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组织培养繁殖兰花无性系
《福建农业科技》 1982年03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通过组织培养繁殖兰花无性系
林伯达 开通知网号
【摘要】:<正> 自Morel早期研究建兰的组织培养以来,已有多个兰花属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无性系获得成功。Murashige(1974)列出22个属,Arditti(1977)列出35个属,最近报道的又有Aranther(Jrawati,Harjadi,Suseno与Jdris,1977)、针黛兰(Fu,1979)、贺尔图门兰(Teo与Wong,1978)和火焰兰(Goh与Tan,1979)等属。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智能排版>>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伯达通过组织培养繁殖兰花无性系[J];福建农业科技;1982年03期 2 齐藤明;杨志惠;李二平;利用组织培养繁殖林木无性系[J];湖南林业科技;1987年03期 3 Richard E.Litz ;Robert.A.conover;庄馥萃;番木瓜的组织培养繁殖[J];亚热带植物通讯;1978年02期 4 戴洪义;孙敏;果树组织培养繁殖的研究进展[J];莱阳农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5 崔莉洁;王宏芝;魏建华;崔进荣;1个欧洲黑杨无性系的组织培养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09年11期 6 邬静;林针懿;张叶;刘乐;郭璁;叶蓓蕾;黎维诗;凌鹏;菲律宾火焰兰(Renanthera philippinensis)组织培养衍生群体表型性状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22年03期 7 C.P.WilKins;齐之尧;树木的组织培养繁殖(下)[J];内蒙古林业科技;1986年02期 8 李彬NAA对栀子组织培养繁殖效应的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9 韦莹;韦坤华;黄浩;谭小明;邓传华;吴庆华;白及组织培养及其无性系建立的研究[J];种子;2018年05期 10 袁巧平,董茂山,黄钦才,刘颂,顾万春毛白杨无性系组培芽分化效应与离体选种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古珍;张粉粉;曹先彬;运用组织培养繁殖香叶种苗[A];2002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骆鹏;徐进;施季森;柳杉无性系扦7插苗耐盐差异性分析[A];江苏省遗传学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3 吴峰;张平冬;康向阳;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纤维特性研究[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马常耕;未来林业之路——无性系林业与无性系育种[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5 李新国;毛白杨无性系指数选择研究[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6 潘姝慧;孙佳音;刘春华;吕晓亮;滕文飞;23个欧美杨无性系苗期叶锈病抗性测定[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2 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与改良论文集[C];2009年 7 席梦利;程强;施季森;陈孝丑;翁玉臻;黄金华;杉木无性系间组培生根特性差异研究[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建华;刘宗恒;解志军;王俊青;谷风平;刘同;鄂北岗地美洲黑杨及杂交无性系对比试验[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9 张建华;刘宗恒;解志军;王俊青;谷风平;刘同;鄂北岗地美洲黑杨及杂交无性系对比试验[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C];2009年 10 赵悦平;张志华;核桃组织培养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建中;桉树杂种无性系纸浆材性状的遗传与环境效应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赵燕;毛白杨杂种无性系苗木施肥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彭仕尧;纸浆林尾细桉杂种无性系选育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4 张迪;组织培养诱导水稻发生的可遗传基因组变异及非生物胁迫下表型变异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巩其亮;银杏无性系材性遗传变异及良种选择[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6 赵曦阳;白杨杂交试验与杂种无性系多性状综合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吴世军;尾叶桉及其杂种无性系遗传变异与选择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8 左继林;油茶高产无性系对干旱胁迫及抗旱措施的响应[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9 徐爱春;柳树无性系镉积累和生理变化规律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10 陈天子;基于组织培养和授粉后浸蘸花柱的两种棉花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磊;邓恩桉组织培养与无性系快繁技术的建立[D];中南林学院;2004年 2 任建伟;引进优良杨树杂种无性系组培繁殖及抗寒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刘学良;接骨木无性系苗期抗旱耐盐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4 李振;湿加松苗期需肥规律及其磷效率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7年 5 代莹;基于蛋白差异表达谱解析湿加松无性系对磷饥饿的耐受机制[D];华南农业大学;2017年 6 闫文华;白蜡无性系苗期抗涝耐盐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7 栾柯权;水曲柳亲本无性系与子代生长性状变异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8 陈雅昕;辽西北风沙地区不同无性系桑树生长、果叶品质与抗旱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9年 9 郑对;不同杉木无性系抗旱性综合评价及水力结构特征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9年 10 陈若男;马铃薯无性系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评价[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路平;火焰兰新品种培育获新突破[N];广东科技报;2010年 2 ;芦荟组织培养奥妙多[N];科技日报;2012年 3 ;芦荟组织培养奥妙多[N];科技日报;2012年 4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 组织部长 梁田庚;好干部离不开组织培养[N];组织人事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马凌霜 通讯员 蒙丽;组织培养 “复活”植物[N];广东科技报;2012年 6 万应 张定;江苏扩大无性系茶叶种植[N];江苏经济报;2003年 7 ;南涧抓实无性系茶叶良种育苗[N];云南日报;2007年 8 中共甘肃省委常委 组织部长 吴德刚;遵循年轻干部成长的规律[N];学习时报;2014年 9 中共湖州市委党校吴兴分校 施玉堂;试论良好组织培养环境对年轻干部成长的重要意义[N];山西科技报;2024年 10 记者 崔茉;以良好工作业绩回报组织培养群众信任[N];中国石油报;2015年
相关知识
花开云上 春正芳菲丨无性系种苗知多少
君子兰组织培养研究
马尾松二代无性系种子园子代父本分析及花粉散布
科技助力兰花繁殖:探索组织培养与杂交育种的神奇之路
传统的人工繁殖兰花的方法是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采用“组织培养繁殖兰花”,如下图所示。请问答下列问题:(1)分别以该株兰花的绿色叶片和
兰花组织培养技术科技示范项目实施方案.doc
兰花如何繁殖?
早春野生花卉组织培养研究初报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花卉.保证花木的优良品质不变.并且繁殖得快,通过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利用干细胞技术解决器官移植缺少供体器官的难题等.——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传统的人工繁殖兰花的方法是分株繁殖和用种子播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采用“组织培养繁殖兰花”。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兰花的叶肉细胞之所以能培养为新个体
网址: 通过组织培养繁殖兰花无性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8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