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我国甜玉米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甜玉米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1年02期

作者本人免费下载 |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我国甜玉米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姚文华   韩学莉   汪燕芬   谭静   徐春霞   陈洪梅   番兴明   开通知网号

【摘要】:我国自开展甜玉米(sweet corn)育种研究以来,其育种水平取得了较大提升。但是,近年来甜玉米产业的迅猛发展,使甜玉米育种已跟不上生产需求的步伐。在回顾了国内外甜玉米育种研究进展及我国甜玉米品种选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探讨了甜玉米类型与选育方法,并指出我国目前面临甜玉米种质资源匮乏、无骨干自交系、缺乏杂种优势群和杂优模式、品种多乱杂、品质差和育种力量薄弱等问题,对进一步引进资源、创新种质、科技协作及借鉴并探索新的育种思路等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良;冒宇翔;薛林;宋旭东;陆虎华;江苏沿江地区鲜食甜玉米绿色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24期 2 方瑞秋;王斌;陈晓龙;吕桂华;应多;卢华兵;吴振兴;CCT基因调控热带甜玉米光周期敏感性[J];分子植物育种;2022年22期 3 闫艳;刘鹏飞;陈青春;张姿丽;孙伟;万小荣;蒋锋;甜玉米可溶性糖含量的分子标记初步定位[J];分子植物育种;2023年15期 4 曾亚成;甜玉米田间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种业;2023年09期 5 孙佩;张培风;张玉红;周联东;王蕊;王文洁;张瑞平;李祥;马朝阳;李合顺;王学军;基于SNP标记的玉米自交系S155、PHA458和A01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23年09期 6 孙萍东;胡颖雄;林金元;徐声宇;关媛;于典司;顾炜;卫季辉;施标;郑洪建;况慧云;王慧;优质鲜食超甜玉米新品种‘沪甜16’的选育[J];上海农业学报;2023年05期 7 毛永凯;成印洁;李泓智;范梅红;刘键柏;武韩;林明江;易杰群;许汉亮;李继虎;鲜食甜玉米籽粒对草地贪夜蛾的饲养效果评价[J];甘蔗糖业;2021年06期 8 郭华;周安来;周月梅;陈城;邓坤鹏;郭明明;优质黄白双色超甜玉米新品种萃甜627的选育[J];长江蔬菜;2022年10期 9 谭禾平;谢传晓;赵文明;杨泉女;陆大雷;王洋;俞琦英;梁克勤;韩海亮;祁显涛;王蕴波;朱维佳;张美景;包斐;张书涛;韩庆辉;赵福成;“三步选择”法在优质多抗鲜食玉米品种选育中的应用[J];分子植物育种;2022年15期 10 任梦云;杜龙岗;王美兴;黄益峰;甜玉米可溶性糖组分特征及其采后降解规律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22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雷;黄英;王杰;曹言;王树鹏;段琪彩;戚娜;云南干热河谷区鲜食甜玉米耗水量与耗水规律试验研究[A];云南省水利学会2018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夏明;甜玉米果皮厚度QTL定位及遗传基础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2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新叶;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甜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的利用[D];吉林农业大学;2023年 2 王灿;甜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及杂种优势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23年 3 俞新华;冀西北地区鲜食玉米食饲两用品质特性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22年 4 吴丹;五个甜玉米品种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品质的比较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20年 5 蒙彦宇;甜玉米对烟嘧磺隆的耐药性生理机制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2年 6 潘金卫;高赖氨酸甜加糯型玉米种质的分子创制及评价[D];贵州大学;2021年 7 谭绮韵;甜玉米自交系果穗性状、鲜食品评与品质性状综合分析与评价[D];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0年 8 袁诺;甜玉米芯多酚提取纯化工艺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6年 9 夏涵超;超甜型甜玉米优良品种筛选及其栽培技术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20年 10 李明;甜玉米苗期耐铝性状QTL定位及转录组分析[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9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贵;李新海;李明顺;谢传晓;郝转芳;白丽;张世煌;潘光堂;四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开花期性状对混合选择的直接选择响应[J];作物学报;2010年01期 2 戴景瑞;鄂立柱;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J];玉米科学;2010年01期 3 潘艺;张禄祥;万忠;尹艳;胡建广;2009年广东甜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4 张雪梅;姚文华;谭静;陈洪梅;徐春霞;黄必华;番兴明;温带高油玉米自交系与热带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J];玉米科学;2010年02期 5 武明宇;甜玉米品种选育及产业发展现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年05期 6 姚文华;罗黎明;汪燕芬;黄云霄;段智利;徐春霞;陈洪梅;谭静;番兴明;利用SSR标记和产量对27份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J];玉米科学;2009年01期 7 韩学莉;唐祈林;荣廷昭;Stock6杂交诱导的玉米单倍体化学加倍效果研究[J];玉米科学;2009年01期 8 孙国富;李高科;优质、抗逆超甜玉米粤甜13号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9 才卓;徐国良;代玉仙;张铭堂;任军;董亚林;李淑华;于明艳;玉米杂交诱导单倍生殖(单倍体)选育自交系技术规范(暂行版)[J];玉米科学;2009年05期 10 郑锦荣;韩福光;李智军;国内外甜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祁新;超甜玉米可溶性糖含量及产量因子QTL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俞平高;甜玉米新品种的选育现状及其推广模式的探讨[D];浙江大学;2006年 2 栾春荣;鲜食甜玉米优质高效栽培配套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文华;韩学莉;汪燕芬;谭静;徐春霞;陈洪梅;番兴明;我国甜玉米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年02期 2 魏俊杰;生物技术在甜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2年02期 3 沈雪芳;郑洪建;张璧;侯根宝;我国甜玉米育种和生产现状分析[J];上海农业学报;2006年03期 4 王晓东;我国甜玉米育种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年10期 5 李小琴,吴景强,叶翠玉,苏金煌我国甜玉米育种概况及面临的挑战[J];作物杂志;2002年05期 6 杨国虎;宁夏玉米育种研究新进展[J];作物研究;2007年03期 7 李登海,柳京国,杨今胜山东省玉米育种形势分析与发展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02年02期 8 岳武;甜玉米育种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辽宁农业科学;2017年01期 9 丁健;黄欣;武小平;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技术路径及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16年09期 10 张建宏;郑宏鹏;冯丽赟;刘佼;申虎飞;张俊珍;玉米育种问题及对策探讨[J];山西农业科学;201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浩;刘杰;张格锋;章柱;马守科;李新;王佳武;伊犁地区玉米育种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王宝宝;林泽川;李鑫;何航;王海洋;现代玉米育种过程中的全基因组选择与遗传改良[A];第十九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20年 3 宁家林;点式突破玉米育种方法改良郑单958的实践[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4 王同良;玉米育种知识产权的获得、运用与保护(摘要)[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5 胡建广;生物新技术在甜玉米育种的应用研究进展[A];2005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一)[C];2005年 6 戴景瑞;王守才;谢友菊;王国英;杨会;张荣;玉米基因工程与抗虫玉米育种[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谭静;杨峻芸;陈洪梅;抗旱玉米育种研究[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4年 8 张可炜;王先艳;王灵芝;张举仁;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玉米育种新材料[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徐国平;后转基因时代的商业化玉米育种[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10 史振声;吴玉群;辽宁省鲜食玉米育种进展及产业现状[A];第四届全国鲜食玉米暨速冻果蔬大会专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薇;玉米育种精量播种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D];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2019年 2 李长育;现代玉米育种过程中重要农艺性状及基因表达变化的遗传基础解析[D];内蒙古大学;2023年 3 赵世勇;一九八一至二000年四川玉米育成品种主要性状改良效果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4 张学才;CIMMYT玉米育种过程的建模与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5 冷益丰;四川当前主要玉米种质杂种优势类群及产量配合力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6 王延波;玉米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及优化栽培技术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7 解少俊;玉米表观遗传组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8 史俊鹏;玉米育种群体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基础解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军华;浙江省甜玉米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刘世梦倪;基于创新链视角我国玉米种业科技产出及产业化运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1年 3 韩卫红;洛单6号玉米新品种的选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彭明;州玉一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景莲;1982年以来我国玉米品种演变规律及未来育种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6 孟菲平;广西玉米种业创新主体发展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24年 7 杜世凯;玉米新品种鄂玉28的选育、试验及栽培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8 魏锐;21世纪初四川省玉米遗传改良效果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9 岳尧海;近20年吉林省玉米品种的综合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10 韩明芳;基于玉米基因组信息的育种评价平台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爱平;玉米育种快速精准守住中国粮食安全底线[N];科技日报;2021年 2 黄吉美 余美琼;我省玉米育种及推广工作硕果累累[N];云南科技报;2009年 3 记者 李富;我市玉米育种创社会效益近8个亿[N];赤峰日报;2007年 4 记者 董少华;新疆玉米育种成果获专家肯定[N];新疆日报(汉);2012年 5 施川;四川杂交玉米育种攻关实现突破[N];粮油市场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许蓓蓓;候鸟般的玉米育种人[N];安徽日报;2024年 7 国欣农业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 刘石;玉米育种另类设想:缩短生育期[N];中国科学报;2014年 8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张世煌;玉米育种应协同创新[N];中国科学报;2012年 9 记者 马龙歌;韩长赋到市农科院海南玉米育种繁育基地调研[N];鹤壁日报;2021年 10 通讯员 李玉玫;普洱市玉米育种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N];普洱日报;2021年

相关知识

2011年广东甜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向日葵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花卉育种现状与发展策略
我国花卉育种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对策
花卉育种发展对策
我国花卉种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油用牡丹研究利用现状和产业发展对策.doc
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docx
我国花卉产业中育种工作的现状与分析
我国花卉育种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网址: 我国甜玉米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4960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玉米单倍体育种研究进展.pdf
下一篇: 玉米株型育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