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汉语“花”的语言文化解读.doc

汉语“花”的语言文化解读.doc

汉语“花”的语言文化解读

汉语“花”的语言文化解读 汉语花的语言文化解读  摘 要:汉语花在长期发展中具备了丰富的意义。它已由一个语言符号成为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化表征符号。中华民族爱花、养花、赏花的文化习俗是汉语花的文化内涵体现在人格、艺术、食用文化层面上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花 意义 文化      汉语中,花是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词。它原本仅仅是指植物的一个类别,是一种客观存在。然而,在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花逐渐具有了密切的关系。人类赋予花许多文化观念,使它由自然植物变为人文植物,成为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化表征符号。这一现象直接来源于中华民族的爱花、养花、赏花的习俗。这一习俗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地理环境的因素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首先,我国幅员辽阔,土地丰饶,为花木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使人们有条件利用和观赏花木。如辽宁的大丽花、长春的君子兰、济南的荷花、荷泽的牡丹、上海的白玉兰花、余姚的杜鹃花、武汉的梅花、广州的木棉花、南宁的木槿花、福州的茉莉、台湾的蝴蝶兰、昆明的山茶花、新疆的雪莲花等等。   其次,中国古人都信奉天人合一的自然价值观,花的人文功能和文化象征意义是很突出的。老子提出: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孟子提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庄子提到人与天,一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万物本吾一体的理念下,古人待花犹若待人。中国人对花木的观赏活动所体现出来的感悟方式,构成了世界文化视野中别具一格的极具东方色彩的人文现象。   远古时期,中国神话中流传着许多人变为花的故事。《成都记》中记载,望帝死后,他的魂魄化为杜鹃。杜鹃啼血滴地化成了杜鹃花。后来许多诗人借典做诗。如唐成彦雄《杜鹃花》中有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的诗句。在民间还流传着虞美人花是由虞姬自刎时滴下的鲜血变成的故事。有人变花的传说,也有花变人的故事。如《花史》中记载,谢公睡梦中见一个仙女手捧水仙。第二天,他的妻子生了一个女儿。女儿长大聪慧善诗。后来人们称水仙为姚花女或谢花女。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花图腾的习俗。如花婆信仰是壮族先民花图腾崇拜的遗风。花为植物界的生殖器官,开花结果,与人类生儿育女具有同样的内涵。原始先民很容易把对女性的生殖能力与植物界花卉的生殖能力作联想类比,从而出现对女性生育的崇拜变成对女性的象征物花卉的崇拜。这也是花变人的一种原始生态阐释。古代还有花厄之说,谓花开之时,天有不测风云,人将遭受劫难。可见,自古以来,花中有人,人中有花,人花不分,物我两忘。在这种情形下,人自然养成了喜花、爱花、种花、养花的习惯。   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下,人对自然物的把握在本质论文联盟Www.LW上来源于对自身生命及其活动的领悟。人们往往借花表示出自我性格。《国风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桃花象征着年轻貌美的女子。屈原《离骚》中以兰自况,写到朝饮木兰之圣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以此表明自己高风亮节、不媚俗的品质。元末明初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卷二十二:宋刘黻〈蒙川遗稿〉有六友诗:静友,兰也;直友,竹也;净友,莲也;高友,松也;节友,菊也;清友,梅也。不同的花表明了人不同的性格特征。   自古以来,人们形成的爱花、养花、赏花的习俗使得汉语花的文化内涵体现在不同的层面上。      一、人格层面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原本就是一体化的。以花表述人物性情、品德、才智成为人们的一种审美偏好。   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有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菊花一经陶诗品评后,名声大振,后来又有许多人赞叹菊花的美,赞叹它遗世而独立的风姿,在万木萧疏、群芳凋谢的金秋时节,惟见它凌霜不惧、傲然独放,人们因而赋予它许多人格化的崇高品节,如高洁、傲岸、超拔、隐逸、清奇、素雅、冷艳、刚毅、坚贞、无畏等等,在它身上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所以,菊花一词不仅有着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这样的词汇意义,而且又有了上述的色彩意义。又如,刘禹锡《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此时的莲花和牡丹花都有了人的性格特征。古人就是这样,在含英咀花(华)中品味人生,陶冶自己的性情,净化自己的灵魂,以达到孔子所教导的要做一个有操守、有品德的高尚的人。铁树开花昙花一现人面桃花等也是出现在文人诗作中的佳言妙语。我们在看到花族词中一些褒义色彩的词语出自文学作品中的同时,还会看到寻花问柳、拈花惹草等有贬义色彩的词语。中国人在花中看到了君子,也看到了小人,这是人性自我在对象身上的投影。在古人眼里,花本身是有品性高低之别的。古代的辩证法是稚拙素朴的,但又是非常深刻的。中华民族是最早认识事物矛盾性的民族之一。在对花的理解上自然显出了褒贬不

相关知识

汉语花名的语言与文化内涵研究
汉语植物词语研究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花卉名探究
汉语动植物词汇及其语用和文化认知研究
年度语言文字盘点——记录语言与时代的互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花的语言》.doc
佛得角汉语之花 ——冠军米丽西赴华参加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
“探寻传统花艺之美,感受中国非遗文化”东北林业大学“汉语桥”线上短期交流项目顺利开营
雪球花花语解读与传达(用一朵花的语言)
国别化汉语教材词汇选取考察——以五部韩国高中汉语教材为例

网址: 汉语“花”的语言文化解读.doc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17217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观赏向日葵冬天可以种植吗?
下一篇: 向日葵功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