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文价值中,古琴不只是一种音乐形式、更称得上是文人生命境界的表达。古琴能为八雅之首,是古琴所具备“天地之音”的写照。
古琴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可称之为中国最古老的音乐。古琴简称为琴,按所属是弹拨乐器,现代称之为古琴或七弦琴,古代时又有着绿崎、丝桐、焦尾等的别称。几千年以来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古制。
关于古琴的创制,从后史资料可以知道,古琴是由古代圣王或者传说中的圣君所创制的。东汉琴学家蔡邕的《琴操》中写道:
首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琴长三尺六寸六分,象三百六十日也;广六寸,象六合也。文上曰池,下曰岩。池,水也,言其平。下曰滨,滨,宾也,言其服也。前广后狭,象尊卑也。上圆下方,法天地也。五弦宫也,象五行也。大弦者,君也,宽和而温。小弦者,臣也,清廉而不乱。文王武王加二弦,合君臣恩也。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混沌”的音乐表现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的排列顺序,是根据道家文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古琴以“天地之音”最接近自然万物的“混沌”表现,最能体现道家文化中的“一”之态。琴以无音、无旋、无法、自知的形式,在个人修行教育过程中,是最接近“道”的门径,所以“琴”历来都是圣人教化的首选。
大音希声,古琴以“天地之音”为追求,所以在琴谱的记录、弹琴方式、传承方式等等方面都体现了这种追求和特质。
“一生二”天地化为“阴阳”,围棋就是“阴阳”的具象。围棋的演化方式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交互,天地交融”
“二生三”书法是文字的线条表达,这个线条就是天地气韵的形态所聚。文字是世间万物的抽象表达,而书法正是这种文字抽象表达的具象。
“三生万物”从抽象走向具象,从文字走向事物。绘画现对于书法来言则更具象,更“真实”。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万物一旦去用图画、文字表达,则必有偏失。所以传统文化中,越具象的表达,越直白地表达则离大道越远。这就是琴棋书画排序蕴含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