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古代文人雅士为何对赏梅花独有一番偏爱?(2)

古代文人雅士为何对赏梅花独有一番偏爱?(2)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陆游《卜算子·咏梅》
    梅作为审美意象而大量出现在诗词歌赋里,始于六朝。萧纲的《梅花赋》将梅花早落比作女子青春短暂,韶华易逝,更多的六朝文人则在作品中表达了对梅在三春花卉中独特品性的挚爱。在唐朝文人的笔下,梅花具备了更多更广的意向和精神内涵。诗人们述离别、念故乡、咏美人,无不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梅花之中。南宋时期,梅花成为“天下尤物”,文人咏梅风热炒,不少咏梅诗词亦成千古绝唱。在文人大量创作诗词作品的同时,从宋代起画梅也形成了一种独立的画科,杨无咎、赵孟坚、王冕、陈录、金农等画梅大家的佳作或墨色淡雅,或璀璨绚丽,气韵静逸,画绝古今。
    古代文人赞赏梅花是从外表直至骨髓的,他们投射在梅花中的雅趣,从颜色、香味、姿态到风骨神韵来体现梅花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情感。
    梅花最常见的是白、红两色。比较而言,人们似乎更赏识白梅。诗人们赞曰:“冻白雪为伴,寒香风是媒”,“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缟裙素帨玉川家,肝胆清新冷不邪”。白梅,寒肌冻骨,如雪如霜,冰清玉洁,幽淡雅丽,冷香素艳,高清逸韵,给人以更多美好的联想。当然,赞赏红梅的文人也为数不少,李清照有“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遍末”,姜夔有“遥怜花可可,梦依依,相思血,都沁绿筠枝”,他们在红梅身上,寄托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相思情。另外,梅花还有宫粉、朱砂、玉碟等俱多佳色,有文人曾为诸梅品第,首推绿梅为第一,青枝绿萼,花瓣白中泛绿,甚是雅丽。
    “梅花香自苦寒来”,要闻到梅花香味不易。“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雪含朝暝色,风引去来香”,只有在清晨与黄昏幽静的环境下,凛冽的寒风将梅香扩散到四面八方,人们才能感受到梅香的温馨、郁馥、绵长。“夜闻梅香失醉眠”,古人对梅香的细腻感受,更多是诗意的,以其渲染精神境界的悠远。
    古人赏梅,还特别欣赏它盘曲的虬枝老干,注重其具有的美和韵味。清人龚自珍总结说:“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上,正则无景;以疏为贵,密则无态”。梅的枝条横斜曲折,清香古雅,极富观赏之趣。尤其是古梅,忍受着“火虐风餐”酷烈的摧残,枝体残缺,浑身龟裂,布满苔痕,仿佛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但粗大的树干上依旧发芽开花,散发沁人心骨的清香。诗人讴歌的梅姿疏影参差、横伸斜屈的风骨神韵,不仅传神而且营造了一种超凡入圣的极致审美意境。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知识

踏雪寻梅万里春——清代黄慎《踏雪寻梅图》轴赏
花中有四君子,为何古人偏爱菊花?
中国古人赏樱其实赏的是樱桃花?
花中“寒客”腊梅,为何称作“梅”?和梅花是亲戚么?
中国古人赏樱,其实赏的是樱桃花
唐朝人为何偏爱牡丹花|跟着唐诗学思考
古代雅士花事《十花记》【篇壹·梅花】
我们为什么偏爱牡丹
古人如何赏樱
形容赏梅花的优美诗句(精选120句)

网址: 古代文人雅士为何对赏梅花独有一番偏爱?(2)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17282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梅花的种类和花语,及其象征意义您
下一篇: 古代文人雅士为何对赏梅花独有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