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探求苔藓植物在石漠化地区的生态修复意义,筛选出4种石漠化地区常见的苔藓,即美灰藓(Eurohypnum leptothallum)、小青藓(Brachythecium perminusculum)、双色真藓(Bryum dichotomum)和多疣细羽藓(Cyrto-hypnum pygmaeum),测定其生物量、饱和吸水率、根系密度、蒸腾速率和抗冲刷能力,并初次将该4种苔藓应用于石漠化修复的实践中,对其土壤酶活性进行了1年的跟踪监测。结果表明:(1)4种苔藓持水保水能力差异显著,其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美灰藓>双色真藓>小青藓>多疣细羽藓;饱和吸水率最低的是多疣细羽藓(660.78±3.46)%,最高的是美灰藓(1 627.82±4.68)%。(2)双色真藓的蒸发速率最高可达6.63g/(kg·h),其水分更容易丧失;美灰藓蒸发速率为0.93g/(kg·h),水分较其他苔藓不易丧失。(3)4种苔藓的抗冲刷能力与其假根的根长密度、根重密度、生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美灰藓在各组冲刷试验中表现出较强的抗冲刷性,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流失。(4)4种苔藓均可有效提高被培养土壤的酶活性。苔藓层生物量、抗冲刷强化值、假根根系密度与土壤脱氢酶、脲酶呈正相关关系。4种苔藓均具有较高的水土保持效益,其中美灰藓的表现更为显著,建议利用物种演替规律将苔藓应用于石漠化修复的实践中。
相关知识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区白刺花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分析
刺梨在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方面的生态价值.pdf
云南省建水县石漠化修复模式评价
桂林喀斯特石山苔藓植物生态分布初探
石漠化及其生态治理区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研究
广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范例探讨——以广西马山县“弄拉模式”为例
隆林县石漠化地区发展金银花种植气候适应性分析
云南石林风景区石漠化区域恢复植被的植物多样性及植物景观特征研究
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以金沙县为例
喀斯特石生苔藓植物功能性状与其生境的互作机制
网址: 4种苔藓植物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生态修复意义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42895.html
上一篇: 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自修复系统 |
下一篇: 苔藓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