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年03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郭雅倩   薛建辉   吴永波   周之栋   华建峰   开通知网号

【摘要】:基于对国内外众多相关文献的分析,就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净化机制及修复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沉水植物的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经分析,沉水植物能够明显降低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及有机物,改善水体溶解氧和透明度,抑制藻类生长;其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机制主要有吸收同化氮磷营养盐、改善水体-植物-沉积物的理化环境、与微生物协同作用及抑制藻类生长。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利用沉水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技术主要有原水位种植、生态沉床、联合固定化微生物和人工湿地。基于沉水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现状,建议在藻型-草型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机制、沉水植物退化机制、沉水植物与微生物协同作用过程及机制等方面加强研究力度。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智能排版>>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123418724657214259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磊;张秀华;郭华;段萍;郭舜;福建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维管植物的组成和地理成分[J];湿地科学;2024年01期 2 王耀辉;曹玉成;周昕彦;沉水植物的湿地水质净化效率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水力负荷的响应[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06期 3 李汉常;张文萍;文清柏;谭歆;李宗浩;钟诚;李炎;易达理;杨良玖;增氧对粉绿狐尾藻氮素吸收及其底泥微环境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年01期 4 任泽茜;马雪纯;胡惠蓉;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应用的初步调查[J];现代园艺;2023年09期 5 柳星;贺海波;刘再华;水体CO_2施肥及其碳增汇和富营养化缓解效应[J];第四纪研究;2023年02期 6 余峰;王珂佳;张文龙;李轶;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水生态修复原位控浊混凝投药预测[J];环境工程;2023年04期 7 邓嘉懿;高晓钰;单航;张霄林;倪乐意;曹特;洱海沉水植物的光合特性与分布水深的关系[J];水生生物学报;2023年07期 8 叶晶;怀志文;黄咏文;徐涛;蔺庆伟;周林;赵剑;底泥陶粒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J];中南农业科技;2023年05期 9 鲁强;李慷;李征程;巴旭冰;徐岩;张美琼;刘利平;清水池塘吊水饥饿处理对大口黑鲈品质的提升效果[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3年03期 10 何瑞;李宁;孙玲玲;王诗华;李青峰;常赜;罗欢;水环境治理中沉水植物应用及其研究进展[J];人民珠江;2023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梓贞;周敏;金鱼藻对水体污染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2年科学技术年会--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四)[C];202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宇巍;水生态与水环境的交互作用与机理分析[D];苏州科技大学;2022年 2 江珊;东湖水库重建前后浮游藻类群落变化特征[D];山东大学;2023年 3 苏可欣;磁铁矿强化阳极沉积物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原位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及沉积物的综合效应[D];东华大学;2023年 4 师文丽;临清文化中心滨水景观再生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23年 5 秦文珂;城市公园景观水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河南科技学院;2023年 6 王森;亳清河微生物群落及抗性基因空间分布特征[D];山西大学;2023年 7 周富宇;关中涝池污染特征及水生植物与微生物协同修复水体的效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3年 8 景湘丞;沉水植物对九里湖沉积物磷再释悬浮的抑制作用[D];中国矿业大学;2023年 9 王雨阳;同步脱氮除磷复配菌剂对受污染河水净化效果研究[D];天津大学;2022年 10 何鑫龙;铝污泥海绵的制备与改性及其在组合型生态浮床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2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燕萍;赵楚;田如男;水生植物对藻类的化感作用研究进展[J];生物学杂志;2018年06期 2 Peng Xu;Enrong Xiao;Junmei Wu;Feng He;Yi Zhang;Zhenbin Wu;Enhanced nitrate reduction in water by a combined 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 of microbial fuel cells and submerged aquatic plant Ceratophyllum demersum[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9年04期 3 李琳;岳春雷;张华;李贺鹏;杨乐;王珺;不同沉水植物净水能力与植株体细菌群落组成相关性[J];环境科学;2019年11期 4 丁玲;李羚君;李剑峰;李巍;陈德忠;陈希青;沉水植物净化人工水源湖原水中氮磷和悬浮物的试验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8年01期 5 刘子森;张义;王川;蔺庆伟;闵奋力;周巧红;刘碧云;贺锋;吴振斌;改性膨润土和沉水植物联合作用处理沉积物磷[J];中国环境科学;2018年02期 6 周裔文;许晓光;韩睿明;周晓红;冯德友;李致春;王国祥;水体氮磷营养负荷对苦草净化能力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8年03期 7 陈登;蔡启佳;田翠翠;3种沉水植物根际对沉积物中典型氮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年02期 8 陈双;王国祥;许晓光;RUHYADI Roby;马杰;于岑涔;水生植物类型及生物量对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效果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8年05期 9 曾磊;贺锋;张义;刘碧云;代志刚;周巧红;吴振斌;Size-dependent responses of zooplankton to submerged macrophyte restoration in a subtropical shallow lake[J];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18年02期 10 黄小龙;郭艳敏;万斌;胡红娟;童莉;李小平;沉水植物恢复对城市富营养化湖泊生态环境影响[J];环境工程;2018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彬;典型沉水植物茎叶微界面特性及其生态效应[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吴晓辉;常见眼子菜科沉水植物对浮游藻类的化感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威;6种湖南常见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废水净化效果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年 2 杨皓然;湖南省常见水生植物的耐污与去污能力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3 樊胜兰;固定化光合细菌消减水体污染物的室内模拟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雅倩;薛建辉;吴永波;周之栋;华建峰;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20年03期 2 李菲菲;褚淑祎;崔灵周;肖继波;沉水植物生长和腐解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18年04期 3 张立;沉水植物对人工湿地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作用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4年07期 4 蔺芳;4种耐低温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除磷去氮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8年22期 5 王艳丽;周阳;沉水植物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J];环境保护科学;2009年06期 6 张之浩;吴晓芙;李威;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原位生态修复中的功能[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年03期 7 常会庆,杨肖娥,方云英,濮培民,李正奎伊乐藻和固定化细菌共同作用对富营养化水体中养分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5年03期 8 夏雪;沉水植物生态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机理和应用[J];山西农经;2021年11期 9 高海龙;程寒飞;詹茂华;王冰玉;沉水植物数值模拟研究进展及展望[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年08期 10 霍志久;张志华;朱永涛;曾旭;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鸿志;黎华寿;三种湿地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宇;王圣瑞;李重祥;王聪明;乌恩;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作用及其研究展望[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刘盼;宋超;朱华;张清靖;贾成霞;三种花卉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净化作用研究[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郝虎林;俞宁;丁盼;杨肖娥;修复植物的基因型差异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的影响[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5 左进城;马剑敏;曾磊;胡胜华;刘碧云;贺锋;周巧红;吴振斌;杭州西湖湖西水域沉水植物群落恢复初期的季节动态[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5年 6 晁雷;曾华;张巍;刘馨;赵艺;美人蕉和水葫芦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的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7 晁雷;郎咸明;刘馨;赵艺;Zheng Hua;Zhang Wei;美人蕉和水葫芦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流域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8 徐成;葛晓敏;唐罗忠;水生高等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作用的研究进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2年科学技术年会——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一)[C];2022年 9 吕占傲;林莉;李青云;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去除技术[A];中国水利学会2018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18年 10 李晶晶;裘巧俊;邹朝望;富营养化水体水生植被恢复和重建研究[A];河湖水生态水环境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之浩;富营养化水体原位生态修复中沉水植物的功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年 2 赵风斌;异龙湖沉水植物群落恢复影响因子与恢复技术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7年 3 吴湘;漂浮栽培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去除效应基因型差异及原因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4 常会庆;水生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试验效果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丁玲;水体透明度模型及其在沉水植物恢复中的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邢鸣鸾;富营养化水体毒素对人羊膜细胞FL的毒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刘辉;金鱼藻和水绵抑制铜绿微囊藻的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8 岑本强;生物质碳基电容去离子技术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污染控制修复:功能调控机制及选择性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22年 9 胡朝华;以凤眼莲为主体的水生植物对铜污染与富营养化水体生物修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10 易文利;有机质对磷素在沉积物—水—沉水植物间迁移转化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朵;固定化异养硝化菌与模块化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联合修复作用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7年 2 范长禄;伊乐藻净化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效用和生理机制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3 李雄清;水生植物先锋种组合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模拟试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4 朱敏;凤眼莲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衰亡的环境效应[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商传莲;物理材料与沉水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改善效果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孙睿昕;大型溞和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研究[D];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0年 7 尹程;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净化效应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8 张春雨;水葫芦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能力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李文梦;模拟自然复合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技术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20年 10 简韬;六种花卉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本报记者 骆会欣;沉水植物跃然“出水”[N];中国花卉报;2010年 2 特约记者 赵应繁;氮磷脱除剂净化富营养化水体[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3 ;非金属矿物,能“解毒”富营养化水体[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4 记者 李洁尉 通讯员 周飞 国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提出沉水植物苦草引种新方法[N];中国科学报;2014年 5 记者 王岚 通讯员 包静琴;鄞州大力打造“水下森林”[N];宁波日报;2018年 6 记者 郄建荣;雾霾塔对周围空气有净化作用但有限[N];法制日报;2016年 7 本报见习记者 牟一;“一平米”绿植的力量[N];中国科学报;2013年 8 记者 樊昕旖 余延青 张芬娟;7年“双禁”,南湖鱼多成“负担”?[N];嘉兴日报;2024年

相关知识

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水生观赏植物不同种植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
【林家故事】修复水体?水生植物修复团队为您服务!
ESB——生态演替式水体修复技术
环境修复中植物的应用
新书推荐:沉水植物附着生物膜体系特征与生态功能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精选
人工生态浮岛是怎样净化水质修复水生态的
外来种福寿螺畜牧食量大与繁绒速度快,对树木信息地水植物的现成威胁。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常用于浅水富营养化水体治疗。为研究福寿螺对上述两种沉水植物的养养饮食情况,

网址: 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033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紫茉莉内切β甘露聚糖酶对石油污染
下一篇: 全力抗旱,确保生态修复绿色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