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植物界全系列】蔷薇科—桃亚科(一):桃树

【植物界全系列】蔷薇科—桃亚科(一):桃树

【植物界全系列】蔷薇科—桃亚科(一):桃树

蔷薇科—桃亚科(一):桃树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蔷薇目

蔷薇科

桃亚科(李亚科)

桃亚科(学名:Amygdaloideae),亦作李亚科或梅亚科,为蔷薇科下的一亚科,下有李属(亦作桃属、杏属、樱属)、稠李属和桂樱属等多个属。

这一类植物的特色是果实为核果,中心有一颗被坚硬内果皮包裹的种子。重要的经济物种有梅、樱桃、杏、李、桃以及扁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植物学史

两百年来世界各国植物学家对李亚科李属Prunus L.分类范围颇有不同意见。1753年瑞典人林奈C. Linnaeus在他的名著《植物志种》中,把核果类植物分为4属:扁桃属(包括桃与扁桃在内)、李属(包括杏与李)、樱属、稠李属(包括落叶稠李与常绿桂樱),但1764 年在同一书的修订版中,改为2属:扁桃属和李属,后者包括杏、樱和稠李在内。

1789年法国人A. L. Jussieu在《植物志属》中分核果类为4属,即扁桃属、杏属、李属和樱属,但各属范围又与林奈的不同。

1825年瑞士人A. de Candolle在《植物界自然分类长编》一书中,把核果类分为5属:扁桃属、桃属、杏属、李属和樱属,最后一属包括樱、稠李和常绿桂樱在内。

1865年英国两位植物学家G. Bentham和J. D. Hooker在《植物志属》一书中将所有核果类合并为李属Prunus L.,而在属以下分为7个组:扁桃组、杏组、李组、樱组、桂樱组、拟樱组和拟扁桃组。

1891年德国两位植物学家A. Engler和K. Prantl在他们主编的《植物自然分科志》中,也将核果类合并为李属,而在属以下分为7个亚属,但这7个亚属内容又和G. Bent-ham和J. D. Hooker的7个组大不相同。其后1893年德国人 E. Koehne在《德国树木学》一书中也基本上采用上述两位德国学者的分类方法。

1926年德国人A. Rehder在所编《栽培乔木和灌木手册》中,将本属分为5个亚属:李亚属(包括李、杏、梅)、扁桃亚属(包括桃与扁桃)、樱亚属、稠李亚属和桂樱亚属。这个大属的分类方法,我国植物学或园林学中采用者很多。

但苏联方面多数植物学家采用小属办法,例如1941年B. L. Komarov主编的《苏联植物志》和1954年C. Sokolov主编的《苏联乔灌木手册》中,则将核果类分为7属:李属、杏属、桃属、扁桃属、樱属、稠李属和桂樱属。这个分类方法在苏联各书刊中普遍采用。

1964年英国人J. H. Hutchinson在其所著《有花植物志属》一书中声称该书基本按照G. Bentham 和J. D. Hooker系统原则,但对本属仍分为3属:稠李属、桂樱属和李属,后者包括扁桃、杏、樱等在内。

1965年荷兰人C. Kalkman在深人研究热带植物后,将李属范围更为扩大,他将在热带广泛分布的臀果木属,均归并于李属中的桂樱。

2.形态特征

乔木或灌木,有时具刺。单叶,有托叶。花单生,伞形成总状花序;花瓣常白色或粉红色,稀缺;雄蕊10至多数;心皮1,稀2~5;子房上位,1室,内含2悬垂胚珠。果实为核果,含1稀2种子,外果皮和中果皮肉质,内果皮骨质,成熟时多不裂开或极稀裂开。

3.桃属

桃属(学名:Amygdalus)是蔷薇科下一个属,全世界有40多种,分布于亚洲中部至地中海地区,栽培品种广泛分布于寒温带、暖温带至亚热带地区。中国有12种,主要产于西部和西北部,栽培品种全国各地均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3~8米;树冠宽广而平展;树皮暗红褐色,老时粗糙呈鳞片状;小枝细长,无毛,有光泽,绿色,向阳处转变成红色,具大量小皮孔;冬芽圆锥形,顶端钝,外被短柔毛,常2~3个簇生,中间为叶芽,两侧为花芽。

叶片长圆披针形、椭圆被针形或倒卵状被针形,长7~15厘米,宽2~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无毛,下面在脉腋间具少数短柔毛或无毛,叶边具细锯齿或粗锯齿,齿端具腺体或无腺体;叶柄粗壮,长1~2厘米,常具 l至数枚腺体,有时无腺体。

花单生,先于叶开放,直径2.5~3.5厘米;花梗极短或几无梗;萼筒钟形,被短柔毛,稀几无毛,绿色而具红色斑点;萼片卵形至长圆形,顶端圆钝,外被短柔毛;花瓣长圆状椭圆形至宽倒卵形,粉红色,罕为白色;雄蕊约20~30,花药绯红色;花柱几与雄蕊等长或稍短;子房被短柔毛。

果实形状和大小均有变异,卵形、宽椭圆形或扁圆形,直径⑶5~7⑿厘米,长几与宽相等,色泽变化由淡绿白色至橙黄色,常在向阳面具红晕,外面密被短柔毛,稀无毛,腹缝明显,果梗短而深入果洼;果肉白色、浅绿白色、黄色、橙黄色或红色,多汁有香味,甜或酸甜;核大,离核或粘核,椭圆形或近圆形,两侧扁平,顶端渐尖,表面具纵、横沟纹和孔穴;种仁味苦,稀味甜。花期3~4月,果实成熟期因品种而异,通常为8~9月。2n=16。

(2)主要价值

桃是我国原产植物,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培育成为数众多的栽培品种,除作果树外,又是绿化和美化环境的优良树种。果实除供生食外,还可制作罐头、桃脯、桃酱及桃千等。桃树的根、叶、花、种仁等均可入药。桃胶可作粘接剂。

桃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唐代药物学家孙思邈称其为“肺之果”,还说“肺病宜食之”。按,中医称肺为“娇脏”,喜湿润,恶干燥。桃的果肉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和维生素B、维生素C及大量的水分,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纤维化、肺不张、矽肺、肺结核等出现的干咳、咳血、慢性发热、盗汗等症,可起到养阴生津、补气润肺的保健作用。桃子富含胶质物,这类物质到大肠中能吸收大量的水分,能达到预防便秘的效果。桃子的营养还善走皮表,《大明本草》中说,将桃晒成干(桃脯),经常服用,能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只是桃干的含糖量过高,用开水与少量绿茶或花草茶冲服就好得多,还能提高风味。值得注意的是,鲜桃下树后极其不耐储存,应趁鲜食用。食用前还要将桃毛洗净,以免刺入皮肤,引起皮疹;或吸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咽喉刺痒等症。

(3)桃

桃(学名:Prunus persica)是源自中国的蔷薇科桃属的一种植物,原产中国,各省区广泛栽培。世界各地均有栽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①植物学史

中国是桃树的故乡。公元前十世纪左右,《诗经·魏风》中就有“园有桃,其实之淆”的句子。《魏风》所指系今日黄河以北以及山西广大地区,园中种桃,自然是人工栽培的,植桃为园,则表明已有一定的种植规模。其他古籍如《管子》、《尚书》、《韩非子》、《山海经》、《吕氏春秋》等都有关于桃树的记载,表明在远古时期,黄河流域广大地区都已遍植桃树。《礼记》中还说当时已把桃列为祭祀神仙的五果(李、梅、杏、枣)之一。

近代中国考古学家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六七千年前的野生桃核。在河南郑州二里岗青铜时代遗址中,也发掘出数量极多的野生桃核。特别是在河北藁城县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发掘出外形完整的两枚桃核和六枚桃仁,桃核椭圆形,长宽为1.6×1和2×1.2厘米,黑褐色,木质坚硬,表面有皱纹和孔沟,两侧边缘有纵向的槽棱,顶端尖,基部扁圆形,中央有果柄脱落后的疤痕。桃仁灰白色,椭圆形或长卵形,长10-15毫米,宽8-12毫米,两侧边缘较薄,顶端钝尖,横断面呈扁椭圆形。种皮薄,破碎后现出黄白色的种仁。经鉴定,它和今天栽培的桃完全相同。出土文物印证古籍记载,确证中国是桃树的起源地,人们利用和种植桃树已有悠久的历史了。

公元前二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培育的桃树沿“丝绸之路”从甘肃、新疆经由中亚向西传播到波斯,再从那里引种到希腊、罗马、地中海的沿岸各国,尔后渐次传入法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但直至公元九世纪,欧洲种植桃树才逐渐多起来。公元十五世纪后,中国的桃树被引进了英国。

印度的桃树也是从中国引种的。公元630年“唐僧”玄奘著《大唐西域记》曾记述关于桃树引入印度的传说:公元一世纪时,远近驰名的司气特国王迦拟色加当政时,中国甘肃一带部族的商人经常到印度去,带去了精湛的丝绸制品和各种名贵水果,其中就有桃。迦拟色加国王隆重地款待宾客。中国人在那里播种了桃核和其他果核,几年之后,桃树在印度繁茂生长,结实累累,受到印度人民的赞颂。中国人住过的地方被命名为“至那仆地”,意即“中国地”;桃被命名为“至那果”,意即“中国果”。这个故事至今还在印度广泛流传。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桃树随欧洲移民进入美洲,但因桃树品种不适应当地的风土气候,桃树开花多,结果少,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直到公元十九世纪初期,园艺家又从欧洲引种了一个叫“爱儿贝塔”的离核桃品种,桃树才在北南美洲传播开来。20世纪初期,美国园艺家又从中国引进450多个优良桃树品种,通过杂交和嫁接,在短短的十多年里,选育了适应亚热带气候的良种,使美国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桃果生产国之一。

日本种植桃树的历史比较短。1876年,日本冈山县园艺场从中国上海、天津引进水蜜桃树苗。1878年,御津郡柏谷村(今冈山市)山内善男从许多桃树幼苗中选出两株,精心培育,三年后结出11个桃果,这就是中国水蜜桃在日本结出的第一代果实。由于这里气候适宜,桃树生长良好,果实品质优良,种桃业迅速发展起来。园艺家先后培育出40多个优良品种。冈山县漫山遍野,桃树蔚然成林,已是日本著名的桃乡,并把桃花定为县花,所产的蜜桃远销大阪、神户、东京等大城市。几经改良的“冈山白”桃,又返回中国入籍,成为中国栽培的味香质优、鲜食和罐藏兼用的优良品种。

古代的出土文物和桃树传播的事实,确证中国是桃树的故乡。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考古学资料的不足和缺乏深入的研究,某些西方学者仅仅根据语言学的推理,和在“中国未见到野生桃树”的猜想,做出了“桃树起源于波斯并从那里传播到欧洲去”的结论。因而给桃子起的名字叫persic,意思就是“波斯果”。桃树的拉丁学名也是由此衍生而来的。更有甚者,过去还流传有一种极其错误的所谓“中国文化西来说”,硬是不分青红皂白,把起源于中国的桃树说成是古代从波斯引进来的。以讹传讹,以假乱真,使桃树蒙受不白之冤达数百年之久。

著名植物学家第康道尔经过认真考证,在他著的《农艺植物考源》一书中指出:“中国之有桃树,其时代数希腊、罗马及梵语民族之有桃犹早千年以上”。又说:中国通西城之路开辟极早,则以桃核越山度岭而传入喀什米尔、不花刺及波斯诸国自属可能的事,推测其为时当在梵语民族迁移与波斯、希腊交通往还时代之间。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进一步指出”根据桃在更早时期不是从波斯传过来的事实,并且根据它没有道地的梵文名字或希伯来名字,相信他不是原产于亚洲西部,而是来自中国。达尔文还研究了中国的水蜜桃、重瓣花桃、蟠桃等的生育特性,并与英国、法国产的桃树的特性相比较,认为欧洲桃都来源于中国桃的血缘。桃树原产于中国的结论,已为世界学者一致公认。

中国最早记载桃树品种的古籍,是公元前十世纪《尔雅·释草篇》:“旄(音矛),冬桃;榹(音四),山桃。”《西京杂记》载,公元前一世纪汉武帝在京城修建“上株苑”,群臣百官贡献的异果中就有秦桃、榹桃、缃核桃、金城桃、绮蒂桃、柴文桃、霜桃等桃树品种。至公元三世纪郭义恭著《广志》中又增加了“冬桃、秋桃、襄桃、赤桃”。随着嫁接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桃树品种变异百出,琳琅满目,公元六世纪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的桃树品种有近二十个,宋代周师厚《洛阳花木记》中光洛阳一地就有桃树品种三十多个,明代王象晋著《群芳谱》中,桃树品种有四十多个。讫今,“桃李遍天下”。全世界近百个国家种植桃树,产桃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还有美国、日本和意大利。得益于悠久的种植历史、辽阔的种植区域,中国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培育出了绚丽多姿的桃树品种,南至江浙,北至吉林,几乎遍植桃树。据统计,起源于中国的桃树品种可达上千个。

②主要价值

桃树干上分泌的胶质,俗称桃胶,可用作粘接剂等,为一种聚糖类物质,水解能生成阿拉伯糖、半乳糖、木糖、鼠李糖、葡糖醛酸等,可食用,也供药用,有破血、和血、益气之效。

a.营养

桃子素有“寿桃”和“仙桃”的美称,因其肉质鲜美,又被称为“天下第一果”。桃肉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以及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和柠檬酸)、糖分(主要是葡萄糖、果糖、蔗糖、木糖)和挥发油。桃子适宜低血钾和缺铁性贫血患者食用。

b.食用

桃树干上分泌的胶质,俗称桃胶,可用作粘接剂等,为一种聚糖类物质,水解能生成。阿拉伯糖、半乳糖、木糖、鼠李糖、葡糖醛酸等,可食用,也供药用,有破血、和血、益气之效。

c.医药

宜食:桃子适宜低血糖者以及口干饥渴之时食用;适宜低血钾和缺铁性贫血者食用;适宜肺病、肝病、水肿患者食用;适宜胃纳欠香、消化力弱者食用。

忌食:桃子性热,有内热生疮、毛囊炎、痈疖和面部痤疮者忌食;糖尿病患者忌食;桃子忌与甲鱼同食;烂桃切不可食,否则有损健康。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相关知识

【植物界全系列】蔷薇科—桃亚科:白梨
【植物界全系列】蔷薇科—蔷薇亚科:棣棠花
桃亚科(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下的科)
【植物界全系列】仙人掌科—仙人球亚科(一):岩牡丹
【植物界全系列】唇形科—薰衣草亚科
【植物界全系列】兰科—树兰亚科
【植物界全系列】杜鹃花科—越桔亚科
【植物界全系列】菊科—管状花亚科
【植物界全系列】树兰亚科—树兰族(一):竹叶兰
【植物界全系列】杜鹃花科—水晶兰亚科

网址: 【植物界全系列】蔷薇科—桃亚科(一):桃树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12692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连花清瘟胶囊可以治扁桃体发炎吗
下一篇: 2招判断扁桃体发炎!除了吃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