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根雕文化艺术阅微

根雕文化艺术阅微

□ 冉昌龙  根雕艺术是中国雕刻艺术万花丛中的一个类别,恢宏画卷中的一朵浪花。本文侧重就埋藏在中国广袤大地里的乌木和星罗棋布般遗存在自然界的各种根材的雕刻艺术、传承发展,谈点粗浅看法。

根雕艺术的发展历程与制作工艺
  根雕艺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根雕艺术起源于远古,立言于春秋,发展于魏晋,兴盛于唐宋,移情于明清,全盛于当今。
  最早发现于湖北省荆州“马山一号”楚墓的“辟邪”,就是一具战国时期的“镇墓神兽”。该作品具有非常浓厚的艺术特色,其根塑包含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如雀、蝉、蛙、蛇等。隋唐时期,根雕演变为民间生活用具,如笔筒、烟斗、佛柄、抓背、杖头等,使得根雕更贴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到了宋元时期,根雕艺术被引进于佛教佛像当中,在石窟庙宇中出现了大量的根雕佛祖像。明清两代是根雕发展的兴盛阶段,其根雕水平相当成熟,涌现了许多精品佳作和高超艺人。遗憾的是,到了民国时期,因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根雕逐渐没落,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将沉寂多年的根雕艺术再次唤醒,并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根雕文化艺术及其产业的巅峰时期。时下,中华大地根雕文化艺术产业风起云涌,精品佳作层出不穷,各种形式的根雕作品广泛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了居家美化、场所展示的宠儿。
  根雕根材天然生成,并不十全十美,或凹凸疤节,或扭曲迂回,或残缺洞窟……但是,在人们的审美视野里,越发表现出残而不废、缺而不亏、奇而不怪的特色。正是这种奇异局限,似与不似的物态,引发了人们巧藉天然的创作灵感,使每一件作品集自然之美、造化之妙,将人类智慧与自然奇妙结合,进而形成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震撼艺术门类。根雕艺术以集稀、奇、古、怪、妙、绝和漏、透、瘦、皱、韵的艺术特点于一体,化腐朽为神奇,给人以心驰神往、陶醉其中的美妙享受。
  根雕艺术不仅是一种形象艺术,更是一种心境艺术,心境艺术是欣赏根雕艺术的最高境界。欣赏根雕的过程并不仅仅是以目视形,而是以心蕴神,进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透过千奇百怪的根雕,悟出宇宙自然的神奇多姿,以充实脑海、丰富心灵,探索天然艺术妙趣横生的自然本质。

根雕艺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红木文化的迅猛发展,根雕艺术也随之在国内掀起了一场热潮。在这一大潮中,我国特色鲜明且年代久远的根雕艺术作品,很快受到国内外相关人士的广泛关注。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浙江东阳木雕就以其精湛的工艺,率先走进欧洲,受到了英、法等国爱好者的热捧,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在根雕艺术创作上,我国的艺术家们既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自然界中各种可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提炼、升华,同时又保留我国的传统艺术美德,将作品赋予一定的民间情怀和生活情感。经过不断地探索、创新和丰富文化内涵,我国产生了大批独具特色的根雕艺术杰作。如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心愿等十多位国内顶尖雕刻艺人,历时六百多天,在一根长三十多米、直径两米多的巨型乌木上,精心雕凿的宏篇巨作“清明上河图”,该作品仅人物造型就达八百多位,亭台楼阁三十多间,大小船只二十八条,码头、街市、郊野、无不纤毫毕现、栩栩如生。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有的艺术家已经不满足于泛泛而雕,以及循规蹈矩的后期漆蜡制作,他们大胆尝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根雕打造成具有青铜效果的作品,用青铜色的染料有规律地反复涂抹,使根雕极具光泽和另类观感,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还有的艺术家将根雕形状打造成像陶瓷类的文化物品,使根雕作品更具历史文化色彩和底蕴。更有艺术家将绘画艺术与根雕艺术相结合,在根雕上雕刻绘制各种画像,创作出空灵、动感的艺术佳作。
  四川是金丝楠、黄杨木、红豆杉、鸡翅木、崖柏等名贵树木主要产地,是乌木大省。自贡地处沱江流域,并距离金沙江、嘉陵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不远,乌木、根材资源丰富。近年来,自贡根雕文化艺术及其产业迅速发展,吸引了浙江、福建、云南等根雕大省的根雕艺人投资兴业,也涌现了一批本土艺人从事根雕文化艺术探索及根雕产品制作,还造就了一大批根雕收藏爱好者。
  目前,全国各地根雕制作、收藏、展销活动日趋活跃,根雕艺术发展势头方兴未艾,其文化艺术效应正在强力显现。

相关知识

根雕报价详细介绍
华龙徽雕:根雕艺术作品“蝴蝶兰”
最具欣赏价值的根雕艺术品欣赏
2019盆景根雕雅石艺术展今开展
“穿阅”花城书房 品读文创书香
槐根雕的艺术特色
关于加大扶持竹根雕艺术创作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
【阅阅】纸质鲜花 手工diy教程
美文心阅:秋海棠
郑宝根:对竹根雕佳作产生的思考 – 根盆网

网址: 根雕文化艺术阅微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8798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秦巴老艺——民间手工技艺篇之三:
下一篇: 根雕根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