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高手两个问题:1、人工湿地在促进水生态修复方面有什么作用呢?2、如何营造一个小型的人工湿地?:handshake :handshake
无锡市水生态修复工程获得突破性进展。从省发改委、农林厅、财政厅昨天联合组织的控制性种养水葫芦工程验收会议上了解到,无锡在十八湾水域试点的化浪浮床围养水葫芦模式取得成功,4700多亩水葫芦半年来经受住了3次台风和多次雷雨阵风的袭击,有效吸附了湖体中富含的氮磷,抑制了蓝藻的繁殖扩散。据悉,太湖中种养水葫芦,开了国内大面积水体植物净水的先河。今年是无锡市实施水葫芦生态净水工程的第二年,省政府下达给市区的指标为5000亩,目前已完成水葫芦种养面积5299亩,其中太湖十八湾水域4738.5亩。据透露,去年推行的毛竹加渔网种养方式,没有考虑到太湖风大浪高、水位变化等因素,最终台风刮来时水葫芦遭到雨打风吹漂得七零八落。这次从福建沿海引入的化浪浮床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记者在现场看到,围栏由间隔数米的无数个泡沫浮球和钢管、网片、沉子、钢绳等连结而成,以铁锚固定,可随太湖水位变化上下浮动,抵御八级台风浪头的冲击,并保证围养的水葫芦不外溢扩散、不冲撞破碎。水葫芦生态修复的功能究竟如何?市农林局在5000多亩种养区域内设置了10个水质监测点,从今年4月开始每月监
河湖是一个开放的水环境,由于水生动植物的缺乏,河湖水体的自净能力非常低下,即使进行了彻底的截污和清淤,地表径流、雨水(因大气污染)仍会把有机污染物带入水中,水体的自然蒸发也使得水体中 N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做水生态修复?现在公司在做个项目,要我收集下关于水生动物一些信息资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资料可以供我参考的?跪求。。。。。谢谢大家
1 技术理论食藻虫控藻引导生态修复系统是一种综合生物治理技术(图1-1),其核心思想是首先利用食藻虫摄食藻类,降低密度,提高透明度,为水下沉水植被生态修复创造条件;再利用沉水植被为主的水生植物吸收氮磷营养物质,降级富营养化程度;然后逐步引入挺水和浮叶植物、浮游动物、鱼虾类、螺贝类和有益微生物群,通过优化营养结构,构建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增强自身调节能力,巩固和维护生态修复后续自净效果,同时改善美化水下自然景观。食藻虫是一种常见的低等咸淡水甲壳浮游动物,生存周期是45d,在世界范围内广为分布。经人工驯化改良后,食藻虫比天然个体体积大,摄食能力强,适应藻类爆发的水体环境,能将蓝藻胶团中滤食性鱼类不易消化的胶状物质消化吸收,成为蓝藻的克星。因此,食藻虫在食藻虫控藻引导生态修复技术中处于核心地位,食藻虫控藻是整个修复 过程的前提和基础,至关重要。藻类被食藻虫摄食后,将藻体有机物质同化,避免了化
由于人口增长与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水生态系统遭受严重威胁,水生态系统的退化与污染,尤其是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已经严重危害人类生产活动与人体健康。 为了更好地应对日益严重的水生态问题,各种水生态修复技术应运而生,如生物调控技术、水生植物滤床技术等。其中许多水生植物展现出了极高的生态价值。<
各为同仁,谁需要城市景观水体生态治理及生态修复技术介绍及项目建议书等材料,可以联系gutanxi@163.com,无偿提供,只求共同进步
长桥溪是西湖上游四大溪流之一,它发源于莲花峰,为西湖的自然补给水源。长期以来长桥溪流域的村民生活、饭店污水和农业废水都未经处理直接经由溪流排入西湖。针对西湖上游长桥溪流域污、废水对西湖水质的污染较为严重的问题,在西湖上游截淤整治工程中结合景观建水生态修复公园。 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工程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区,南至丝绸博物馆,北端接国际小水电交流中心,西侧与南山村居民点阔石板路毗邻,东接玉皇山路,占地约4.5公顷。 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工程是一项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等手段,净化长桥溪流域居民生态污水和拦截长桥溪泥沙入西湖的多功能水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地下污水收集廊道将污水收集起来,送入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物理和化学手段对收集的污水作初步处理后,又通过地上部分采用的人工湿地系统,利用水生植物的吸附、降解作用再次进行水质净化,最终达到地表水Ⅲ类水体的水质标准后排入西湖。地上部分将水处理工艺与园林造景紧密结合起来,展示了溪水的生态修复流程。园内池岸为自然式护坡,种植各类水生、沼生植物,既可增加景观又可防止水流冲刷泥土。通过木桥、栈道、汀步等自然分隔,有利丰
对上海市全市前些年对河道进行生态整治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含有大量图片资料。希望对各位同学有帮助。ppt文件比较大,所以分成上下两篇,上篇略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下看看,若合用再取下篇,以免浪费币:) 上篇主要内容:截污、充氧、微生物下篇主要内容:生物处理、生态岸带、水下森林。[ 本帖最后由 caohui135 于 2010-12-21 10:33 编辑 ]
无锡市水生态修复工程获得突破性进展。从省发改委、农林厅、财政厅昨天联合组织的控制性种养水葫芦工程验收会议上了解到,无锡在十八湾水域试点的化浪浮床围养水葫芦模式取得成功,4700多亩水葫芦半年来经受住了3次台风和多次雷雨阵风的袭击,有效吸附了湖体中富含的氮磷,抑制了蓝藻的繁殖扩散。据悉,太湖中种养水葫芦,开了国内大面积水体植物净水的先河。 今年是无锡市实施水葫芦生态净水工程的第二年,省政府下达给市区的指标为5000亩,目前已完成水葫芦种养面积5299亩,其中太湖十八湾水域4738.5亩。据透露,去年推行的毛竹加渔网种养方式,没有考虑到太湖风大浪高、水位变化等因素,最终台风刮来时水葫芦遭到雨打风吹漂得七零八落。这次从福建沿海引入的化浪浮床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记者在现场看到,围栏由间隔数米的无数个泡沫浮球和钢管、网片、沉子、钢绳等连结而成,以铁锚固定,可随太湖水位变化上下浮动,抵御八级台风浪头的冲击,并保证围养的水葫芦不外溢扩散、不冲撞破碎。水葫芦生态修复的功能究竟如何?市农林局在5000多亩种养区域内设置了1
水生态修复是一项理论复杂、因素众多、操作困难的工作,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符合科学,更要讲究实效。按照水生态系统的理论,结合上海河道、湖泊过去情况的分析,根据现在的实际状况和上海地区的实践经验,对修复水生态系统,创造水边和水中生物多样性环境,提出12条操作性措施。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水生植物专类园约百种睡莲、几十种荷花和约百种水生花卉竟相绽放,五彩缤纷,带来丝丝清凉。水生园湖水清澈见底,来自南美洲的亚马逊王莲和克鲁兹王莲肆意伸展;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睡莲品种有的娇嫩可人,有的又热情如火;荷花中的珍品——千瓣莲,雍容华贵;优雅独特的各类雨久花热情绽放,有如跳跃的蓝色精灵。游客徜徉其中,如入梦中岭南水乡。[localimg=550,365]1[/localimg][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知识
城市生态修复专业交流论坛
全球滨海论坛 | 江苏“最美生态保护修复”花落九家
河域暗渠复明,近海全面禁渔!深圳拟推一批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
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缘何“花落”济南?
探访海口五源河生态塘水生态修复项目[图]
修复湿地生态 建设幸福河湖(美丽中国)——中国青年网
全球滨海论坛
海口五源河生态塘试出生态修复“高手” 11种本地水生植物崭露锋芒
神奇水草专吸污 一泓死水变碧潭 安徽首个闭锁性地表水生态修复项目花开当涂
预计年底完工!香脂湖生态修复工程进入收尾阶段
网址: 河湖水生态修复专业交流论坛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0366.html
上一篇: 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专业交流论坛 |
下一篇: 大田让废弃矿山披绿“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