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植物界全系列】鸭跖草目—鸭跖草科:聚花草

【植物界全系列】鸭跖草目—鸭跖草科:聚花草


鸭跖草目—鸭跖草科(中):聚花草

4.假紫万年青属

假紫万年青属(学名:Belosynapsis)是鸭跖草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匍匐草本植物。该属共有4种,分布于亚洲南部。我国南部产1种。



(1)形态特征

多年生匍匐草本,具很长的根状茎。蝎尾状聚伞花序有花数朵(稀单朵),顶生或腋生,具短的总梗,总苞片叶状,而不为佛焰苞状。萼片3枚,分离,仅基部稍连合。

花瓣3枚,分离。雄蕊6枚,全育,分离而等长,花丝被绵毛。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2枚。蒴果椭圆状,具3沟。种子每室1-2颗,垒置,具网纹,种脐点状,胚盖位于顶端。与Cyanotis不同在于本属总苞片非佛焰苞状,也非覆瓦状排列,具有附生或石生的习性,特别是本属花瓣完全分离,而不连合。

(2)假紫万年青

假紫万年青(学名:Belosynapsis ciliata),又名毛叶鸭舌疝,为鸭跖草科假紫万年青属的植物。生于海拔2 300米以下的林中石上。

分布于台湾、广东(新兴)、香港、海南(保亭、琼海、陵水、琼中、白沙、东方)、广西(容县、龙州)、云南(勐仑)。日本经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至印度、巴布亚新几内亚也有分布。

5.锦竹草属

锦竹草属(学名:Callisia),是鸭跖草科下的一个属。属名Callisia源于希腊语kallos,意为“美丽”。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匍匐,形成垫状,多分枝,节生根。叶2列,沿花枝渐小;叶片卵形或披针形,长1-4厘米,宽0.6-1.2厘米,边缘和顶端粗糙,余光滑无毛,基部抱茎,近心形或钝,先端渐尖。蝎尾状聚伞花序稀单生,常成对,无梗,在茎顶腋生,集成密花序。

花两性或雄性;萼片绿色,条状长圆形,长3-4厘米,沿中脉被长硬毛,边缘干膜质;花瓣白色,披针形,3-6毫米;雄蕊3,花丝长,伸出,药隔宽三角形;子房长圆形,不明显3棱,2室,顶端有长柔毛,每室2胚珠,花柱丝状,柱头画笔状。蒴果长圆形,长约1.5毫米,2月裂。种子每爿2粒,棕色,长约1毫米,多皱。染色体2n=12。

(2)铺地锦竹草

铺地锦竹草(学名:Callisia repens)又名洋竹草,为鸭跖草科锦竹草属下的一个种。原产于美国至阿根廷,在中国华南地区及香港一带已归化。

①生长环境

常生于屋顶上。喜温暖、湿润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耐贫瘠、耐旱、耐高温。生长适温约20-28℃。夏季能耐45℃高温,冬季-4℃仍能存活。在夏季7至8月的高温和冬季1月的低温时期,只有最上层茎叶会出现枯黄,下层仍然保持鲜绿。

②主要价值

铺地锦竹草适应性强,覆盖地面效果好,繁殖容易,扩展能力强,病虫害少,建坪与养护费用低,而且须根系浅,对楼板无破坏作用,是屋顶绿化的理想地被植物。铺地锦竹草应用于屋顶绿化,具有蓄水、降温、增加湿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从而间接达到节能降耗的功效。对削弱城市噪音、缓解大气浮尘,以及防治城市内涝、节流、储水等海绵城市建设活动,也具有积极作用。

除用于屋顶绿化外,还可以植于路边、坡地、水塘边、池畔等做地被植物。

6.蓝耳草属

蓝耳草属(学名:Cyanotis)是鸭跖草科下的一个属,为草本植物。该属共有约30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中国有篮耳草等4种,产西南部至东南部,南部最盛。



(1)形态特征

直立或匍匐草本。叶通常线形,少数为长矩圆形。蝎尾状聚伞花序无总梗,为佛焰苞状总苞片所托。苞片镰刀状弯曲,覆瓦状排列,成2列。花无梗,整齐。萼片3枚,几乎分离或仅基部连合。花瓣长,中部连合成筒,两端分离。雄蕊6枚全育,同形,花丝被念珠状长绒毛,极稀无毛;子房3室,每室有两个胚珠。蒴果3室,3爿裂,每室1-2颗种子。种子柱状金字塔形,种脐圆形,位于两种子接触处,而胚盖位于另一端。

(2)蓝耳草

蓝耳草(学名:Cyanotis vaga)是鸭跖草科蓝耳草属的植物。

①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台湾、广东(广州)、香港、海南(东方)、贵州(清镇、兴仁、兴义)、四川(南川、甘洛、洪溪、美姑、越西、石棉、西昌、普格、会理、木里)、云南(屏边、保山、凤庆、昆明、嵩明、大理、鹤庆、碧江、片马、兰坪)、西藏(聂拉木、珠穆朗玛峰北坡附近的绒辖河谷、亚东、错那),尼泊尔、印度至越南、老挝、柬埔寨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3 300米以下的疏林下或山坡草地。多栽于园边、地头等空地。生长适用性较强,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质土壤为佳。涝洼地,重粘土不宜栽培。

②主要价值

根(露水草):补虚,除湿,舒筋活络。用于虚热不退,水肿,风湿关节痛,湿疹;外用于中耳炎,脚癣。

7.网籽草属

网籽草属(学名:Dictyospermum)是鸭跖草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约1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产2种。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聚伞花序多花,组成顶生的圆锥花序或簇生于总苞片腋内;萼片和花瓣各3枚,分离;能育雄蕊位于后方,3或2枚,退化雄蕊2或3枚,顶端2裂,横叉开;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1枚;蒴果圆球形,略具3棱,果皮硬壳质而有光泽;种子具网纹或不。

(2)网籽草

网籽草(学名:Dictyospermum conspicuum)是鸭跖草科网籽草属的植物。生于海拔1 200米以下的山谷林下或沟谷阴湿处。产海南(万宁、儋县、白沙、陵水、保亭、崖县)、云南(景洪?)。印度至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

8.聚花草属

聚花草属(学名:Floscopa)是鸭跖草科下的一个属,为半藤状或直立草本植物。该属共有15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聚花草等2种,我国西南部至台湾亦产之。

属名Floscopa源于拉丁语flos(花)和scopa(节)的合成词,指节上开花。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聚伞花序多个,组成单圆锥花序或复圆锥花序,圆锥花序顶生,或兼腋生于茎顶端的叶中,常在茎顶端呈扫帚状。苞片常小;萼片3枚,分离,圆形或椭圆形,稍呈舟状,革质,宿存;花瓣3枚,分离,倒卵状椭圆形,无柄或有短爪,稍长于萼片;雄蕊6枚,全育而相等,花丝无毛,药室连合,下部稍叉开,椭圆状;子房具极短之柄,2室,稍扁,无毛,每室具1颗胚珠。蒴果小,稍扁,每面有一条沟槽,2室,每室具1种子,室背2爿裂,果皮壳质,光滑而有光泽。种子半球状,半椭圆状,种脐条状,位于腹面,胚盖位于背面。

(2)聚花草

聚花草(学名:Floscopa scandens),是鸭跖草科聚花草属的植物。



①生长环境

聚花草喜光照充足,对阳光和水深适应性较强,在湿地亦可生长,但是叶片及其他部位腺毛明显增多,水生者较少 [4] 。其在15℃-28℃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喜稍黏质土壤。生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水边、山沟边草地、谷地、沟渠水边、浅水处、水塘、林下积水湿地。

②分布范围

分布于亚洲热带、大洋洲热带;在中国分布于浙江南部(龙泉)、福建( 厦门、将乐、德化、云霄、南靖、南平、顺昌、龙岩、连城)、江西(信丰、上犹、龙南、宁都、兴国、会昌、寻乌、石城、瑞金、遂川、广昌、玉山、德兴、南丰)、湖南(雪峰山、新宁、宜章、东安、洪江)、广东(广州、从化、仁化、新丰、乐昌、南雄、深圳、台山、恩平、信宜、肇庆、怀集、连平、和平、清远、英德)、广西(南宁、武鸣、上林、融水、阳朔、临桂、兴安、龙胜、平乐、恭城、苍梧、腾县、浦北、平南、玉林、博白、百色、田林、贺州、昭平、金秀、宁明、龙州)、海南(三亚、儋州、万宁、澄迈、白沙、保亭)、重庆、云南(屏边、河口、西畴、西双版纳、景洪、勐腊、双江、临沧、贡山独龙江)、四川(峨眉、永川)、西藏(墨脱)、台湾、香港。

③主要价值

观赏:聚花草习性强健,易栽培,茎不分枝,匍匐生长,叶形似竹叶,花类帚状,一簇一簇,或蓝或紫,开花繁盛,可栽于公园水榭旁、人工湖周边湿地或浅水带、绿地的水体绿化,室内盆栽亦可,别具幽雅娴静之美。

经济:聚花草花较小可用于制作艺术贺卡。

药用:聚花草于夏、秋季采收,连根拔起,洗净,晒干或鲜用。全草药用。苦凉。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消炎、活血,可治疮疖肿毒、淋巴结肿大、急性肾炎、水肿、内伤、目赤肿痛。

④保护现状

聚花草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9.水竹叶属

水竹叶属(学名:Murdannia)是鸭跖草科下的一个属,为草本植物。该属共有约50种,分布于东半球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有20种,大多数产南方,个别种达到长江以北。

属名Murdannia为纪念萨哈兰普植物园标本馆植物收集及保存工作者Munshi Murdan Ali而命名。

(1)形态特征

多年生(少一年生)草本,通常具狭长、带状的叶子,许多种的主茎不育而叶密集呈莲座状,许多种的根纺锤状加粗。茎花葶状或否。蝎尾状聚伞花序单生或复出而组成圆锥花序,有时缩短为头状,有时退化为单花;萼片3枚,浅舟状;花瓣3枚,分离,近于相等;能育雄蕊3枚,对萼,有时其中1枚(更稀2枚)败育;退化雄蕊3枚(稀仅2枚、1枚或无),对瓣,顶端钝而不裂,戟状2浅裂或3全裂,花丝有毛或无毛;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1至数颗。蒴果3室,室背3爿裂,每室有种子2至数颗,极少一颗,排成1或2列。种脐点状,胚盖位于背侧面,具各式纹饰。

(2)水竹叶

水竹叶(学名:Murdannia triquetra)是鸭跖草科水竹叶属的植物。生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水稻田边或水沟、池沼、池塘和其它阴湿地方。

①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凤庆、屏边)、四川(天全、峨眉山、合江、万源、南川)、贵州(梵净山)、广西(石龙、临桂)、海南(五指山)、广东(广州、连县、翁源、大埔)、湖南(东安、南岳、雪峰山、淑浦)、湖北(咸丰、恩施、利川)、陕西(南郑)、河南南部(鸡公山)、山东(牟平)、江苏(苏州)、安徽(舒城、岳西、祁门)、江西(普遍)、浙江(杭州、昌化)、福建(连城)、台湾(新店)。印度至越南、老挝、柬埔寨也有分布。

②主要价值

水竹叶蛋白质含量颇高,鲜草含蛋白质2.8%,可作用饲料,幼嫩茎叶可供食用,全草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之效,亦可治蛇虫咬伤。

10.杜若属

杜若属(学名:Pollia)是鸭跖草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16种,分布于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有7种,见于长江流域以南。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走茎或根状茎。茎近于直立,通常不分枝。

圆锥花序顶生,粗大而坚挺,或披散成伞状。蝎尾状聚伞花序有花数朵;总苞片下部的近叶状,上部的很小;苞片膜质,抱花序轴;萼片3枚,分离,椭圆形,中间凹入而稍呈舟状,常宿存;花瓣3枚,分离,卵圆形,有时具短爪;雄蕊6枚,全育,近相等或3枚较小,或仅前方(远轴面)3枚能育而另3枚不育,药室长圆形,不育雄蕊的花药三角状披针形或戟形;全部花丝无毛;子房无柄,3室,卵状,每室有胚珠5-10(稀2-1)个。

果实不裂,浆果状,果皮黑色或蓝黑色,薄而多少有光泽,3室,每室有种子5-8颗(少2-1)。

种子多在果室中排成2列,稍扁而多角形,种脐在腹面,点状,胚盖在背面。

(2)杜若

杜若(学名:Pollia japonica)是鸭跖草科杜若属的植物。

①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台湾、福建、浙江、安徽南部(黄山、休宁)、江西、湖北西南部(宣恩、来凤)、湖南、广东北部(大埔、和平、南雄、英德、仁化、乳源、阳山、连县)、广西(大苗山、龙胜、三江、全州、武鸣、来宾、天峨、岭溪、宜山、金秀、贺县、凌云、罗城)、贵州(梵净山、凯里、榕江、独山、兴仁)、四川东南部(彭水、重庆缙云山);日本、朝鲜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1200米以下的山谷林下。

②主要价值

杜若植株高大,株丛茂密,绿叶浓荫,观赏价值较高,属于优良的林下地被植物,也可用于盆栽观赏,药用可疏风消肿、理气治痛。治蛇、虫咬伤及腰痛。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相关知识

【植物界全系列】鸭跖草目—鸭跖草科:鸭跖草
【植物界全系列】鸭跖草目—鸭跖草科:紫露草
鸭跖草科:鸭跖草花
​经期能吃鸭跖草吗
紫竹梅和鸭跖草
紫鸭跖草
中国传统色:鸭跖草蓝
花叶鸭跖草图片及养殖方法
鸭跖草
日日有好花(植物学习笔记):鸭跖草科

网址: 【植物界全系列】鸭跖草目—鸭跖草科:聚花草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6373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9.26校园植物采集
下一篇: 我的科学探究之旅——制作植物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