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匠人精神的竹栽种与竹养护,打造北京精品竹景观文化

匠人精神的竹栽种与竹养护,打造北京精品竹景观文化

  中国一直被誉为“竹国度”。竹子与我国诗歌书画和园林建设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而北京,作为我国竹子生长的最北边界,在种竹、养竹上有何特点?竹子在北京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又扮演何种角色?紫竹院公园高级工程师冯小虎带你走进北京竹文化的历史,打开竹子的新世界。

修剪竹子的冯小虎


  中国被誉为是“竹子文明的国度”,不仅仅因为竹子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更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
    在传统观念里,我国南方地区是竹子的故乡。其实,竹子北上栽植的边界可一直延伸至北京地区。部分参考资料也揭露,北京及周边地带,有原生竹子的记录。只不过我国南方竹子的应用相对广泛,如竹材加工利用、文化旅游等。而在北京,竹子主要被应用于园林绿化领域,发挥其独特的观赏价值。
  回顾历史:竹子在北京的观赏作用
  据文字记载,北京已有超过800年的竹子种植应用史。“自金代开始,即金大定九年(1169年)五月,在《金史》就有关‘宫中竹有枯瘁者’的记录。”北京市紫竹院公园高级工程师冯小虎说道。
  竹子的应用有着分明的地域特色,浙江东阳市、四川眉山是竹编产品的产地;福建永安市、安徽六安市竹材加工产业发达,如竹家居、竹地板等;浙江安吉县则以多种多样的竹家居产品闻名;而只有北京将竹子全部应用在观赏中。
  北京曾是历史上六朝古都,因此北京竹子更多体现在观赏价值上,且一般展现在寺庙道观、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中。如北京潭柘寺、红螺寺、大觉寺以及北京卧佛寺庙周边风景区均可见极具禅意象征的竹之景。明代的海淀地区更是官宦富商的私家园林集中之地,所有园林几乎都有竹的踪迹。
  不过就竹的观赏特点而言,明清各不同。明代,竹子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大,以竹林景观呈现,通过竹与湖泊、建筑、花卉的大尺度空间对比,展现竹林的整体美感。清代以后,竹子的种植面积逐渐缩小,更多采用丛植的种植手法,将竹多用于建筑角隅或与石、水相衬形成景观小品。
  “相较于明代竹子在园林的‘粗犷’用法,清代竹子的景观应用趋向于精致化,同时,竹子更被看作是一种文化符号应用于园林之中。如园林建筑中‘海墁斑竹’的彩绘手法,即在建筑表面满绘斑竹的形象,这在传统的建筑彩绘中并不多见,较之其他华美艳丽的彩绘风格,‘海墁斑竹’更显一种典雅清秀的美。恭王府、故宫都有运用这种彩绘方式的建筑。在建筑构建、建筑装修装饰、对联、匾额的表述内容之中,都大量运用了竹材料及竹文化符号”。
  冯小虎认为,北京作为首都,聚集了大量高官贵胄、巨贾富商和知识分子,各类园林建设也随之兴盛。竹子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姿态,自然是园林中宠儿,北京地区的竹子栽植就肇始于此,并始终担任着纯粹“被观赏”的角色。 
  直至今日,北京地区对竹的应用依然以园林观赏为主。只不过,囿于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很难形成大型的竹林、竹海景观。因此,与各种各样的景观元素相搭配,形成景观小品是现在竹子园林应用的主要方式。

竹与石


  放眼现代:观赏竹与各种景观元素搭配
  相较于历史,如今北京在竹子的园林应用方面更加多样化,竹子与建筑、山石、植物、水景的搭配更加丰富。
  在景观元素的搭配上,竹子会与水、池塘等相互衬托,并结合其它色叶植物、如元宝枫、紫叶李等,还有与宿根花卉、绿篱配置形成竹小品景观。尤其水景,通过与竹的搭配,可形成静态景观与动态景观,“在公园里竹与水结合,人们可欣赏到竹子的倒影之美,这是静态景观;而与流动水结合,我们则可聆听流水和竹叶间相互摩擦的声音之美,这是动态景观。”
  灵石、拙石也是竹子搭配的精髓,冯小虎说:“长寿是我国传统的文化思想,而石与竹的搭配正寓意着长寿。因为石在传统文化中有长寿的寓意,竹的谐音似‘祝’,竹石即‘祝寿’。纵观紫竹院的竹石景观,无论是拙石还是灵石,它们与竹的结合都可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拙石与竹子可成质朴的寿之境;秀气的太湖石与竹结合则更凸显竹的灵动、绵延不老之意”。
  在园林绿化方面,竹子的应用也愈来愈广。它不仅被应用于公园、绿地,如今,立交桥基础绿化、街道绿化等均可见竹的身影,比如东三环立交桥就是用竹子作为基础栽植植物,一展新风貌。在一些围合空间,竹也起到了“墙”一样的隔离作用,如居民小区的体育健身器材区域,就是利用竹墙形成阻隔。街道的路口、转角、道路两侧均有竹的应用。
  如今很多建筑师注重竹与生态文化的设计理念,竹子也被栽植在室内,竹子柔韧的姿态与钢筋水泥的刚硬线条形成强烈反差,给人以视觉的震撼。
  串联北京:载种面积与品种的扩大
  冯小虎回忆八九十年代的北京,老一辈学者张济和、文焕然曾对北京地区竹子展开调研,最后发现竹子基本分布在北京北面燕山和西面太行山的浅山地带,受山谷和坡地的地形影响,这里易形成暖风带气候效应,形成适宜竹子生长的环境条件。
  因此,八九十年代的北京竹子基本分布在北京郊区,随着北京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现在竹子在城市的应用面积也越来越广,较为出名的是朝阳区东三环沿线、街道的竹子小品景观。
  冯小虎说:“虽然竹子在京的种植量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是北京地区观赏竹的应用量逐渐增多已是不争的事实。2014年,北京竹苗年销售量约有150万-200万株。如今,北京逐渐成为了华北地区销售竹苗的集散地,这些竹苗甚至会应用到山西、内蒙等地”。
  城市建设为竹子种植提供了丰富的环境,竹品种也随之增加。最初在北京只有4种传统品种可适应本地气候环境,即早园竹、黄槽竹、金镶玉竹和黄秆京竹。如今,很多竹品种也逐渐应用到公园、绿地的建设上,如高大竹种有黄纹竹,花哺鸡竹;中小型竹种有灰竹、白夹竹、罗汉竹、巴山木竹、矢竹、白纹阴阳竹等。
  据了解紫竹院公园就有丰富的中小型竹品种的种植,经多年考察,现都已保持着良好的生长态势。地被型竹种白纹椎谷笹、翠竹、菲白竹、铺地竹等,用于观赏,非常美观。还有彩杆竹种,如金条竹、黄秆乌哺鸡等。紫竹院公园现有竹种10属45种(变种),除此之外,北京市植物园、北京教学植物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也多有竹子的栽植。

竹文化小品-大屯奥运文化广场

  眼观中国:北京“匠人精神”的种植技术成示范
  虽然北京是中国种植竹子的最北边界,然而竹子在这里毕竟属于“边缘树种”,它需要特殊的小环境,才能生长良好。冯小虎说,北京冬春两季的干冷风不利于竹子生长,易造成竹子捎条,严重时更会面临地上全部死亡的风险,因此选择背风向阳的小环境栽植,并采取搭设风障等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此问题。
  尽管北京并没有竹海、竹林景观,但景观小品的优质依然取决于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栽种要领。
  冯小虎说,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竹子属于无性繁殖,在北京培育竹苗的方式是从南方各地的圃地挑选优质母竹,然后将其种植在北京,待其逐渐发笋长竹。尽管竹产地在南方,但大部分南方的栽种技术依然不甚完美。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竹子生长最重要的环节是留足根系生长空隙,保证其地下竹鞭生长。
  北京市紫竹院公园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北方观赏竹栽种技术。生态融媒记者实地走访紫竹院,了解到在栽植前,紫竹院会给竹子施足底肥,其中务必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我园土壤缺磷的现状,我们还会对其补充适当磷肥。同时,挑选大小适中的母竹,一般竿径在2.0cm-2.5cm为宜,同时要确保竹龄在2-3年内,无严重的、检疫出的病虫害为佳,再依据景观需求对其进行修剪。当然,在栽种时,确保有足够的栽植株行距,才是最正确的栽种方式”。冯小虎介绍。
  如今很多圈内人虽然认可这种种植方法,但是由于此方法需要等3--4年的时间方可见效,竹子景观形成较慢,所以它遭到了冷落。但冯小虎坚持说:“保持竹子、竹鞭的生长空间,并将其维持在规定范围内,才是真正保持好景观的秘诀。虽然我们等待的时间较长,但是这种景观一旦形成,会维持20-30年时间。所以我相信,仅图一时之靓,待一到两年后竹子越来越密集时,竹景观会遭到破坏,面临重新种植的问题,这才是导致竹资源浪费的罪魁祸首”。
  说到栽种要领,冯小虎将其称为“极具匠人精神的种植秘诀”,养护栽种需要的是耐心,守得住寂寞,方可成就大业。所以栽种需要有长远眼光,而不是局限于当下一时的好看与否。
  就栽种技术的细节,冯小虎介绍,当按行距要求栽种完竹子后,务必要立即绑缚支撑、浇足定根水,但注意栽种切忌过深。“一般在开春及时浇足解冻水,入冬前浇足冻水,夏季注意防止竹子种植地积水,冬季及时去除枝叶的积雪。
  依据北京的气候条件,栽植前2-3年内工作人员还需要在西北方向搭设风障,必要时地面覆盖树皮、稻草等进行防寒防护。在竹子的新植期(栽植后的1-2年),由于竹鞭生长量还小,竹鞭网络尚未形成,易倒伏,这时要加设”井“字型支撑,将竹子联结在一起,防止风倒,待竹林长成后(3年左右),竹鞭才会在地下密布,盘根错节,抗风能力随之变强,与此同时,竹子茎秆坚韧,也不易被风刮折。
  冯小虎对此补充:“一般在竹子栽植的第一年,我们建议不施肥料,待第二年以后在出笋前、7 -8月、10-11月分别施1-2次以氮肥为主的复合肥,穴施或沟施。而5月-10月,每月中耕除草一次,但要注意避开笋期。如此3-4年后,竹林或竹丛景观基本形成”。

竹笋雕塑-红领巾公园


  追求精致:七年一轮回
  当竹林或竹丛景观形成后,只要按照养护计划实施养护方案,就可保证竹景观的长期维持。但在北京这个地方,养护竹子谈何容易?它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人有”七年之痒“,竹也有”七年一轮“的养护大计,七年一轮回,才算完成一次养护。
  据说南方人去北方经商,却发现北方人很认真地栽种养护竹子,于是笑话北方人:”在南方竹子随便一栽便可成活,想不到在北方,我们不当宝贝的竹子却被你们视若珍宝,需要这么精心的照顾呀!“。
  那么紫竹院这个竹子七年养护大计是什么呢?”前四年是基本的正常养护年,第五年属于除篼抚育年,最后两年属于休养年,休养年结束后,才算完成一轮的七年养护大计“。听完冯小虎的介绍,记者才了解到在北京养护竹子真的是个技术活。
  具体讲,在七年大计中,养护者每年对竹子的养护侧重点有所不同,在前四年正常养护年中,养护工作者需要实施土壤水分管理、竹林立竹度调控、中耕除草、土壤施肥、病虫害防治、冬季雪害的防控等技术措施对竹林进行科学养护;在第五年除篼抚育年里,养护者则需在正常养护年技术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土壤施肥,增加去除老竹蔸的工作,即去除五年及五年以上的老竹及竹篼,并回填营养土;最后两年不进行任何竹子的施肥工作,通过减少土壤扰动,恢复土壤活力,所以被叫做休养年。
  冯小虎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告诉生态融媒记者,这个七年一轮回的方法能保证竹林景观效果优美、空间结构良好、新老更新合理、土壤肥力充足,确保病虫控制得到有效保证,令竹景观生长更加稳定。
  竹子在北京最重要的作用是园林观赏及发挥生态效益,如何科学的栽种养护竹子、打造优美的竹景观、充分发挥竹子的生态效益是冯小虎在本次独家专访中最想表达的中心思想。秉持匠人精神、钻研竹子栽培技术、弘扬竹文化,发挥北京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我们拭目以待。
  文/陈梦
  供图/冯小虎

相关知识

百合竹——和平与希望的象征(百合竹的文化寓意与生态价值)
【早园竹】早园竹价格
中国竹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涵
地被竹的种类及养护
原竹的花语(竹的花名)

科学网—竹类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探讨
竹景观的9大设计手法
夏威夷竹养殖指南(了解夏威夷竹的种类)
阮成森水墨颂兰竹一一兰竹之寓意

网址: 匠人精神的竹栽种与竹养护,打造北京精品竹景观文化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17677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竹柏园林用途
下一篇: 浅析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