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手工技艺篇 之四
拍摄年代:2013-2014
- 谭荣志作品 ① -
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加工处理,“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地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形象的手工技艺。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
- 谭荣志作品 ② -
- 谭荣志作品 ③ -
- 谭荣志作品 ④ -
根雕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之河中,是一门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的艺术门类。它在创作中巧藉自然,妙施雕琢,以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技法营造神奇的艺术境界,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完美的结合。根据考古发现,古人不仅采用木、玉、骨、石以及贝壳等物制作装饰品,同时也采用树根或竹根制作装饰品。1982年,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战国时代的根雕作品“辟邪”,作为镇墓兽的这件根雕作品,虎头龙身,四足雕有蛇、雀、蛙、蝉等纹样,富有动势,显示出两千三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根雕艺术品已达到了自然形态和人工雕琢巧妙结合的水平。南北朝时期,已出现了不少利用树根制作的杖头、笔筒、佛柄、抓背、烟斗等实用品和家具。隋、唐以后,根雕不仅在民间普遍流传,同时也得到皇室贵族的青睐,据《新唐书?李泌传》记载:“泌尝取松樛枝以隐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说的是唐时邺官李泌采用天然树根,制作龙形抓背献给皇帝一事。韩愈在《题木居士》中有“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的诗句。诗中的“木居士”,就是一件被视作“神佛”形象的根艺作品。宋、元时期,根的艺术不仅在宫廷和民间流行发展,同时还出现在石窟、庙宇之中。这些根雕佛像,可与泥塑、石雕的媲美。
- 谭荣志正在精心设计他的新作《关公显圣》2013年11月·房县城关 -
- 竹山县上庸镇村民陈文海,自幼学得一门木匠手艺,酷爱根雕。2010年从深河乡举家搬迁到上庸镇,现在主要靠根雕手艺发家致富。2014年5月·竹山县上庸镇 -
根艺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从选材、造型、构思和制作,直到命名,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琢磨方可完成。
- 房县民间木根雕刻大师谭荣志,从事雕刻设计数十年,具有较深的美术功底和造型能力。他的以武当题材的木雕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省级工艺大奖。是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2013年11月·房县城关镇 -
选材是根雕制作的第一步。用材必须选择材质坚硬、木质细腻、木性稳定、不蛀不朽、不易裂变、能长久保存的树种,如黄杨、檀木、榉木、柏木、榆木等都是根艺造型的上好材质品种。被淤泥淹没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经数百年碳化形成的古老阴沉根木,其质坚几乎接近化石,更是根艺的佳材。
- 陈文海根雕作品《纵横四海》2014年5月·竹山县上庸镇 -
- 陈文海根雕作品《一飞冲天》2014年5月·竹山县上庸镇 -
- 陈文海根雕作品《圣人》2014年5月·竹山县上庸镇 -
材质方面以前仅限于在木板、树皮、葫芦等材质上烙绘,现在大胆采用宣纸、丝绢等材质,从而丰富了烙画这门艺术形式。
- 陈文海和他的大型根雕作品《浴火重生》2014年5月·竹山县上庸镇 -
根艺作品力求简约与神韵的结合,体现浓厚的人文底蕴,折射深邃的哲理光华,妙趣天成,立意深远,于无声处显神奇,具有丰富而清新的艺术表现力的感染力。深受各阶层人士的追捧与喜爱。
整理 | 洪鸿
排版 | 小龙
相关知识
【九佬十八匠】长阳民间传统手工技艺-花儿匠
即墨区姐妹花传承葫芦雕刻老手艺 被授予非遗技艺大师
雕刻艺术:雕漆
民间手工艺品 花瓶 花瓶 竹制 雕刻
桃源木雕:民间美术工艺的一朵奇葩
手工雕刻牡丹花的过程,简单好学易懂
技艺
2021上海DIY创意手工展
果蔬雕刻:走出国门的非遗技艺
插花花艺基础篇
网址: 秦巴老艺——民间手工技艺篇之三:木根雕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87988.html
上一篇: 长见识了!根雕,原来都是这样子制 |
下一篇: 根雕文化艺术阅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