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中药的采收和产地加工讲义

中药的采收和产地加工讲义

一、 中药的采收与品质的关系   
 中药材的合理适时采收,对保证药材优质高产,保护和扩大药源,以及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 中药的适宜采收期
1、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基本一致时,共同的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     春初植物发芽前或刚露苗时,质量和产量均较高。如:莪术、郁金、姜黄、天花粉、山药等。金银花在花蕾期含有效成分绿原酸最多,产量也最高。而穿心莲则在花蕊期和花前期含量高。
2、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高峰期,而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显著者,有效成分高峰期是最适采收期    
(1)同种药用植物在同一产地最适宜采收期
(2)同种药用植物在不同产地最适宜采收期的确定
3、有效成分含量无明显变化,药材产量的高峰期应是其最适宜采收期
4、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基本不一致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期即为适宜采收
5、有多种因素影响的药材,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是复杂的,可借助计算机确定

三、 各类中药采收的一般采收原则
(一)植物药
1.根及根茎类   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
2.茎木类     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
3.皮类    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少数在秋冬如苦楝皮;肉桂在春、秋各采一次;杜仲和黄柏采用环剥技术
4.叶类   一般在开花前或果实成熟前采收。少数药材秋冬时采收。
5.花类    分别在含苞待放时(如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初开时(红花、洋金花)或盛开时(菊花、番红花)适时采收。
6.果实种子类     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有的采收幼果(青皮、枳实);种子类药材需在果实成熟时采收。
7.全草类    一般在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收(如青蒿、穿心莲),有的在开花时采收(荆芥、益母草、香薷)。
8.藻、菌、地衣类  采收情况不一,随种类不同有较大差别。茯苓立秋后,冬虫夏草在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采收
(二)动物类   
1、昆虫类  含虫卵的(桑螵鞘在深秋至次年三月中旬前)虫卵未孵化时;以成虫入药的,均应在活动期捕捉(土鳖虫),有翅昆虫,宜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扑捉(斑蝥)
2、两栖类、爬行类  大多在夏秋(蟾蜍、蛇)三季;林蛙在霜降前捕捉;
3、脊椎动物    全年可以采收,如:龟甲、鸡内金、牛黄;鹿茸在5~7月,麝香活体取香多在10月。
(三)矿物类  没有季节限制,全年可挖。

凡是在产地对药材进行的初步处理与干燥,则称之为“产地加工”,或称“粗加工”。
一、产地加工的目的
药用植物采收后在产地进行加工处理的目的,是使药用植物的入药部位达到干燥与除去杂质,以符合药材(或称为生药)商品规格,保证药材质量,并利于包装、贮存和运输。
产地加工的目的具体主要有四项:
1、清除非药用部分、杂质及泥沙等,以去伪存真,保证药材纯净;
2、按药典等标准规定进行加工或修制,使药材尽快灭活、干燥,保证药材质量。对需要鲜用的药材进行保险处理,防止霉烂、变质。
3、是根据医疗要求进行处理,减除药材毒性与不良性味,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4、有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通过加工分等,对药材制定等级规格标准,使商品规格标准化,有利于交流与贸易。
5、有利于干燥处理,包装成件,以便运输与贮存。

二、常见的产地加工方法
就药材产地加工过程而言,可将其加工处理方法分为药材干燥前的加工处理,如洗涤、清选、去皮、修整、蒸煮烫、浸漂、熏硫及发汗等;药材干燥后的处理,如修制、分级、捆扎、包装等。
1.拣、洗
   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要用部位。如牛膝去芦头、须根;牡丹皮去木心;白芍、山药刮去外皮;香附、金樱子去毛刺等。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淘洗。 如薄荷、细辛。
2.切片
  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大多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如大黄、土茯苓、乌药、鸡血藤、木瓜、山楂等。但是对于某些具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容易氧化的药材,则不宜切成薄片干燥或长期贮存。如当归、川芎、常山、槟榔等。
3..蒸、煮、烫
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先经蒸煮烫,得处理;或使一些酶类失去活力而不致分解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或杀死虫卵,或易于剥皮抽心;但加热时间不等,白芍煮至透心,天麻、红参蒸至透心,太子参沸水中略烫、桑螵蛸、五倍子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
5.薰硫
熏硫处理,以达加速干燥,使产品洁白的目的,并有防霉、杀虫作用,如白芷、山药等。有的药材还在近干时加熏硫1次,如天麻、川贝母等。但近年研究发现,薰硫后有硫化物残留,影响安全,有的有效成分下降,且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应慎重。
6.发汗
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
发汗药材内外干燥一致,加快干燥速度,并能使某些挥发油渗出,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刺激。如厚朴、玄参等必须通过发汗,才能具有特殊色泽;如山药、川芎、白术等须经发汗,才易内外干燥一致,光泽好而油润。
7.干燥
  除少数药材,如:石斛、地黄、生姜,有时要鲜用外,大部分要干燥。其目的是为了及时除去新鲜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破坏;并可减轻重量,缩小体积,既利保证药品质量,也利包装、贮藏与运输。
中国药典规定:凡烘干、晒干、阴干都可以的,用干燥表示。不宜用较高温度的,用晒干和低温干燥表示(一般不超过60℃)。烘干、晒干不适合的用阴干或晾干表示。要求时间短的用暴晒或及时干燥表示。

相关知识

中药化学讲义:花类中药
中药的采收
产地加工
芡实怎样采收和加工?
白兰花的采收与加工
中草药的采收与加工
中药鉴定
麝香百合的采收加工 关于麝香百合的采收加工信息知识大全
栀子花什么时候可以采收?栀子果实采收及加工!
权威|种出好药材,采收很关键

网址: 中药的采收和产地加工讲义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9832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红花采收加工有讲究
下一篇: 中药材白头翁的栽培管理及采收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