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

内容简介  · · · · · ·

這本書裡有很多東西可以養活我們的靈魂。──《泰晤士報》

★《泰晤士報》年度百大最佳書籍

★2020年英國溫萊特自然寫作獎入圍

★《Garen & Gun》年度選書

第一本結合神經科學、心理學、精神分析療法與個人生命經驗,

深入探索園藝與心理健康關係的絕妙之作!

「只有在種花時,我才覺得自己很好。」

「這裡有一棵樹,我就坐在這裡,它給我一種平靜的感覺。」

「照顧花園,讓我比較可以感受到生命,也比較不會覺得五感負荷過重。」

「培育花卉就表示你一直在對某個東西做出貢獻,它們就會回饋你。」

種植給人帶來的力量,比任何事物都更有效地促進了信任與合作。

● 許多人都在與大自然相處的空間中,以更具創造性的故事定義自己的人生:

在一戰成為戰俘又歷經勞動營的外公,僅靠園藝活動就恢復身心健康;

不認為自己值得過好生活的單親媽媽,重新整理花圃後找回亟需的自我價值;...

(展开全部)

這本書裡有很多東西可以養活我們的靈魂。──《泰晤士報》

★《泰晤士報》年度百大最佳書籍

★2020年英國溫萊特自然寫作獎入圍

★《Garen & Gun》年度選書

第一本結合神經科學、心理學、精神分析療法與個人生命經驗,

深入探索園藝與心理健康關係的絕妙之作!

「只有在種花時,我才覺得自己很好。」

「這裡有一棵樹,我就坐在這裡,它給我一種平靜的感覺。」

「照顧花園,讓我比較可以感受到生命,也比較不會覺得五感負荷過重。」

「培育花卉就表示你一直在對某個東西做出貢獻,它們就會回饋你。」

種植給人帶來的力量,比任何事物都更有效地促進了信任與合作。

● 許多人都在與大自然相處的空間中,以更具創造性的故事定義自己的人生:

在一戰成為戰俘又歷經勞動營的外公,僅靠園藝活動就恢復身心健康;

不認為自己值得過好生活的單親媽媽,重新整理花圃後找回亟需的自我價值;

深受創傷的退伍軍人,單單與樹木相處,就能再次對人生敞開心扉。

● 親手種植、親眼觀看植物時,可以得到心理、社交與身體上的益處:

親手觸摸土壤中的細菌,能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達到平撫情緒的效果;

望向馬路旁的行道樹,就能達到靜心的效果,提供宛若加薪一萬美元的快樂;

只綻放一夜卻不減美麗的花朵,其無常能強化我們對生命的享受。

英國著名精神科醫師暨心理治療師,結合自身對園藝的喜好,透過神經科學、心理學、精神分析、寓言故事與人生經歷,以及藉由園藝治療轉化生命的真實案例,全面呈現大自然無所極限的龐大療癒能力。走進植物的懷抱,能幫助迷失方向的我們,走出創傷、疾病與傷痛的迷宮,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

●史蒂芬・佛萊,英國著名演員暨作家

強烈推薦!這是多年來我讀過的最明智的書……講述患病的心靈如何找到與自己重建聯繫與信心的方法。我在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的歷史方面學到很多東西,更不用說還有很多關於心靈和花園的實用技巧。

●安德魯・索羅門,《背離親緣》《正午惡魔》作者

在這本溫和且充滿智慧的書中,探討了土地與心理健康的密切關係,論證園藝增強我們內在活力的各種場合與方式。更揭示關於思想、身體及人類內外相互聯繫的深刻真相,完美結合熱情與慷慨。

●艾德蒙・德瓦爾,《琥珀眼睛的兔子》

作者令人信服且深刻。說明接觸園藝和自然世界,會對我們的健康產生多大的影響。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

● 蒙蒂・唐,BBC著名電視園藝節目《園藝世界》主持人

借鑒了作者身為精神科臨床醫師和園丁的經歷,成為這樣一本重要且及時的書。我呼籲大家都來讀讀這本書!

● 瑞秋・德・泰姆,BBC著名電視園藝節目《園藝世界》主持人

以豐富的內容,抒情、動人且優美的寫作風格,探索並慶祝人類與植物的真實聯繫。

●伊莎貝拉・崔里,英國作家、旅行記者

引人入勝、鼓舞人心,而且非常動人!作者從事園藝療法的旅程,揭示我們與自然的聯繫有多深、把自然隔絕在外有多危險,以及自然給予的復原力又有多大。 讓我們都重新回到土壤的懷抱吧!這本書是種充滿活力、富有同情心的勸告。

媒體推薦

●《星期日泰晤士報》

有史以來最有原創精神的園藝書!

●《泰晤士報》

結合觀察、園藝、文學和歷史……這本書裡有很多東西可以養活我們的靈魂。

●《觀察家報》

引人入勝!作者透過本書,提供讀者非常不同的體驗。希望這本書不僅能改變你我的觀點,更能幫助最需要的人。

●《衛報》

這是一項溫馨勵志的研究,涉及照料花園和種植的特殊樂趣。作者藉由她真誠的論點講述自然對我們的好處、透過神經科學的研究與病人的真實感受,闡述透過園藝治療改善的人生。

●《Gardens Illustrated》雜誌

一本非常明智又令人感到舒適的書。作者的文字有股簡約的優雅風格,知道如何完美且輕鬆地詮釋專業的內容。加上她對人類心理的深刻理解,更使這本書的內容如此令人著迷。

● 《時人雜誌》

身為精神科醫師和園藝愛好者,作者帶我們探索透過與自然大地的連結,對我們心理健康的益處。這是你我可以立即應用的。

●《紐約客》

走進花園對你有好處,這事實雖然不言而喻,但這本書能告訴你更多、更廣的證據。

●科克斯書評(星級評論)

充滿驚喜和驚奇。作者根據自己對園藝歷史的深入了解、實地走訪許多治療性花園,以及許多專業人士與患者的訪談,提供經過深入研究的內容。

●《書單》雜誌

明智、有見地又深具說服力。作者針對園藝治療特性既深切又敏感的論點,非常適合當前的焦慮時代,更為如何應對困境提供了個人相關的觀點。

● 《金融時報》

精神病學與古老的園藝藝術之間,有著令人著迷的共同之處!

● 最受歡迎的報攤女性雜誌《女人世界》

本書提供科學實證的洞察力,幫助你我了解大自然的療癒效果……這是一本歡樂又和平的讀物。

●英國時尚雜誌《Stylist Magazine》

一本令人振奮的書。講述園藝的力量及其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

推薦序

種植,有很神祕的快樂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這本精彩的好書,來得真是時候!

就在牛年春節即將到來之前,郵差送來了和我合作編輯多年的好朋友小良寄來的一疊書稿。我迫不及待地坐在我的小菜園旁的小凳子上,一頁一頁興味盎然地讀起這本書。

我的小菜園裡,結球萵苣正快樂地伸展著她豐厚的綠葉,一旁有秋末時自己長出來的野生小番茄這兩天才剛剛開始開花,可以想像兩個星期之後那紅通通的小番茄就會被我女兒一顆一顆摘下瞬間吃光!

連著幾天讀著書稿,我的小番茄和結球萵苣聽到了我好多好多次的驚呼!「~對,真的是這樣!哇哇!這樣說明真的很有道理呢……」

東海岸的風吹來,小番茄聽到我的驚呼連連,頭看著我一副好像很好奇似的!我溫柔地看著小番茄還有樹上掛著垂下的黃澄澄百香果,輕輕呢喃地說:「嘿~妳們知道嗎?這本書,在寫妳們呢……」

這本書的作者提出豐盛又紮實的許多精彩見解,其中有兩個論點我特別有共振共鳴。下頭請容許我使用自己的話語和作者的字句一起說說看:

種植,有很神祕的快樂,原因有二。

一是「我有功勞」。

二是「沒有很難」。

書中有一段描述是這樣的:

……花園裡有一塊新整理的花圃,主要是艾迪負責照顧,那塊地的土原本很密、很硬,他花了不少勞力才讓土地變成可以栽種植物的狀態,而這種勞動很適合排出人們心中的憤怒與懊惱。艾迪正在解釋自己多麼喜歡那種感覺時,突然停下腳步,往某個方向一指。「就是它,」他激動地說,「那邊的小花圃,那是我做的!」艾迪的話語道盡了他對自己作品的認同感,彷彿在改變那塊土地的同時,他也把自己從荒地撿了回來……

這真是太有意思了!當我們投入心力去照顧一個菜園或種植一個作物,因為我們用了心、投入了時間,所以,這個小小的菜園和這個作物,一天一天成為我們自我認同的一部分!於是,當作物長得很好,我們竟然也跟著清脆芬芳。

哈克

跟大自然合作愉快

關於種植是一件「沒有很難」的事,有一個很有趣的原因是:植物的種子有一份自然的趨勢想要生長、想要發芽、想要開花結果。於是,照顧植物的我們,只要投入一半的力氣,就可以一起享受植物生長發芽生根、修復,甚至重生的快樂。

相對於同樣可以帶來心理昇華療癒的創意活動,像是繪畫或音樂,種植的難度似乎比較低。我自己四十六歲開始學習吉他,充分感受到學習一種樂器到熟練,而能夠享受音樂創作,難度真的挺高。

而種植的時候,我們負責一半,太陽空氣和水還有種子本身負責了另外一半。因為只要負責一半,於是沒有那麼難;因為沒有那麼難,於是更有可能讓處在憂鬱創傷或被悲傷籠罩的生命,得以真的行動,真的感覺到大自然的照顧和美麗的牽引。

二○二一年的春天,年過半百的我讀著這本好書,不知道為什麼忽然像個小男孩似地,有了一個新的夢想……說不定有一天在工作坊結束的時候,一個一個成員帶著微笑手裡捧著一個小盆栽,那是自己的手挖過的培養土均勻混合了田土,帶著手感溫度守護擁抱的植株,可能是綠綠的糯米椒幼苗,可能是看起來很健壯的百香果小樹,也可能是生命力非常旺盛的野生小番茄……

能做夢,好像已經是幸福。

真心祝福那種植的神奇的快樂偷偷地遇見了你。

每天務農三小時的諮商輔導博士

在自然的擁抱裡,練習接納最初的自己

我自己最近一次和自然相遇,是在某次 UC Berkeley 某個地鐵站旁邊的野莓園,說是野莓園,但不過也就是一整排、長著各種不同莓果的小樹叢而已。我和那時的夥伴,從我們住的那個 Airbnb 民宿的倉庫裡面找到小竹籃,用雜草編成很像辮子的形狀,然後把它綁在竹籃上面,兩個人像極了小紅帽要去看奶奶一樣,帶著興奮雀躍的心情去採莓果。加州的陽光十分燦爛,灑在這些暗紅色、黑色、還有正在成熟當中的青綠色莓果上面,每一顆看起來都相當美味動人。

我們拙劣地伸出手去採摘這些果子,結果不小心被滿是尖刺的花莖給刺傷了手指,霎時間手上鮮紅的液體不曉得是血液還是莓果的汁液,有趣的是我們一行人並沒有因此而感到疼痛,反而是坐在灌木叢旁邊的草地上,沐浴著陽光大聲哈哈笑了起來。在整趟旅程當中,我們還去了好多地方,包含西岸的海灘、廢棄已經長出很多苔蘚的海水浴場、在深山裡面有著濃厚芬多精的天文臺、當然還有去造訪岩石與光影的魔法師─大峽谷和羚羊峽谷,那是我最近幾年記憶裡面最色彩繽紛的時光。回想起來,那個時候的我幾乎忘記去美國之前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自己被繁重的工作,和胸口無法呼吸的那種壓力給悶得喘不過氣來。一趟加州自然環境之行,卻意外地讓我走到邊緣瀕臨崩潰的人生,有一種重新充電的感覺。

半年以後我們回臺灣去參加了心理治療年會,才發現原來靠近大地母親,有如此強大的療癒效果。我記得當時有個主題是關於森林療癒和園藝治療,園藝治療師邀請我們嗅聞花朵、用手觸碰松果上的紋路、帶我們實際到森林裡面走一趟,聆聽腳掌踩踏落葉碎裂的聲音,感受溪水從心靈之間的空隙流過,甚至彎下腰來讓泥土穿過手指之間,讓土地的氣味在你的掌心擴散開來,張開雙臂擁抱幾乎和你身體一樣粗壯的樹幹。我想起當初在 UC Berkeley 待的那段經歷,原來大自然離我們很近,只是我們選擇用現代的生活方式把自然和自己區隔得很遠。

海苔熊

大自然的療癒因子

為什麼會有這種神奇的效果呢?書裡面提到憂鬱的心理機制,其實一部分是來自於,大腦會為了尋求「事情的原因」不斷地循環思考、甚至強迫自己在某一些想法裡面繞圈圈,深陷其中,就像掉入了情緒的黑洞,以為越努力去想就會找到解答,可是卻沒想到這樣的過程把自己困在漩渦當中。心理學給這過程一個名稱:「反芻行為」(rumination),透過反覆思索事情發生的原因,來讓不開心的自己心情更為低落。如果你有這種經驗,就會發現有些時候跟朋友講好像也沒什麼用、有些時候靠自己努力去思索,也只會越陷越深,當你嘗試過書上所說的傾訴、書寫、甚至是各種轉移注意力的方法都沒有太大效果的時候,走進大自然可能是另外一種選擇。

就像書裡喪親的當事人、藥物酒精上癮的監獄囚犯、甚至是對人生失去動力和目標的個案,都可能因為動手開始種植植物、操作務農、或只是讓自己浸泡在自然的環境當中,症狀就可以減緩許多。綜觀整本書,自然界的植物之所以能夠帶來療癒的效果,大概有幾個療效的因子:

‧拼湊生命碎片:對於失去至親的人、歷經重大創傷的患者,生命就像是摔到地上破碎一樣,需要一種「擁抱」,把這些破碎的部分拼湊起來。而大自然剛好可以提供一種無條件的擁抱。

‧提供安全依附的關係:在依附理論(書裡面有提到)當中,一個安全、可以依靠、並且接納你、無條件愛你的母親,經常是療癒的開始,而大自然就是一個「夠好的母親」。就像我們常用「大地母親」來隱喻土地給我們的滋養和溫暖。

‧活化大腦前額葉皮質:根據「注意恢復理論」(Attention Restoration),當我們過度進行認知處理,大腦會感覺到「注意力疲勞」,可能就會開始分心。接觸自然的時候,就可以調節大腦的疲勞,後續工作和學習的效率也會增加。

‧調節自己「可被看見」和「不可被看見」的部分:根據「棲息地理論」(habitat theory),人類是很特別的動物,希望被看見、被理解,但有些時候又需要自己的空間。當你幫自己打造一個花園,有些地方有小小的土牆、有的位置蓋了一間花園裡的僻靜小屋,還有一些地方種植了參天的大樹、及腰的水草,當你進入這座花園,可以選擇一部分的你被看見,也有一部分的你可以隱藏在這些「蔽體」之後。這就像人生有些時候需要「明顯」地展現,但有些時候你又希望能夠「安穩」地躲藏。

‧投入產生的忘我感覺:作者指出,當我們進入忘我的心流狀態時,大腦前額葉皮質的活動會放慢,這種現象被稱為「暫時性次額葉」(transient hypofrontality),此時我們比較不會批判自己,尤其是對憂鬱與焦慮症的患者來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療癒機轉,因為只要他們連接額葉與杏仁核的自我監督迴路運作減少一些,自我責備也會少一點。

擁抱綠意,告別情緒的黑洞

整體來說,這是一本可以讓你整個大腦都浸泡在裡面的書。

有豐富的故事、歷史知識、心理學、腦神經科學,還有作者自己童年成長的經驗,隨著這本書的節奏,你可以穿越實驗室、戰場、監獄、廢棄的街道與茂盛的叢林,但所有的場景都在告訴你同樣的一件事:大自然對你有療效,你所居住的環境,你身邊的人事物,你所碰觸的一草一木甚至是土地裡面的細菌,都可能對你的身體和大腦產生影響,讓你從憂鬱、憤怒、焦慮、創傷還有無法逃脫的情緒黑洞當中,慢慢地找到一種自在,與內心和諧地手牽手活下來。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在繁忙的生活當中感覺到各種焦躁,可是也沒有辦法天天去爬山、常常接觸自然,那該怎麼辦呢?作者提供一種方式,就是建立自己的花園。作者在書裡面指出:「受保護的花園空間就如凍結的時間,它允許我們遠離日常生活的壓力,讓內心世界與外在世界共存。」這意思是說,如果你有一座花園,而且這花園有圍牆、裡面有各種植物,那麼這個空間其實就是一個「魔法空間」,在這個空間裡你可以扮演照顧者,播種、看番茄、南瓜或者是向日葵隨著時間慢慢長大;你也可以扮演被照顧者,在兔腳蕨、朝鮮薊旁邊躺下,或是在松樹的樹蔭底下乘涼。

當你願意讓自己沉浸在大自然裡面,表面上看起來你所擔心的事情還是沒有解決、你心中的困擾還是一樣多,但很特別的是,這個空間提供一種魔法,讓你可以在自然的母親懷抱當中被接納,然後心中一些放不下的部分,或許就可以慢慢被放下來。然後慢慢練習,在自然的懷抱裡,更可以幫助你接納最初的自己。(本文作者為心理學作家)

乘著作者的文字羽翼,了解大自然的正向能量與智慧

這是一本融合人生哲學、園藝體驗、神經科學、心理分析、現代社會的生命反思,以及實證的個案故事所共同「交織」而成的作品─人與大自然互動的心流體驗,不僅值得從事園藝或園藝治療相關的人士閱讀,更推薦給所有想讓自己生命更美好的人,因為書中論及的人生哲學與自我價值,值得細細品嘗!

作者蘇.史都華.史密斯在英國劍橋大學獲得英國文學學位,這讓她在文學與哲學領域有著深厚的涵養;爾後,獲得心理學相關博士學位並在英國國家健康服務相關部門工作多年,是英國赫特福德郡心理治療的首席臨床醫師,因此她的神經科學知識與臨床心理治療經驗極為豐富。更重要的是,她是位園藝實踐者─跟著熱愛園藝、同時也是英國庭園設計領域專家的先生湯姆,一起在自己的穀倉花園裡耕種植物超過三十年。

如同土壤豐厚多元肥沃的元素能造就豐盛的花果饗宴,蘇也以她極其廣博的知識與經驗,成就了這本饒具智慧與哲理的著作。

廖曼利

走向自然母親的懷抱,救渡現代人的心靈

科技時代的來臨,人類獲得了龐大硬體設施的便利。然而,在科技帶來的便利之下,人類的心靈與過去相較,有過之無不及地存在著空虛、擔憂、壓力、焦慮、害怕與恐慌等痛苦,時時希望、也等著被救贖。「大自然」─這位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母親,在人們忙於追求外界物質的現代,以最真誠無偽的態度訴說著簡單的智慧哲理,是人類心靈最重要的救渡者。

本書內容從作者敘述自己的外公和母親藉由園藝農活撫平生命創傷的故事開始,說明大自然如何協助人們修復自我。作者也從縱貫的歷史人物,以及橫貫的廣大個案經驗,逐一敘說不論是主教、作曲家、神學家、有創傷壓力症候群的退伍軍人、禁錮身體自由的囚犯、箝制心靈自由的憂鬱症患者、青少年、醫院的病患,或是瀕臨生命末期的人們,都能因為與大自然互動或相關的園藝種植行為,逐漸體會或轉換培育出關懷的態度、學習照顧與整理自己內心的方法、轉化自我負面僵固的信念,或是藉由破壞性的行為重新幫助植物與自己的成長、轉變過往暴力或威嚇下的自我認知、發展出人與人之間平等而真實的社會互動與連結、體驗如何與環境共生共存的道理……

在敘說這些動人的故事過程中,作者也同時將心理學、人類認知行為學、神經科學的種種理論與知識交織其中,讓科學知識不再只是少數人閱讀、艱澀難懂的期刊論文或生硬的教科書內容,而是可以貼近我們日常生活行為與了解自己認知反應的知識。本書也述及療癒景觀與一些醫療院所的療癒庭園,從園藝操作之外,論述了自然環境對於人類身心的療癒力量。

閱讀這本書,就像是進入一座豐富的自然花園─花園裡有五顏六色美麗的花朵綻放著,有垂掛樹梢令人垂涎欲滴的新鮮果實,還有蟲鳴鳥叫,陽光灑落……沉浸其中,讓人身心療癒、流連忘返,卻也收穫滿滿!

在此推薦讀者們,不妨放下現代世界的煩勞雜務,乘著作者的文字羽翼,尋覓大自然的正向能量與智慧哲理。相信在您翻動扉頁之際,將能深刻感受到大自然這位母親撫育人類心靈的偉大力量,以及不分時、地、種族、階層與貧富貴賤,皆平等無私對待的慈愛與感動。平凡的我們,將能從其中獲得偉大的生命哲理與智慧─這就是「園藝心療」最終展現且能親嘗的甜美果實!!!

AHTA美國園藝治療協會註冊園藝治療師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簡介

蘇・史都華-史密斯(Sue Stuart-Smith)

著名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並擁有劍橋大學英國文學學位。在倫敦歷史悠久的塔維斯托克暨波特曼國家健康服務基金會任教,並且是非營利的醫生心理治療諮詢服務「DocHealth」顧問。在英國國國民健保署工作多年後,成為赫特福德郡心理治療的首席臨床醫生。

她的丈夫湯姆・史都華-史密斯(Tom Stuart-Smith)是著名園藝景觀設計師,兩人結縭超過二十五年,共同創造出位於赫特福德郡的穀倉花園(The Barn Garden),走荒原自然庭園風格,深受許多崇尚環境保護的設計師所推崇,成為英國荒原美學庭園代表之一。2013年,英國首屆花園文學節更在榖倉花園內舉辦。

倫敦的花園博物館委託知名科普書籍出版機構DK創始人皮特‧金德斯利,在穀倉花園拍攝製作一部關於作者和創作本書的短片,和藝術家艾...

(展开全部)

作者簡介

蘇・史都華-史密斯(Sue Stuart-Smith)

著名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並擁有劍橋大學英國文學學位。在倫敦歷史悠久的塔維斯托克暨波特曼國家健康服務基金會任教,並且是非營利的醫生心理治療諮詢服務「DocHealth」顧問。在英國國國民健保署工作多年後,成為赫特福德郡心理治療的首席臨床醫生。

她的丈夫湯姆・史都華-史密斯(Tom Stuart-Smith)是著名園藝景觀設計師,兩人結縭超過二十五年,共同創造出位於赫特福德郡的穀倉花園(The Barn Garden),走荒原自然庭園風格,深受許多崇尚環境保護的設計師所推崇,成為英國荒原美學庭園代表之一。2013年,英國首屆花園文學節更在榖倉花園內舉辦。

倫敦的花園博物館委託知名科普書籍出版機構DK創始人皮特‧金德斯利,在穀倉花園拍攝製作一部關於作者和創作本書的短片,和藝術家艾德蒙.德瓦爾的訪談,一起可在博物館網站線上付費觀賞,其觀影收入將用以維護博物館。蘇和湯姆更聯合舉辦了由皇家地理學會主辦的「國家花園計畫:民享花園」年度演講。

譯者簡介

朱崇旻

曾在美國居住九年,畢業於臺灣大學生化科技系,是以小說為食的謎樣生物,時時尋覓下一本好書。喜歡翻譯時推敲琢磨的過程,並認為無論是什麼題材的書,譯者都應該忠實傳達作者的立場。興趣包含寫小說、武術、室內布置和冬眠。譯有《深井效應》《深度工作力》《五杯酒》等書。

目录  · · · · · ·

推薦序 種植,有很神祕的快樂/哈克
推薦序 在自然的擁抱裡,練習接納最初的自己/海苔熊
推薦序 乘著作者的文字羽翼,了解大自然的正向能量與智慧/廖曼利
各界推薦
第一章起始
在自然間重建人生
· · · · · · (更多)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那时,我已经三十四五岁了,在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3)做初级精神科医生。园艺与我的工作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在工作中我更多地是跟无形的心理活动打交道,而园艺会把我的努力变成看得见的成果;病房和诊所的工作都在室内,而园艺把我带到了户外。 我发现,在花园中漫步,任思绪自由徜徉,留意植物的变化、生长、衰弱和结果,这真是一大乐事。渐渐地,我对除草、锄地、浇水这些平凡琐事的看法改变了;我开始明白,重要的不是把这些活儿干完,而是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浇水会让人心静——只要你不着急——而且,说来也怪,当你浇完水后,你会感觉到自己精神焕发,就像植物本身一样。 当时,栽花种草最让我兴奋的就是种子的萌发,现在也是。种子不会向你透露它会长成什么样子,而且种子的大小与种子里休眠的生命毫无关系。比如,豆芽变戏法般地就冒出来了,谈不上有多好看,但你能感觉到它们从一开始就势不可挡的生命力;还有,烟草的种子非常细小,就像灰尘一样,你甚至都看不到把它们撒在哪儿了,它们似乎根本就不可能发芽,更别说给你开出簇簇散发着香味的花了,可它们的确开花了。我能感觉到新生命是怎样与我建立起一种亲密连接的,因为我发现自己总是忍不住回来检查种子和幼苗。我走向屋外的温室,进去时屏住呼吸唯恐惊扰了什么。在那里,宁馨的生命刚刚萌芽。 基本上,栽花种草的时候,跟老天谈条件是没有意义的——不过有些事情你稍微拖延一下也无妨——我下周末就要把那些种子播下去,把草皮移到地里。到了某个时间点你会意识到,拖延会让你错失良机、蒙受损失:一旦在土里种下幼苗,你就像跳进了奔流的河水中,得跟随大地的日程表走了。 (查看原文)

连木木 4赞

2022-12-07 16:21:17 —— 引自章节:第一章 缘起 3 照料植物带来的满足感并不全都来自创造性的活动。在花园里搞破坏具有重大意义——这不仅是被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因为如果不这样做,你的园子就会杂草丛生、害虫泛滥。所以,照料花园,很多时候要下狠手——无论是持剪修枝、荷锄翻地,还是消灭害虫、铲除杂草,命你都不能手下留情。以上任何一件事都简单易行,你尽可全心投人去做,因为所有这些破坏活动都是为了迎接新生。像这样在花园中长时间劳动,会让你感到双脚僵硬,但内心却不可思议地焕然一新。你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再次变得充沛,就好像在此过程中你也把自己打理了一番,这也算是园艺的净化功效吧。 (查看原文)

连木木 4赞

2022-12-07 16:21:17 —— 引自章节:第一章 缘起 3

> 全部原文摘录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我要写书评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3 条 )

连木木 2022-12-07 17:25:22 文汇出版社2022版

让花草疗愈,与自然连接

无论是从哪种意义出发,花草、花园、园艺的疗愈作用都是无法言喻的。 时代发展得太快,技术渗透得太多,我们经常就断了与土地的联结、缺失了泥土的哺育;我们经常就忘记了提供答案的另一种方式,获得大自然回应的惊喜可能...... 本书作者苏·斯图尔特-史密斯,用整整25w字来论...  (展开)

卧听南窗雨 2022-12-04 22:09:14 文汇出版社2022版

花花草草见证本能苏醒与心灵成长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在山丘和谷地上荡, 忽然间我看见一群 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 在树荫下,在湖水边, 迎着微风起舞翩翩。 连绵不绝,如繁星灿烂, 在银河里闪闪发光, 它们沿着湖湾的边缘 延伸成无穷无尽的一行: 我一眼看见了一万朵, 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 粼粼波光...  (展开)

Shirleysays 2022-12-08 17:42:45 文汇出版社2022版

甘愿成为自然之子

文/夏丽柠 日本电影《葡萄的眼泪》里的男主角,是位天才指挥家,他不顾务农父亲反对,离乡去大都市闯荡,在音乐界获得了不错的声望。怎知某日,他的听力忽然出现障碍,无法治愈。指挥家不得不放弃工作,回到家乡,继承了父亲的葡萄园。 看金黄麦浪、碧绿葡萄藤与紫黑葡萄串,交...  (展开)

一景 2023-03-04 17:42:43 文汇出版社2022版

我总在花园里,心里满怀爱——最自然的治愈书

关爱你的,是你自己,抚慰你的,是花草 我总在花园里,心里满怀爱——《花花草草救了我》最自然的治愈书。 《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发布了一组数据,我国约有5400万抑郁症患者,这其中,有5成是学生,41%曾因抑郁休学。 这里面是否有你的家人,你自己,或者你的孩子? 你是否...  (展开)

段子 2022-12-01 17:56:48 文汇出版社2022版

【豆瓣鉴书团】无用之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人类的历史上百万年,文明史不过几千年,现代城市的历史就更短了。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身心并未真正的适应现代城市。尽管现代城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我们的内心仍然渴望逃离钢筋水泥的丛林,亲近青山绿水的大自然。而园艺为城市和自然提供了一个过渡空间,让...  (展开)

鹤-望蓝 2022-11-30 21:11:31 文汇出版社2022版

【鉴书团】植物的治愈力量

近乎没法走得更远一些,大多数的时间都在乡村中度过了。空余下来的时候,我种花种草也养猫养狗。也会在春天的时候种很多棵月季,知晓了好多个品种,也可如数家珍,记得有几款欧月开的时候,真是充满了欣喜,无论是枝干、花朵、香味,就是花店卖的那种玫瑰了,我竟然能够种出这...  (展开)

天青妙如雨 2022-11-27 11:19:31 文汇出版社2022版

植物安顿身心,花花草草的救赎之旅

植物与人类的感情,我曾经在《田真叹荆》的中国古代故事里面听过。 田真兄弟三人自小一起长大,院子里一颗紫荆树见证了他们的成长,父母去世后,两个弟弟想分家,甚至打算把紫荆树一分为三。原本枝繁叶茂的大树一夜之间全部枯萎。三人见之后悔不已,再也不提分家之事,紫荆树重...  (展开)

July默鱼 2024-05-01 22:39:47 文汇出版社2022版

耕耘自己的园地吧

四月已读Top 1诞生。 作为心理治疗师和狂热的园丁,作者花了数年时间研究为什么园艺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如此有益。书中借丰富的案例,佐证着园艺对帮助病人恢复身心健康的有效性,也提到了水泥森林的现代生活中,公园、小花园的治愈性。这和近期大火的“公园20分钟效应”太契合。 ...  (展开)

> 更多书评 33篇

相关知识

平山里榮《好療癒!設計一瓶自己的浮游花:女孩兒都想擁有的夢幻逸品!擺在自己的小天地裡,或是送給自己喜歡的人 讓花朵保持流動性、營造空間感的獨家技巧!》瑞昇
花精療法:花精療法簡介,組成部分,花精療法功效,花精概述,花精的性質,花精的特點,
花草能量芳香療法
植物也能成為“理療師”?
可愛又實用的 四季花飾立體剪紙技法書 [教育之友]
了解依蘭花的象徵意義和文化背景:一種獨特而迷人的花朵
《迷人的瓶中世界 苔藓植物微景观 蜜雪儿莫汉娜 凯蒂马斯洛 教育之友 居家生活花草园艺》 【简介
《现货 邪恶植物博览会 艾米.史都华 台湾商务 港台原版》 【简介
這些夏花不止可以觀賞,還有很多妙用
花朵的香味從哪來?

网址: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1822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园艺对养生有帮助吗
下一篇: 育花与育人 ← 禅宗佛学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