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科植物常见的增殖方式一般有原球茎增殖、丛生芽增殖、不定芽增殖等方式,而不同的增殖方式,其受影响的因素差别也较大,其增殖过程主要受激素种类、培养基类型、外植体种类等影响。
金线莲通过种子萌发后形成原球茎,原球茎可以直接发育成幼苗,也可以由原球茎产生愈伤组织,再由愈伤组织发育成类原球茎而分化成幼苗,通过类原球茎可以实现大量增殖。同时,金线莲也可通过茎段或顶芽等形成不定芽,以丛生芽发生型的方式进行增殖。
黄慧莲等以金线莲种子萌发成原球茎,在Knudson C培养基中添加0.5mg/L 6-BA,以及马铃薯提取物20%,成苗率可达51%。
此外,杨柏云在原球茎的分化试验中比较了TDZ、NAA、S-3307(烯效唑)3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原球茎分化作用的大小,其效果依次为TDZ>S-3307(稀效唑)>NAA。
而刘润东等以野生金线莲的茎段为外植体,在MS基本培养基中附加6-BA 1.0mg/L、NAA 0.1mg/L和ZT 0.02mg/L,芽丛的诱导率最高,为95.92%;但在营养体分化期间,宜采用低浓度的激素组合,从而有利于促进芽径增粗和茎、叶的分化。
而在腋芽增殖过程中,郝丽丽等发现金线莲对6-BA不敏感,但在培养过程中会有一定的积累效应,以ZT的增殖效果最好。
高燕等研究同样也发现金线莲对6-BA不敏感,当培养基中的6-BA浓度达到4mg/L仍未出现畸形苗,但在培养过程中6-BA会有积累效应,而在继代增殖培养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KT可促进芽的分化和增殖。
吴坤林等将6-BA用量添加到5.0mg/L时,其芽的增殖倍数最大,但芽开始显著老化,节间短。
而孟志霞等对6-BA、KT和ZT 3种分裂素进行对比后,却发现6-BA的增殖作用较KT和ZT作用要强,6-BA诱导的芽苗健壮,节间距短,而KT诱导的苗节间距较长,ZT诱导的苗节间距、效果居中。
对于不同培养基对金线莲增殖效果的影响,曹天旭研究得出,在VW和KC培养基,金线莲分化的芽数显著多于MS和B5培养,但芽苗质量相对较差,且成苗率仅为4.6%(VW)和14.3%(KC),而在B5培养基,虽仅形成15.9个芽,但芽的颜色黄绿,生长旺盛,而在MS培养基,分化的芽数最少,但成苗率为26.6%,仅次于培养基;株高在B5和MS培养基高于VW和KC培养基。
此外,在相同的培养基情况下,由于金线莲启动时,选用的外植体部位不一样,在丛生芽的诱导阶段和增殖阶段,其效果也会有较大差别。宋丽莎等以金线莲茎节作为外植体进行增殖培养,增殖系数为4.8;以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增殖培养,增殖系数为2.7,茎节诱导丛生芽的效率明显高于茎尖。
相关知识
金线莲组培设备,组培仪器,金线莲组培室设计,预算
珍稀药用植物金线莲研究现状与展望
金线莲的种植方法,生长过程中要防止阳光直射
金线莲菌根真菌的分离、筛选和应用研究
金线莲该如何套种?金线莲套种技术要点
金线莲林下种植
植物生长好帮手:广明源金线莲组培灯照亮生长每一步
如何栽培名贵药材金线莲?
金线莲的栽培技术
一种仿野生种植金线莲的方法
网址: 金线莲组培过程中增殖方式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46108.html
上一篇: 金线莲黄叶的原因和处理办法 |
下一篇: 如何给金线莲浇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