或上部具2个向前伸展的臂;蕊喙短而宽,先端截形,不裂;花药半球形,2室;药帽前端具短尖;花粉团2个,蜡质,圆锥形,附着于松散的粘质物上。

(2)金唇兰

金唇兰(学名:Chrysoglossum ornatum),为兰科金唇兰属下的一个种。生于海拔700-1700米的山坡林下阴湿处。产中国台湾(台北、南投、高雄等地)和云南(勐腊、勐海、临沧、景东、泸水一带)。也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柬埔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太平洋一些岛屿。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爪哇)。

35.吻兰属

吻兰属(学名:Collabium),又名柯丽白兰属,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陆生兰。该属共有约1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和新几内亚岛。中国有3种,分布于南方诸省区。

(1)形态特征

地生草本,具匍匐根状茎和假鳞茎。假鳞茎细圆柱形或貌似叶柄,具1个节,被筒状鞘,顶生1枚叶。叶纸质,先端锐尖,基部收狭为长或短的柄,具关节。花葶从根状茎末端近假鳞茎基部发出,直立;总状花序疏生数朵花;花序柄纤细,基部被膜质鞘;花中等大;萼片相似,狭窄;侧萼片基部彼此连接,并与蕊柱足合生而形成狭长的萼囊或距;花瓣常较狭;唇瓣具爪,贴生于蕊柱足末端,3裂;侧裂片直立;中裂片近圆形,较大;唇盘上具褶片;蕊柱细长,稍向前弯,基部具长的蕊柱足,两侧具翅;翅常在蕊柱上部扩大成耳状或角状,向蕊柱基部的萼囊内延伸;蕊喙短,先端平截;花粉团2个,蜡质,近圆锥形,附着于较松散的粘质物上。

(2)吻兰

吻兰(学名:Collabium chinense),又名柯丽白兰,为兰科吻兰属下的一个种。生于海拔600-1000米的山谷密林下阴湿处或沟谷阴湿岩石上。产中国福建南部(南靖)、台湾(台北一带)、广东(英德、肇庆、大埔)海南(保亭、白沙)、广西南部(十万大山)、云南东南部(屏边)和西藏东南部(墨脱)。越南、泰国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广东(鼎湖山)。

全草:外用于疮疡肿毒。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相关知识

【植物界全系列】兰科—树兰亚科
【植物界全系列】树兰亚科—树兰族(一):竹叶兰
【植物界全系列】树兰亚科—万代兰族(一):多花脆兰
【植物界全系列】树兰亚科—树兰族:竹叶兰
【植物界全系列】树兰亚科—鸟巢兰族:金佛山兰
【植物界全系列】树兰亚科—树兰族:杜鹃兰
【植物界全系列】树兰亚科—树兰族:虾脊兰
【植物界全系列】树兰亚科—树兰族:兰花
【植物界全系列】树兰亚科—万代兰族:万代兰
【植物界全系列】树兰亚科—万代兰族:五唇兰

网址: 【植物界全系列】树兰亚科—树兰族:石仙桃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9300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常见附生植物(常见附生植物10种
下一篇: 今年这种兰花火了,单花能开4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