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积极推动陆地、湿地、海洋三大生态系统修复,深圳奋力争当生态优先的“可持续发展先锋”。日前,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深圳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0-2035年)草案》,努力探索走出一条高密度超大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子。
梅沙栈道(来源:盐田区)
前瞻性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据了解,该规划是深圳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专项规划,统筹全市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行动纲领,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活动的法定依据。实施范围为深圳陆海全域国土空间共4027平方公里。
深圳现状拥有山地平原镶嵌的自然肌理,要素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保育多样的物种栖息环境,高度复杂的人地关系。在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方面,深圳前瞻性地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实现生态空间管理制度持续运行,生态系统治理修复纵深推进,城市居民生态福祉稳步提升。
目前,深圳有原生性和半原生性山体60余座,森林覆盖率约40%;流域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河流310条,大小湖库161座;海岸线长约 260.5公里,海岛51个,自然沙滩50处,红树林、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均有分布。实施“山海连城”计划,打造“一脊一带十八廊”生态休憩骨架,高标准推动“千园之城”和绿道、碧道建设,建成各类公园1200余个。
构建“四带八片多廊”生态安全格局
面向2035年,深圳的“生态愿景”提出,规划建设安全韧性、山水相融、多样友好、乐活宜游的和美宜居幸福家园。全市划定陆海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共872平方公里,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40%,构建“四带八片多廊”生态安全格局(“四带”,以山脉为主体的陆域生态保育带和以海湾为主体的滨海生态景观带;“八片”,以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区域绿地;“多廊”,以城市绿地和河湖水系为主体的24条生态廊道),确保全部重点生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山海连城”计划打造“一脊一带十八廊”生态休憩骨架。
为此,深圳将加强湾区协同保护,共同构筑区域生态骨架,引领“双碳”目标落实;维育山脊绿脉,实施最严格的森林资源管控措施,加强自然山体风貌与地质遗迹保护,培育南亚热带特色森林生态系统,持续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护卫蓝色国土,实施陆海污染综合治理,有序降低沿海人类活动干扰,强化重点岸段综合整治修复,保护修复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养护海洋资源优化群落结构;重归清碧水畔,加强水空间水资源保护,全面恢复内陆湿地系统,恢复异质的河流生境,打造水城融合典范区;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强化栖息地完整性及连通性,加强生态廊道保护修复,推动生物通道建设,强化生物安全治理,完善重点物种迁地保护;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深化城市环境治理,提升韧性防护能力,编织城市蓝带绿网。
深圳还将建立市区联席会议制度,健全重大工程实施协同机制,探索创新社会资本参与机制,建立空间序列传导机制,建立“五年行动计划-年度实施计划”时间序列推进机制,构建实施监管体系,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完善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等配套制度体系等。
设计方案为“三角洲”的深圳自然博物馆,坐落于坪山区燕子湖畔。(来源: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划定生态修复重点地区与重大工程
记者留意到,该规划提出,深圳将联合香港开展深圳湾整体保护修复、深圳河综合整治、梧桐山-红花岭栖息地生境保护连通;以空港新城、西湾、深圳湾、东涌、坝光等为重点,开展红树林湿地保护与修复;推动实现深圳近岸海域全面禁渔;推动符合条件的暗渠化河道复明,营造湖面、湿地、溪流等水城融合的城市空间;改善城市风 环境,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制定深圳湾等重要栖息地周边地区光噪声污染防控方案;推广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海绵化设施,推动海绵型公共空间建设;大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多途径拓展城区绿色空间,实现出门见绿、五分钟见园。
规划划定了全市48片生态保护修复的重点地区,因地制宜遴选自然维育、辅助修复、生态重建等保护修复模式;实施自然生境与栖息地保护、蓝色海湾保护修复、清碧水廊整治修复、生态绿廊整治修复、城市生态品质提升、生态保护修复支撑体系等6类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
“十四五”期间,全市将协同自然保护地建设、碧道建设、公园城市建设、生态海堤建设等相关工作,重点打造茅洲河口湿地保护修复示范6项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带,以及一批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带动性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样板。
其中包括,开展部九窝余泥渣土受纳场生态修复,长岭皮水库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马峦山-田头山、梅林山-银湖山、银湖山-笔架山连通工程,实施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全球候鸟迁徙节点建设,谋划铁岗-石岩库围湿地群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快推进珠江口整治修复,完成西湾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和茅洲河口湿地保护修复,加快推进大空港岸段和大铲湾凸堤生态化海堤建设;推动实现深圳近岸海域全面禁渔,建设大鹏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以笔架山河、布吉河为代表,推进深圳河流域暗渠复明;以龙华河、油松河为代表,推进观澜河流域碧道建设;以龙岗河干流为代表,推进龙岗河流域水生态修复和滨水空间生态化建设;以燕子湖湿地为代表,推进坪山河流域滨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提升;以福永河为代表,推进珠江口水系入海河流水质提升。着力实施竹子林生态廊道整治修复工程打造山海通廊,研究推进布吉-坂田生态绿廊整治修复工程,完成安托山自然艺术公园建设等。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介绍,深圳有条件、有基础、更有能力,守好自然本底、实现生态共享推动绿色发展。深圳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促进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绘就和美宜居幸福家园的美好图景,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茅洲河碧道·光明段生态修复试点(来源:EADG泛亚国际)
【读特新闻+】
《深圳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0-2035年)(草案)》链接:http://pnr.sz.gov.cn/xxgk/gggs/content/post_9640385.html
(原标题《河域暗渠复明,近海全面禁渔:深圳拟推一批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相关知识
河域暗渠复明,近海全面禁渔!深圳拟推一批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
“深圳拟兰基因组与兰花的进化”重大科研成果新闻发布会
修复湿地生态 建设幸福河湖(美丽中国)——中国青年网
邯郸综合施策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优化国土空间保护修复“绿色布局”
预计年底完工!香脂湖生态修复工程进入收尾阶段
全球滨海论坛 | 江苏“最美生态保护修复”花落九家
提升生态环境 守护美丽海湾——东营市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
修复工程正加速推进 厦门巩固提升生态建设优势
网址: 河域暗渠复明,近海全面禁渔!深圳拟推一批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5601.html
上一篇: 共筑安全防线 守护幸福家园——陇 |
下一篇: 青海:给生态加绿 为小康增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