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过后,感受到春意浓浓了。
赏花正当时。
鲜艳的花朵让人精神也为之一振。早晨就忙着给花朵剪枝换水。
01赏花么,修花剪枝,不可避免。送花给人,彼此都微笑。
但若是送花给别人庆祝节日或是表达情意,我觉得还是用泛黄的报纸裹一裹长枝,就送人比较好。
在这点上,我不追求技艺的成熟,只求花开的长久。
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让花店的人把枝条一概剪短,“胡乱”(在他们看来是艺术般地)插在一整块绿色沙泥绿色沙泥状的方块上。
“力求”花的寿命从一个月缩短至一天,简直就是花的猝死,在我看来是暴殄天物之举。
人为包装得再华丽,拆开以后不过是简陋的残缺的物体。明明完整而修长,却硬嫌不够长不够美,于是乎剪去天然的枝条,用绿色的铁丝、绿胶带、双面胶还有诸如剑筒或插架之类,把它硬生生地接出一种造型。
若有一比的话,就是好莱坞电影里,最喜欢用蓄意刻画的真善美配以假大空的场景,为赋新辞强说愁。
甚为不喜。
02有人莫名怀旧,以为汉服配赏花,绝配。
殊不知,古代女子赏花不易,要么在园子里看看,不然就折回去在房中自赏。
孟浩然的《早梅》 少妇争攀折,将归插镜台。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折梅枝对于只能长年生活在深宅后院里的女子来说是种情趣,更是种寄托。连贾宝玉也求妙玉给大观园里的姐妹们送梅枝。
当然有情意的不只女子,男性友人之间也借梅抒怀。
每年梅花绽放之际,大家都会引用吟诵的诗句“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就是南北朝时,陆凯赠范晔的一首诗。
故事说起来却有些离奇。陆凯是鲜卑人,身在北魏,从未到过江南。而范晔一直在南朝做官,从未涉足北面。两人是私交甚好的朋友,这已经匪夷所思了。
按道理讲,应当是范晔折梅寄给陆凯并题诗相赠。怎么《荆时记》中却反过来,说是陆凯赠予范晔?这就是个大谜团了。
03穿凿附会的事情甚多。特别是给名人添油加醋增加些轶闻的无聊文人也不少。
言情小说作者不能免俗地为剪枝渲染孤独、爱意的不同世界。不管是斜切还是正切,用不用胶带,至多也就托起一部无聊的脱离实际社会的小说,看起来特别尴尬。
不少艺术史的书里都有好事者为文艺复兴三杰乱写几段野史。
关于拉斐尔的《草地上的圣母》,(直译是草地上的麦当娜)。听说是他酝酿许久却不得其法,偶然去花园里散步看到一个美丽纯真的姑娘在花丛中剪枝,触发了他的灵感。
看了以后,读者倒不免怀疑是不是麦当娜这个名字刺激了故事作者的灵感。
真实的事情是达芬奇的创造启发了拉斐尔。
要通过自然的景观来安排人物之间的自然关系,三角形就好。一眼望去,人物构成简明,形成一个宽阔的金字塔形状,而且这种形状传达力量和稳定性,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不过要这么写,显然不如路遇花丛剪枝少女吸引眼球。
可以论一论恋爱脑在人群中的普及性。
04养花养出心性。画花则看出志向。
郎世宁一幅《聚瑞图》极好。
虽然看上去清新素雅的作品,似是抒发内心高洁的随心之作,但看右上角题款
“皇上御极元年,符瑞叠呈,分岐合颖之谷实于原野,同心并蒂之莲开于禁池。臣郎世宁拜观之下,谨汇写瓶花,以记祥应。雍正元年九月十五日,海西臣郎世宁恭画”,其实是为雍正贺寿的画作。
而且本人也不是专业的画师。和利马窦一样,专职是个基督传教士,和他也是同乡,一个意大利人。内部
利马窦不务正业成了翻译,而郎世宁则如出一辙,成了画师。
所谓缺什么就格外渴望什么。雍正在民间素有篡位之疑云,自然特别关注世间祥瑞以不时地证实一下自己也是受天命继承大统。
画中的并蒂莲、双穗谷都是祥瑞之兆。据专家考证,这幅画还是个命题作文。完成度高,世上无双。
跃然纸上,让人感到心动。
我更好奇的是,居然也有这种搭配方法的插花。虽然稀奇,倒有别样的雅致在其中。用的是工笔,更显逼真。
05插花见心性,拈花一笑可就是心心相印了。
佛祖拈花,迦叶一笑。不过是你猜我来我猜你。世上确有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拈花便是通的关键,万千佛法精妙在当中。
一笑有何难?折一枝花去慢慢体会。
Another beautiful day!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拈花剪枝漫谈
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景区植物景观质量评价研究
亲子“拈花弄草”赏花会六地同时举办 科普植物知识
花已经开了两个多月了,什么时候剪枝,如何剪枝?
月季花什么时候剪枝好?
长寿花开花后怎么剪枝
公开课《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花艺基础知识|剪枝小技巧(附插花教程)
月季花开完花,用不用剪枝?不剪枝,后期开花更大!
桂花树剪枝,选准时机,越剪越旺!
网址: 拈花剪枝漫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378.html
上一篇: 夜读 | 原创:固本剪枝 “花儿 |
下一篇: 公开课《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