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七月半”了,也就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古代把正月十五元宵节称之为“上元节”,而在七月十五俗称为“七月半”,也叫中元节。还有在下半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日,则被称之为“下元节”。
古代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传统节日,而在小编的家乡这边,如今中元节依然很受重视,好些在外打工的都会请假回家,只因为中元节也是祭祖的重要节日。像现在,有些人就开始为中元节做准备了,为了方便后面祭扫,还会特意提前去自家的祖坟看看,把杂草、野树给清理掉。
不过,也并不是在坟头生长的树木都需要砍掉才好,有些野生的树木,却是不能随便砍的。老祖宗就留下一句古话:“坟旁生三树,人旺家财富”,那这话是什么意思,到底是哪三种树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①柳树
柳树,以其柔美的枝条和随风轻摆的姿态,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意象,象征着柔情与离别,同时也在民间信仰中承载着生命循环与希望的寓意。
比如在过去,柳树就有挽留的意思,并且还有在清明节期间,上坟扫墓的时候,在坟头插柳树的习俗。
大家也知道,柳树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植物,它的枝条都能繁殖。在民间就有“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说法,这也说明了柳树很好种植。因此在坟头插柳树的话,也会有不少就存活了。
而且在古代民间,认为坟头如果生长出了柳树,这个就是好兆头,被视为逝者灵魂得以安息、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的象征。
再加上柳树强大的生命力,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与不息,给予后人以安慰与希望。此外,柳树的根系发达,能够稳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它生长在坟头,就相当于是一把巨大的伞,能起到很好的保护坟地的作用。
②松树
松树,以其四季常青、不畏严寒的特质,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而且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在坟地栽种松树的习俗,这种树长期以被广泛的种植于陵墓、庙宇等庄重场所,作为永恒与坚韧的象征。
在坟旁生长的松树,不仅寓意着逝者精神永存,也象征着家族后代能够像这些树木一样,历经风雨而不倒,代代相传,家族兴旺。
同时,这种树木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它所散发的松香味,也有很好的驱蚊虫的作用,因此在坟地如果生长了松树,这也能起到保护坟地的作用,避免一些蚊虫等的靠近,对坟地造成破坏。
再加上松树的经济价值极高,它在我国古代还被誉为“百木之长”,就是因为它的生命力强,寿命也长,堪称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树种了。
常言道:千年龟,万年松。我国民俗祝寿也常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辞,因此坟头自然生长出松树,这就是可遇不可求的好事情。
③柏树
柏树常与松树并称,也是百木之长。柏树同样是一种生命力强,且四季常青的树木,也因此在过去民间把柏树寓意着家族的永续和子孙的繁衍。
特别是在古代的时候,等级制度森严,就算是人去世了,坟头栽种的树木也有讲究的,不同阶层身份的人坟地栽种的树木也不同。
在《礼记·曲礼上》中提到:“葬于东南,曰‘柏’;葬于西南,曰‘松’;葬于东北,曰‘榆’;葬于西北,曰‘槐’”。
现在很多的墓地,最常见的树木就是柏树了。好些人也是为了图个好的寓意,会特意在去世的亲人坟地附近栽种柏树,并且现在柏树的价格可不便宜。如果自然生长的柏树,那就更为珍贵了。
不过也需要注意,有些树木生长在坟地,那就是大忌了,比如桃树与竹子在坟头生长则被视为不祥之兆。桃树在传统文化中虽被视为驱邪避凶的树木,而坟地是自己去世的亲人,栽种辟邪的树木寓意不好。
而竹子,因其生长迅速、根系发达,容易破坏墓地结构,影响坟墓的稳固性。更重要的是,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空心”的象征,寓意着不实与浮躁,与坟墓所代表的庄重、肃穆氛围格格不入。因此,在过去民间还有“坟头有竹快迁坟”的说法,便是对这种不吉之兆的警示。
“坟旁生三树,人旺家财富”这句古语,不仅仅是古人对自然环境的一种朴素观察与总结,更是他们追求家族兴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体现。
柳树、松树、柏树在坟旁的自然生长,不仅美化了环境,更寄托了后人对先人的怀念与敬仰之情,以及对家族未来的美好祈愿。
相关知识
俗语“门前种三树,家兴富三世”,具体指哪三种树?蕴含美好寓意
花草三不送,送了变仇人,不可否认,老祖宗说的话,真的有道理
坊间俗语“屋内有三花,双手把财抓”,究竟是哪“三花”,可信吗
俗语“坟前不种三”,是哪3种植物?丧葬讲究都有哪些?
花草“三不送”,送了变仇人,送花有讲究,老祖宗说的话有道理
鲜花屋中放,花旺人不旺,老祖宗留下的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老话说“家有3种花,旺人又旺家”说的是哪3种花?有什么说法?
“三花不送人,送了变仇人”,哪三种花不能送给别人?有道理吗?
老人说“家有4植物,人越过越富”,哪4种植物?家里挂画有道理吗
老话:“屋内有三花,双手把财抓”,是指哪三花?你家里有吗?
网址: “坟旁生三树,人旺家财富”,是哪三种树?老祖宗说的有道理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53283.html
上一篇: 鄂西土家喜庆风俗之年俗(连载三) |
下一篇: 胸有成竹的来历【范文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