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芦荟的组织培养芦荟的组织培养.ppt

芦荟的组织培养芦荟的组织培养.ppt

芦荟的组织培养芦荟的组织培养

芦荟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技术 农学10-3班 淳 陈 汪施 高 唐义芦荟 芦荟属百合科芦荟属植物,为多年生常绿植物,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种植物颇受大众喜爱,为花叶兼备的观赏性植物,其中有些可食用,又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芦荟有神奇的功效,可以治疗烫伤,止血,止痛,消炎,消肿,保护皮肤,防晒等作用。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芦荟的大量繁殖,可以保持品种的稳定遗传,不受外界的气候影响,进行周年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功能与主治: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用于热结便秘,惊痫抽搐,小儿疳积;外治癣疮。 《本草纲目》主治:热风烦闷,胸隔间热气,明目镇心,小儿癫痫惊风,疗五疳,杀三虫及痔病疮瘘,解巴豆毒。 《中华本草》将芦荟的保健功能概括为:⑴泄下,即润肠通便;⑵调节人体免疫力;⑶抗肿廇;⑷保护肝脏;⑸抗胃损伤;⑹抗菌;⑺修复组织损伤;⑻对皮肤的保护作用。   据科学研究,发现芦荟中有不少成分对人体皮肤有良好的营养滋润作用,且刺激性少,用后舒适,对皮肤粗糙、面部皱纹、疤痕、雀斑、痤疮等均有一定疗效。因此,其提取物可作为化妆品添加剂,配制成防晒霜、沐浴液等。 药用功效: 护肤作用 : 美白   早晚将芦荟凝胶涂抹于面部15-20分钟,坚持下去,能令面部肌肤光滑白皙,对消除各种斑点也有很好的效果。 保湿   芦荟凝胶具有极高的保湿功效,它的超强渗透力能够帮助肌肤捕捉氧气,锁住肌肤水分 控油   其平衡肌肤成分能够有效地条理油性肌肤,并达到去油保湿的作用。 除痘   洁面后在痘痘处多涂一些芦荟凝胶,让其自然吸收,能够有效消除痘痘。对消除痘印也有很好的功效。 普通培育的短处: 芦荟植株要生长数年后才开花结实,且芦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大小不能有规律地进行配对,出现遗传物质不平衡,导致芦荟雌雄蕊高度不亲和性,几乎不能自花授粉结实加之雌雄花开放时间不一致,故种子很少[3]。芦荟种子很细小,存放一年发芽率即降低,一般是采后及时播种。 目前随着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芦荟组培已成为大量快速繁殖芦荟种苗的一种重要方法。采用组培技术繁殖,可以在短期内繁殖出大量规格统一、种性稳定的芦荟种苗。 快繁主要步骤: 初代培养 继代培养 生根培养 壮苗培养 移栽与管理 一、材料与培养基 材料:取盆芦荟植株的上端或新芽,将材料中心部分(生长点及附近组织)切成拇指大小,置于自来水下冲洗干净。然后用90%酒精消毒1min,立即用0.15%升汞灭菌10min;再用无菌水冲洗四五遍,沥干水分后,用于接种。 芦荟试管快繁的整个过程中温度均可控制在(26±3)℃;白天以日光灯照明11h左右,光照1000~1500lx,晚间黑暗。 在芦荟的初代培养及诱导侧芽分化的过程中,采用MS为培养基,附加蔗糖3%、琼脂0.7%以BA3mg/L 、NAA0.2mg/L,PH5.8的培养基效果最为理想。 接种40d,统计在该培养基上平均每个外植体诱导侧芽数为4个,且侧芽粗壮浓绿。 培养基的配制: 二、继代培养 在初代培养基上培养了40D左右时,侧芽转接到成分为MS+BA3mg/L+NAA0.2mg/L+蔗糖3%+琼脂0.7%的培养基上培养,25d后,每个芽周围又可长出4~6个侧芽,形成芽丛,此时即可切下来再进行继代培养。以后每25天可以培养一次。在第一至第五次继代培养繁殖过程中,随着继代数的的增加,每个芽丛平均新增殖芽数也明显增多。 三、生根培养 芦荟增殖芽数长到一定高度就可以转入生根培养基,生根培养基采用:KC+IBA0.5mg/L+蔗糖3%+琼脂0.7%+活性炭0.3%比较适宜。 四、壮苗培养 为了使植株健壮,使之能够在移栽后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当在生根培养基上形成了完整植株后,就可以转接到1/2MS+IBA2mg/L+AC0.3%+蔗糖3%+琼脂0.7%的壮苗培养基上进行壮苗培养。此阶段可将光照强度增至2000LX,经过20d左右培养,平均每个试管植株长出四五条粗壮的侧根,叶色浓绿。此时即可移栽。 五、移栽与管理 芦荟试管苗移栽钱应将培养瓶搬出培养室,并敞开瓶口于普通房间内炼苗3~4d。移栽时,可先往瓶里加入少量的水并摇动培养基,然后用镊子将试管苗轻轻取出,洗净基部黏附的培养基,然后移栽到河沙中。同时要注意及时喷水保湿。移栽初期苗有转黄现象,这是因为初期适应反应所致,并不影响成活率。经过两周的过度,植株又恢复生长,叶片逐渐转绿。当抽出新叶时,便可移植于大田。 谢 谢

相关知识

植物的组织培养[PPT课件]
花卉的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ppt
植物的组织培养.ppt
几种观赏花卉的组织培养
盆栽芦荟的室外越冬
中国石蒜的组织培养研究
香石竹花的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3)课件.ppt
菊花的植物组织培养.ppt

网址: 芦荟的组织培养芦荟的组织培养.pp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18117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转载】☆╮╱◥◣ 爱情是一杯酒
下一篇: 大丽花和菊花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