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兰花是狭义的兰花又称国兰、东洋兰系蕙兰属Cymbidium中的部分地生兰。按花期可大致分为春兰C.gogeringii、建兰C.ensifololiunm、寒兰C.kanran、墨兰C.sinense等[1]其味幽香花色淡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笔者对中国兰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1中国兰花组培程序与原球茎的来源1.1组织培养程序外植体—诱导形成原球茎—原球茎大量增殖—分化出小植株—生根壮苗培养—温室栽培—室外栽培。1.2原球茎来源除茎尖、叶片和种子外花瓣、萼片、子房、花梗、侧芽、花芽、茎段、根[2]等外植体也成为兰花组织培养中原球茎的重要来源。但在国兰组培中受技术、母体数量等因素制约应用的外植体种类相对较少。1.2.1茎尖、侧芽。茎尖是最早用于兰花快速繁殖的外植体侧芽应用也相当广泛。春兰[3]、墨兰[4]、建兰[3]等均可用茎尖诱导出大量的类原球茎类原球茎发育成根状茎后进一步长成幼苗。大花蕙兰、文心兰等复轴生长类型的洋兰更适合茎尖作为外植体。经过对茎尖及侧芽的取材时间最适取材部位及大小的研究一般认为带1耀2个叶原基的茎圆锥成活率高中间部位侧芽成活率较高[6]。从长l~2cm、苞叶未展开的新芽上切取茎尖则成功率更高[7]过小的外植体不但活力弱而且分裂增殖的部位少过大的外植体诱导困难容易褐化死亡[5]。1.2.2种子。兰花种子非常细小每粒种子长约1~2mm直径0.1~0.2mm重量只有0.3~6.5滋g且种子内的胚多半不成熟或发育不完全。因而兰花种子难以在自然条件下萌发。兰花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困难除了与胚发育不完全有关以外还与种皮致密、透性差或种皮中含有抑制物有关[8]。Link早在1824年就观察到自然条件下兰花种子萌发伴随着真菌感染的现象[9]。Bemard在1899年首次分离出兰花的根菌并用其感染兰花的种子进行萌发试验从而创立了兰花种子共生萌发的方法[10]。我国兰科植物菌根菌研究发展很快在天麻[11]、白芨[12]等兰科植物以及石斛Dendrobium等附生兰中均有成功应用但地生兰的共生萌发还在探索中。1909年Bemard以眉兰Ophrys的块茎配制培养基使卡德丽亚兰Cattleya与蕾丽亚兰Laelia杂交种的种子成功萌发开创了非共生萌发的先例[13]。黄磊等用春兰Cymbidiumgoeringii和大花蕙兰Cymbidiumhybrids的杂交种子经非共生萌发得到了无菌试管苗[14]。田梅生等用剪刀将四季兰种皮剪破后种子的萌发率大大提高[15]。段金玉等对兰属10种植物的种子离体萌发研究时发现用浓度0.1mol/L的NaOH浸泡寒兰、双飞燕、多花兰、朵朵香、双飞燕、豆瓣绿、套叶兰等10耀30min萌发率可提高10倍以上[16]。另外孙志栋等用春兰的种荚成功诱导出原球茎[3]。大部分兰花种子可通过无菌萌发方式发芽而萌发率因基因型而异。气生兰及其杂交后代的种子萌发力较强地生兰种子萌发率普遍较低。1.2.3叶片。叶片作为外植体既可减少对母株的伤害取材又不受季节的限制是比较理想的外植体材料。其中以试管苗的幼叶作为外植体培养较好。陈丽等从幼叶的叶尖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直接培养出体细胞胚但在30d之内无愈伤组织产生在经过下一级的培养后分化出幼苗[17]。1.2.4根。Stewart等在1978年用树兰Epidendrum等的根开创性地培养出了原球茎和从愈伤组织分化出株苗。之后根的培养相继在不同兰花中获得了成功大多采用根尖作为材料[18]。1.2.5其他。另外还有用花梗作为外植体但多用于洋兰国兰中很少使用。王求清等用春兰成年植株的根状茎成功诱导出完整植株[19]。2培养基和激素2.1基质用于兰花组培的培养基种类繁多最常用的培养基为MS、KC、VW、RM、H、White及其改良型其中以MS的应用最为广泛。应用时根据不同品种和培养阶段对组分及其浓度加以修改。如用于原球茎诱导增殖的培养基常用的是改良的MS、White、Vw、KnudsonC、Kyoto等[20]。对于培养基中无机盐的量春兰C.goeringii要求要少惠兰C.faberi要求的量较大而墨兰C.sinense则不敏感[17]。蔗糖作为培养基的能源物质和渗透调节剂对原球茎的生长影中国兰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丁燕芬12王岩12龙春林1
1.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昆明6502012.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4摘要对中国兰花ChineseCymbidiums组织培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对中国兰花组织培养中组织培养程序原球茎的来源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方式和培养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关键词国兰组培外植体培养基激素中图分类号Q9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0708-02247-02ResearchAdvancesinTissueCultureofChineseOrchidsDINGYan蛳fenetal(SchoolofLandscapeandHorticulture,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201)AbstractFamousforitsspecialform,aromaandcultureconnotation,traditionalChineseorchidwithalongcultivationhistoryisverypopularinChina.Tissueculturewaswidelyusedindifferentplantmaterials,howeverwasnotaneffectivemethodforChineseorchidreproductionduetoitsparticularity援ProgressinChineseorchidtissueculturewasreviewedinthispaper.ResearchadvancesofChineseorchidtissueculturewereelaboratedsuchastissuecultureprocess,theoriginofprotocorm,culturemediumselectionandculturecondition.KeywordsChineseorchid;Tissueculture;Explant;Medium;Hormone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004DKA304302005DKA210006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5C0053M资助。作者简介丁燕芬1981-女江苏常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园林植物生物技术。
通讯作者**员。收稿日期圆园园6蛳12蛳11
安徽农业科学袁允燥怎则灶葬造燥枣粤灶澡怎蚤粤早则蚤援杂糟蚤援圆园园7袁35渊8冤院2247-2248袁2250责任编辑朱卯芬责任校对左佳
相关知识
中国兰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兰花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
通过组织培养繁殖兰花无性系
君子兰组织培养研究
早春野生花卉组织培养研究初报
兰花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pdf
峨眉山珍稀野生花卉及其组织培养
大花蕙兰育种研究进展
兰花花期调控研究进展
[精品]兰花组织培养及分子生物学
网址: 中国兰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13084.html
上一篇: 适合广东种植的兰花品种(广东容易 |
下一篇: 蝴蝶兰花后养护及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