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梦 是结在树上的果实]——徐刚和他的“丙灵扶贫模式”

[梦 是结在树上的果实]——徐刚和他的“丙灵扶贫模式”

第一书记蒲捷(右)与徐刚、雷海春(中)研究规划

鱼塘堤坝垮塌,徐刚带领村民下水治理 丙灵村供图

徐刚在果园,看着沃柑丰收喜笑颜开

2015年10月,已经在外打工多年并事业有成的徐刚回到故乡简阳市禾丰镇丙灵村,流转土地2400亩,带领乡邻们经营种植黄金柚,养殖高端淡水鲈鱼、桂花鱼等,带动禾丰镇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群众一起发展致富,在脱贫攻坚战役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开创了富有特色的“丙灵扶贫模式”,他也因此荣获2017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奋进奖”。

誓让家乡结金果

2018年12月18日清晨。若有若无的雨丝乱飞。透过薄雾,坐落在红壤丘陵间的简阳市禾丰镇丙灵村逐渐从睡梦中苏醒。盈聚在黄杨、柏树、麻柳、毛竹上的夜露,在日光下苍翠欲滴。水泥路右侧是蜿蜒而下的十几口鱼塘,左侧是山坡,宽叶的油菜、牛皮菜、青菜与柚子树一直蔓延到坡顶。沿冲沟上分布的几十幢村舍白墙红线,宛若仙居……橘树上的柑橘单个重量在400克左右,均套有保护袋,偶尔有几个落地的,露出一抹金红,鸟儿起起落落,似乎要把这个金果带到天上!

村口有一座青砖白线的高大牌坊,上书“呈祥农庄”四个金字。因为我迷路了,徐刚就站在牌坊下等我。他个子不高,短发,瘦削,只穿了一件高领内衣加西服,与我握手,滚烫而有力。他的眼神很沉静,看不透,但有萦萦而起的暖意,一望即知是颇有经历的人。不远处有一面硕大的显示屏,播放着中央台节目。他挥了一下手臂:“这些村舍、道路、鱼塘、蔬菜地、果园,我是事必躬亲,参与了全部规划与实施。”

我问他丙灵村地名的来历。他随口而答:“相传明末大西军来到这一带,把周边41座庙宇、道观的塑像集中到了村里的关帝庙堆放,张献忠崇拜关羽和张飞,所以这些塑像得以保存下来。当时称‘并灵’,后来人们发现庙小神多,镇不住,遂用通火的‘丙’字替代,这就是村名的来历。”看得出,他对丙灵村的一草一木都很留意。

早在2008年,徐刚就获得了“厦门十佳优秀务工青年”的称号,后来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总经理。一人在外省干得风生水起,年薪百万,夫妻合力打拼,已在侨乡厦门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交际圈,为什么要回乡?徐刚转过身:“我给你讲个真实的故事……”

徐刚19岁那年,因为一次意外事故,父母双双离世。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徐刚熬过了那段无比艰难的岁月。回乡创业,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一直是徐刚的梦想。问题在于,他当时缺乏对于丘陵地带的深度研究。那块土地最适合种植什么?而且必须还要考虑到村民是否有积极性参与。比如,你要在那里进行芯片研发或虫草种植,现实吗?徐刚决定首先找一个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与丙灵村差不多的地方,试验一下。

蒲江县长秋山古名岢幕山,亦称总岗山,是蒲江与名山、丹棱、邛崃、彭山的界山。当地因为封闭,外出务工成为常态,以前不少村民甚至娶不到老婆。2010年年初,徐刚与朋友合资在成都市蒲江县长秋山建立了两个项目,一个是包装印刷有限公司,一个是起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几年打拼,产品营销是徐刚的强项,他盯住了攀西出产的芒果、石榴等特色水果,营销获得了巨大效益。工人的年收入在18000元左右。两个企业就像凤凰的双翼,在市场风浪里逐渐羽翼丰满。

2012年的一天早晨,在包装厂上班的54名本地村民齐刷刷没有来上班。怪了!上午终于来了一名工人找到徐刚:“我是大家选出的代表,特别来告辞。今年因为村里的‘丑柑’大丰收,收购价12元一斤,一亩地可以收入六七万元,所以大家全部忙于售卖,实在对不住你这几年的关心……本月的工资我们也不要了!”

这是徐刚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事情,如遭雷击。对于柑橘,他自认为很了解,因为丙灵村一带除了种植红苕、玉米,柑橘种植是传统产业,但几毛钱一斤的柑橘无人问津,堆在坝子里腐烂,人们一筹莫展。这些家乡印象让徐刚记忆犹新。柑橘丰收竟然可以让村民放弃包装厂的工作,看起来,自己并不懂柑橘。

他再也坐不住了。

他请四川农业大学土壤专业的徐教授对丙灵村的气候、水源、土壤等进行了一番考察,调研的结果是:丙灵村无霜期一年长达330天,常年温度在17℃,降雨一年600—800毫米,土壤为弱碱性土质。龙泉山的水蜜桃闻名遐迩,简阳市也有不少种植户跟进。徐刚请专家把龙泉山山顶与山脚的水蜜桃进行分析对比,发现水蜜桃的品质随海拔的下降而下降,就别说海拔更低的丙灵村了。

徐刚夫妇开始奔波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安徽、海南等地考察、调研,最终选定了适合简阳季候特性的橘与柚。黄金蜜柚在全国属新品种,种植面积不足10000亩,市场价值高,果品供不应求。“买回100棵拇指粗细的柚子母树,就花了30多万。”徐刚说。其实,这两年不见收益的调研、选种、考察、学习,他投入了600多万元。

2015年徐刚在蒲江县嫁接出四五千根嫩苗,全部成活。第二年又嫁接出3万多根,准备引种到丙灵村。眼看一切就绪,徐刚有天对雷海春说,我们把外面的房子全都卖了吧。雷海春忍无可忍,终于毛了。

在丙灵村党支部办公室里,谈起这段风波,雷海春显得有些腼腆:“我爸是建筑承包商,我算‘富二代’吧,从小生活在舒适的环境里。与徐刚一起打拼我没有怨言,但我们从农村好不容易奋斗出来,现在年纪轻轻又要回去当农民。我给他讲,你敢卖房子,回到那个连条路都没有的山旮旯去,老子就跟你离婚!”

徐刚说,那好!我们回去看看总可以吧。当时的丙灵村,只有一条泥巴路。当雷海春的皮鞋粘满黄泥,举步维艰地走到丙灵村村口,有的村民倒来了开水,有的捧来几把花生,细心的人甚至给了她一根竹签,用来刮掉鞋底的泥巴。当时全村1624人,老人、小孩就达到709人。60岁以下的劳动力95%外出打工了,围着徐刚夫妇的,就是这一帮满脸皱纹的老人、赤脚奔跑的娃娃。徐刚眼圈红了,转过身去抹泪……

雷海春说:“我看到了一种源源不尽的善意从他们眼里流淌出来。他们不说什么,但眼光里明显还有期盼……我是直性子,思考了几天,终于对徐刚说,我们搬回去吧!他一愣,反应过来后,狂喜之下一把就将我举了起来……”

脱贫、扶志、弘正气

徐刚生于斯、长于斯,他太了解村民了。

以前,为了一根倒入别人土地里的竹子,两家人就可能大动干戈。为什么?徐刚说:“这是贫穷所致,是贫困遮蔽了农民的善良。脱贫攻坚战役目的是彻底解决困扰中国农民数千年的贫困,共同致富奔小康,那么,如果不彻底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一切扶贫工作,就容易流于等、拿、要。等脱贫工作完成了,村民又可能返贫。”

徐刚首先要让村民“看到利润”。

2015年9月,经过充分准备,徐刚正式启动实施他的回乡发展计划,自筹资金300万元,承包土地300亩种植黄金蜜柚,并在禾丰镇丙灵村成立了“碑垭口黄金柚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合作社为平台共同推进群众脱贫致富。合作社种植黄金柚养殖淡水鲈鱼、桂花鱼、中华胭脂鱼,是一个“长短结合”“种养一体”的多元化农村经济组织,以合作社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脱贫。

资金有了、土地流转了、合作社成立了,但徐刚还是高兴不起来。丙灵村几十户贫困户没有一户加入合作社,只有十几户非贫困户加入了,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他苦苦思考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村民为什么不加入合作社?经多方了解,他找到了原因:一是丙灵村是一个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的乡村,群众对新型农业不了解,担心丢掉传统农业会减少收入,本身已贫困,到时候会雪上加霜;二是对新型农业管理无技术保障、无资金投入、无管理经验、无市场销售渠道;三是大部分贫困户是因病致贫缺乏劳动力,更没有发展资金。

徐刚决定用实际行动打消村民的疑虑。他认为只有走出去参观学习,带回先进的发展理念、思维观念,才会真正改变老百姓的发展观念。他自己出资,先后组织丙灵村贫困户9次去蒲江县参观学习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又聘请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团队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进行细致指导;为解决村民的销售顾虑,他带营销团队到成都各大蔬菜、粮食交易市场考察,找销售对象,并把农业加工企业引进,让老百姓在自家门口完成销售。2016年,尚未挂果的林下种植蔬菜收益20万元、养殖鲈鱼、桂花鱼获利40万元,初试成果得到村民的认可,全村116户346人贫困户全部加入了合作社。

如果说,合作社模式仅仅体现了公司+农户的结合,徐刚还有全新的管理理念。

丙灵村曾经是四川省定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近年来通过创新模式,实现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在这一过程之中,村民之间也难免会有矛盾摩擦。

有一天,老党员杨坤贤向徐刚建议,应该在村里设立老党员工作室,在脱贫攻坚战里发挥他们的余热。徐刚深知这些老党员的威信,立即设立了老党员工作室。成都市委组织部闻讯后,还倡议设立了成都市第一个在农村建立的“蓉城金秋”志愿服务小队。

徐刚种植的2000多亩黄金蜜柚,3年就可以挂果,均由村民管理。标准不是公司单方面制定的,而是由老党员工作室参与其中的评议。比如,村民在获得每年4000元收入的同时,亩产达到7000斤的,按照8000斤计算,可以有3万元左右的总收入;如果次果达到5%的,第二年要收回管理权;甚至针对严重不尽孝的村民员工,会扣除部分工资收入支付给老人……这些评议,均由老党员工作室来民主评议。

他们针对每一户村民的评议,颁发“勤俭持家”“孝道之家”“致富能手”等二十几种牌匾,如果发生斗殴、赌博等事端,屡教不改的,将予摘牌。徐刚意识到,面子与尊严被农村人看得很重,当一个人因为三心二意、疏于管理造成收入减少,而邻居们却接连芝麻开花、喜笑颜开,甚至自己家被摘牌了,没人受得了这样的刺激。这些举措极大地调动了村民提高生产的积极性,变单纯的打工、售卖农产品给公司为人人参与其中的生产、管理,还捍卫了一方水土的社会治安与孝道伦理。更为重要的是,党群关系再次恢复到了一种水乳交融的亲密状态。来自简阳市禾丰镇派出所的汪钟,目前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他对我讲:“近几年来,丙灵村没有一起重大刑事案件,连报案的事情也极少。”

丙灵村的经济与老党员评议方式产生了群体效应。村里有3位杀猪匠,主动找到徐刚承诺,“村里贫困的老人,一年的肉我们全包了。”村妇联主任杨庭秀提出,村妇联为75岁以上的96位老人义务做饭。脱贫、扶志、弘正气,一种簇新的风尚宛如阵阵山风,荡涤尘埃,吹暖了丙灵村每一位村民的心田。

在记者看来,这样的公司加合作社,这样的公司、村支部、老党员工作室的密切协作方式,在伟大的脱贫攻坚战役中,无疑开创了一种“丙灵扶贫模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徐刚最清楚的是,说一千道一万,如果村民的收入没有实实在在增加,或者增加了一两年又回落了,那么一切都会沦为说教。销售固然是他的强项,他平时总在村里转悠,关注果园、鱼塘的细微变化,那才是村民的命根子啊。

来源:成都日报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植物以动漫角色命名 紫薇新品种取名“灵梦”火了
巴旦木是什么树上的果实?
巴旦木是什么树上的果实
山东青州:弥河镇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承德打造“中药材花海”旅游扶贫示范区
讲述关员自己的故事 | 徐工和他的“危”观世界
全社会参与扶贫氛围越来越浓厚
发挥中医药优势,打造定点扶贫的五寨模式
巴旦木是什么树上结的果实?什么是巴旦木?
80后小时候吃过的树上长的果实 你还记得吗?

网址: [梦 是结在树上的果实]——徐刚和他的“丙灵扶贫模式”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7940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长在树上的绣球花,开花成团花色洁
下一篇: 结在树上的普通果实,长在亚洲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