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策略

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策略

水稻纹枯病俗称花脚瘟,也称水稻云纹病、水稻云斑病、花脚秆、花足秆、烂脚秆、烂脚病、花秆瘟、眉目斑,是世界上分布广、危害大、隐蔽发生的水稻病害之一,目前为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首。水稻纹枯病在我国南、北方稻区普遍发生,长江流域和南方稻区发生较重,尤以高肥密植、矮秆杂交品种的高产田发病重,引起鞘枯、叶枯、株倒,造成秕谷、死穗,一般造成水稻减产8%~30%,发病重的水稻减产超过50%,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

一、 病害症状

水稻纹枯病在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生,主要为害叶鞘,叶片次之,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叶鞘受害,初期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水渍状暗绿色小斑点,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数个病斑互相融合成为不规则形的云纹状斑。条件适宜时,病斑边缘暗绿色,中央灰绿色,扩展迅速。天气干燥时,边缘褐色,中央草黄色至灰白色,并可引起植株倒伏或整株枯死。叶片受害,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腿黄,后呈污绿色。重的叶片早枯,引起稻株不能正常或及时抽穗。茎秆受害,初生灰绿色斑块,后绕茎扩展,可使茎秆一小段组织呈黄褐色,重的易折倒。穗部受害,穗颈上的病斑初为污绿色或青黑色,后变灰褐。潮湿时,病部长出白色至灰白色蛛丝状的菌丝,后菌丝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粘附在病组织上,易脱落。湿度大时,病部长有白色蛛丝状菌丝及扁球形或不规则形的暗褐色菌核,菌丝与菌核相连。高温条件下,病部上偶尔产生一层白粉状霉层(担子和担孢子)。为害后期,稻株不能抽穗,能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严重的,颖片干枯,全穗枯死。

二、 综合防治策略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工作,要贯彻落实“减少菌源为主,适期用药防治”的植保方针,尽量采取农业措施控制病害发生,对非施药不可的,应根据生产有机稻米、绿色稻米、无公害稻米使用农药的规定要求,选择对口农药进行防治。

1. 有机稻田水稻纹枯病的防治

① 加强种子管理。引进水稻种子时,应轮换选用抗(耐)病品种,控制病害发生。如株两优4026、陵两优942、龙联1号、松粳12、龙粳42号等株型收敛的水稻品种。

② 减少病菌来源。一是播种前剔除稻种中的菌核,防止菌核随播种进入田间进行远距离传播,可减轻发病。二是泡田时捞出稻田中尤其是埂子东北角边的漂浮物(菌核及杂物),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可降低病情。三是新稻区合理轮作换茬,不与寄主作物进行轮作,提倡马铃薯、南瓜、棉花、甜菜等非寄主作物实行轮作,消除或降低土壤中残留的菌核。四是实行单排单灌,防止感病田的水流入无病田,可降低发病率。五是消灭稗草、马唐和李氏禾等禾本科杂草,减少寄主,压低初侵染源。六是收获时低茬或”齐泥”收割,减少田间菌核基数。七是病区避免病残体还田,应在水稻收割后彻底烧毁病残体,随后深翻稻田,将菌核埋入土中腐烂,减少越冬菌核,以防菌核下茬再次扩散蔓延病害。

③ 培育健株防病。施足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少施氮肥,增施磷、钾、硅肥,促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培育健壮稻株,提高其抗逆性,合理稀插。实行东西向宽窄行条插,改善群体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增强稻种抗性;采取分蘖前期浅灌,分蘖末期撤水晒田,浅水孕穗,湿润保穗的方式进行灌溉,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改善土壤的环境,促根下扎防倒伏,培育健壮稻株,提高其抗病力,减轻发病。

④ 搞好预测预报。根据历年水稻纹枯病消长规律,于水稻分蘖开始5天查1次氮肥施量高且往年发病重的早栽田块,发现水稻纹枯病轻发生,即见基部叶片、叶鞘发病,且有病害流行趋势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稻农进行防治。

⑤ 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纹枯病。有四个施药阶段:在水稻移栽后15~20天,每亩用0.4%蛇床子素可溶液剂370~410毫升均匀喷洒稻株基部,预防本田发病。在水稻纹枯病发生前的拔节至孕穗期或发生初期,每亩用1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75~ 100克,均匀喷雾,也可每亩用13%井冈·低聚糖悬浮剂40~45毫升喷雾,隔7~10天喷1次,视病情连防1~2次,控制病害的垂直扩展,兼防稻曲病。在发病初期,每亩用6%低聚糖素水剂8~16毫升,或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50~60克,均匀喷施叶面正反面。在稻丛发病率10%~20%时,每亩用10%井冈霉素水剂50~75毫升,对水40~60升均匀喷施,保护稻株上部3片功能叶。

2. 绿色稻田纹枯病的防治

在使用上述综合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可采用非“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非“四毒”(剧毒、高毒、高残毒及慢性毒性)农药及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规定的高效、微毒、低毒、低残留等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用药阶段分五个阶段:在水稻纹枯病发生前的分蘖后期,每亩用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60~65毫升,均匀喷施稻株中下部进行保护。施药时应注意风速、风向,不要使药液飘移到其他作物上,以免造成药害;在水稻纹枯病发生前的分蘖末期或病丛率达3%~5%时,每亩选用24%烯肟·戊唑醇可分散

油悬浮剂35~50毫升,或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5~20毫升,对水后均匀喷洒叶片正反面,控制病害的水平扩散;在水稻纹枯病发生前的孕穗期或发生初期,每亩用15%春雷·戊唑醇可湿性粉剂50~70克,或30%肟菌酯悬浮剂25~35毫升,对水30~45升,隔7~10天喷1次,均匀喷施在稻株中下部,视病情防治1~2次。也可每亩用5%己唑·四霉素微乳剂85~100毫升喷雾,兼防稻曲病;在水稻抽穗前20天或纹枯病发生初期,每亩用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20~22毫升喷雾。也可每亩用25%噻呋·嘧菌酯悬浮剂30~40毫升,对水30~40升喷雾,兼防稻瘟病、稻曲病;在纹枯病发生初期,每亩可交替选用6%噻呋·氟环唑超低容量液剂68~100毫升,或30%己唑·嘧菌酯可湿性粉剂14~18克,或42%噻呋·己唑醇悬浮剂15~18毫升,或32%噻呋·氟环唑悬浮剂20~25毫升,或30%申嗪·噻呋悬浮剂8~10克均匀喷施叶片正反面。也可每亩用75%戊唑·嘧菌酯可湿性粉剂10~15克,均匀喷雾,兼防稻曲病。或每亩用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36~45毫升,均匀叶片喷雾,兼防稻瘟病、稻曲病。

3. 无公害稻田纹枯病的防治

除采用上述措施防治纹枯病外,可选用非“三致”、“四毒”和风险有限的农药及符合无公害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规定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于水稻插秧前1~2天,每100平方米苗床用9%噻呋·三环唑颗粒剂160~180克,均匀撒施在育秧盘上,随后喷适量的水,使颗粒粘附在水稻育秧盘土上,可兼防稻瘟病。撒施颗粒时若见稻叶有露水,应先掸落露水后再进行颗粒剂处理。

在纹枯病发生前的分蘖期或发生初期,每亩用50%己唑醇水分散粒剂8~10克,对水均匀喷施稻株下部。

在水稻纹枯病发生前的拔节至孕穗期或稻丛发病率在10%以下时,每亩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40毫升喷雾,隔7~10天喷1次,视病情连防1~2次。也可每亩用30%稻瘟·己唑醇悬浮剂30~35毫升喷雾,兼防稻瘟病。

在水稻抽穗期或稻丛发病率在20%以下时,每亩可交替选用50%甲硫·己唑醇悬浮剂30~40毫升,或30%氟环唑悬浮剂20~25毫升,或40%苯甲·醚菌酯悬浮剂15~20毫升,或300克/升苯甲·丙环唑乳油17~20毫升,或40%噻呋·肟菌酯悬浮剂15~20毫升,对水后均匀喷雾,控害保穗。

另外,应加强二化螟、稻飞虱等水稻基部害虫防治,减少有利于病菌入侵的虫害伤口。

相关知识

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策略
孝昌县花西乡综合防治水稻病虫害
寿县2023年水稻、玉米、大豆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
【上级预案】关于印发2019年黄山市水稻、茶叶、油菜、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的通知
寿县2020年水稻、玉米、大豆重大病虫防治预案
2021年湖北02674植物病虫害防治自考考试大纲
2021年休宁县水稻、茶叶、油菜、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
全国小麦病虫害发生防治概况及对策分析 实现小麦病虫可持续治理
【应急预案】2021年璜尖乡水稻、茶叶、油菜、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
岳阳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岳阳市2017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的通知

网址: 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策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1361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生物农药有哪些品种,和化学农药的
下一篇: 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