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辛弃疾的《一剪梅·中秋无月》
译文回忆昔日中秋佳节,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丛。花影映照在酒杯中,皓月也倒映在酒杯中。
注释丹桂:桂树的一种。
赏析此句起笔入题,回忆昔年中秋之夜,碧霄无云,皓月当空,桂影婆娑,桂花飘香,把酒赏月,写得空灵静境,可见词人的怡然欣喜之情。
辛弃疾《一剪梅·中秋无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栊,雨湿纱栊。(月在杯中 一作:月也杯中;纱栊 一作: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译文
回忆昔日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丛。花影映照在酒杯中,皓月也倒映在酒杯中。今晚同样在楼台举杯赏月,可是乌云密布,雨水浸湿了纱窗,哪里还有月光。
我简直想乘风上天去质问天公,可是这天路没法打通,想送个信吧信也难通。画堂里没有月亮,只有红烛高照,让我们慢慢把酒喝几盅,慢慢把曲唱到终。
注释
尊:同“樽”,酒杯。
浑欲:简直想。化工:指自然的造化者。
从容:悠闲舒缓,不慌不忙。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延梯.辛弃疾词选: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24页
2、 刘扬忠.《稼轩词百首译析》:花山文艺出版社,1983年:第334页
该词上片描写了词人回忆曾经在一个晴朗的中秋,置身丹桂丛中,月波花影荡漾在酒杯中,而今晚云雨湿了纱窗,只有蜡烛闪光的情景,下片描写了词人想要乘风上天去质问天宫,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只得在烛光下慢慢喝酒、唱歌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上片,用对比的手法写今宵中秋无月之遗憾。
起首二句,逆入,因今思昔。起笔入题,回忆先年中秋之夜,碧霄无云,皓月当空, 桂影婆娑,桂花飘香,伴桂倚花,把酒赏月,“花在杯中,月在杯中”,怡然自得的情景。“花在”两句,笔意极工,透显空灵静境,欣喜之情。
“今宵”三句,折转写今宵中秋楼台赏月,
该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到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具体年份已不可考。
参考资料:完善
1、 徐汉明校注·辛弃疾全集校注 下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03
《一剪梅·中秋无月》是一首中秋词,抒写中秋无月之愁情。该词上片描写了词人回忆曾经在一个晴朗的中秋,置身丹桂丛中,月波花影荡漾在酒杯中,而今晚云雨湿了纱窗,只有蜡烛闪光的情景;下片描写了词人想要乘风上天去质问天宫,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只得在烛光下慢慢喝酒、唱歌的情景,表达了其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这首词上下片二、四、六、八句用叠韵,仅首字相异,形成一种特殊的回环音韵美,读来如口含珠玉,悦耳动听。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38篇诗文 ► 1692条名句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相关知识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也杯中。”全诗赏析
壬寅中秋诗会(下)
【宁品读】花月中秋诗意浓
中秋节即要团团圆圆,也要花束常伴
中秋节已到,人们常说“花好月圆”,其中“花好”指的是什么花?
中秋节写首每句都有花有月字的诗
折桂互赠 以花自许 情感代言——盘点古代诗人笔下的中秋“花语”
一轮孤月 魂牵情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美学赏析
今日中秋|丹桂飘香又中秋,花好月圆人长久
“醉里卧花心,拥红衾。”全诗赏析
网址: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也杯中。”全诗赏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19818.html
上一篇: 中秋难闻桂香 长沙的桂花又迟到了 |
下一篇: 中秋节作文:赏桂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