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发现中医之美 文物·防患未然

发现中医之美 文物·防患未然

成都博物馆2021年压轴大展“发现中医之美——中国传统医药文物特展”正在一层特展厅免费向公众开放。

展览分为“天人合一:对生命与疾病的认知”;“仁心仁术: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症下药:本草与方剂”;“手到病除:针灸等非药物疗法”;“防患未然:疫病的防治”五个单元,囊括了安阳殷墟、长沙马王堆、成都老官山、西安何家村在内的多个重大考古发现。



▲《花卉图》册之“菖蒲”清金农绘绢本 湖北省博物馆藏

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与菖蒲齐名的还有艾。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其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人们常于端午节在家门口挂艾和菖蒲,用以杀虫除秽,驱瘟避疫。西晋周处《风土记》载:“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清顾禄《清嘉录》记:“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乳钉纹铜簋 西周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簋是古代盛装食物的重要容器。常言道“病从口入”,古人很早就已重视洗刷锅碗、清洁餐具在内的饮食卫生。商代甲骨文中的会意字“盡”,上方是一只手(彐),拿一把刷子(六),下部是一件形状近似簋的食器(皿),表示正在刷洗食器的动作。洗刷干净即为“盡”,后逐渐引申出空、无等抽象含义,现代简化为“尽”字。饮食卫生对于预防胃肠道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具有重要作用。



▲瓷匜 金 山西博物院藏

瓷匜于1977年在山西省应县城关出土,为河南均窑产品。匜是盥洗时浇水的用具。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陶匜出现,后世又常见铜质和瓷质者。



▲骨牙刷 唐 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藏

1985年,出土于成都市指挥街遗址唐代地层,是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牙刷实物。牙刷骨质,头部较粗,有两排小孔,刷毛已无存。



▲童子沐浴陶俑 唐 西安博物院藏

此俑表现了一个童子坐在盆里洗澡,旁边另一童子为其搓背的场景。陕西西汉韩森寨唐墓出土。



▲搓石 西汉 河北博物院藏

搓石为长条形,其上有许多小孔,是沐浴时的搓澡用具。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出土。



▲画珐琅牡丹纹唾盂 清 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唾盂铜胎,委角长方形,上有盖,内有胆。通体黄色珐琅釉地上饰彩釉花卉纹,釉面莹润。唾盂为日常生活用器,容纳痰涎秽物。清代宫廷中的画珐琅唾盂与民间使用的普通制品用途相似,但装饰性胜于实用性,显示出宫廷器用的华美。



▲青瓷虎子 隋 湖北省博物馆藏

湖北武汉马坊山十七号墓出土。其呈蹲坐状虎形,头上昂张口,背部有提梁,是生活中的重要卫生用器。



▲景泰蓝熏炉 清 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段祯 图据 成都博物馆 编辑 王鹃 校对 李旻

相关知识

发现中医之美 文物·防患未然
中华花艺与中医文化第二讲/夏虽至/心悠然
【国家教学成果奖巡礼】田野里开出美丽的花朵——北大文物建筑田野记录与价值发现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
宿白:《历代名画记》与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物
以古物之美,开文创之花|腾讯探元文化创新大赛完美收官!
金华28件文物破“金”重圆!古代女子的首饰,居然这么美!
修复文物就是呵护历史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采风行活动第三批摄影大咖开启寻美之旅
中医养生可以采用花草作疗方
发现校园之美,郑州18中生命密码社团用显微镜分享花语

网址: 发现中医之美 文物·防患未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224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端午节来了,南京将推出100多场
下一篇: 【购买绿植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