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菇
期
春来农事忙。对于羊肚菌来讲,春季正是出菇的关键期,该期间在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一旦出现马虎,将有可能导致减产甚至栽培失败。小编今日将部分技术内容总结如下,供从业者参考。
1
如何有效刺激羊肚菌出菇?


当看到这些“报信菇”时,就代表着即将大量出菇
羊肚菌在浇施催菇水后3天左右形成原基,后续再过5-7天,原基长成2cm左右的幼菇。而幼菇发育至成菇,还需要20-30天左右。
2
出菇期间,温湿光气等如何控制?出菇
期需要追肥吗?
羊肚菌菌丝在经历了寒冷冬季后,随着气温的回升,棚室管理要注意“温湿光气”的协调控制。羊肚菌适宜出菇温度在8~15℃,需要适度光照。羊肚菌出菇和幼菇生长期,湿度不易过大,建议70~95%,较菌丝体生长期稍干。春季气温回升,需提前做好预防棚室高温的措施,如提高遮阳网密度或者增加层数等。出菇和幼菇管理期间,注意勤通风,天气较好、温度较高的情况下,通风6小时左右,低温或雨天通风时长最好控制在2个小时左右。注意:给予棚室通风和光照也间接调节温度和湿度。日常棚室棉被打开时间为:上午8~10点、下午3~5点。经过整晚呼吸代谢,通常早9~10点需通风换气约0.5~1.0小时。具体操作需要根据棚室特点和天气情况(如日照度、降雨或降雪等)做好调节控制。建议:对于食用菌栽培新手,棚室空间和地面要需放置温度计和湿度计,便于随时监测棚室温、湿度情况,如有条件还可配备CO2检测仪。微弱的散射光(15%~25%透光率)有助于羊肚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子实体发育过程中避免强光直射,易对子囊果造成灼伤,诱发畸形菇。一般情况下出菇期间不需要追肥,如为了加快出菇速度,提高羊肚菌产量和质量,可适当在菇床上撒一层草木灰,然后雾化喷水,或使用适量的钾肥进行喷洒,效果也不错。3
注意防控病虫害

4
羊肚菌为何出菇不均匀?
为什么在同一个棚内,同一天播的种,品种也一样,管理方法也一样,但出的菇却不均匀,有的地方菇大,有的地方菇小,有的地方密集,有的地方稀疏,甚至不出菇?对于这个问题,应从羊肚菌生长发育所需条件着手分析。众所周知,所有的食用菌生长发育都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也就是温光湿气等方面都要适宜。只要在湿度(土壤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温度、光照、空气、营养、PH值、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病虫害程度、菌种用量等方面稍有不同,都将造成羊肚菌出菇不均匀现象。而在实际种植当中,同一座大棚,有朝阳面和背阴面、迎风面与背风面,另外浇水、施肥、播种也不可能做到一致等等,这些方面都会导致环境差异化。羊肚菌作为子囊菌,与平菇、香菇等担子菌不同,羊肚菌的原基和幼菇相比于担子菌类的原基幼菇小很多,比针尖还要小,照相放大后肉眼才能看得清。如此微小的生命体,对环境条件,尤其是对土壤水分和空气相对湿度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稍有不适就会使原基形成、分化减少或不分化;幼菇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或死亡。其结果是:种菇不见菇。所以说,能为羊肚菌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提供适宜生活条件的,出菇就多,不能提供适宜生活条件的出菇就少。在其他生活条件和菌种完全相同的前提下,播种期早的、采用双膜的、营养欠缺的出菇早,播种期晚的、采用单膜或无膜的、氮源养分过剩的出菇晚。环境温度偏高(不是超高)的出菇早,环境温度偏低的出菇晚。即使在一个菌棚内,不同位置也有不同,一般来说,阴面与阳面,阳面为先;土壤温度适宜者为先,不适宜者(过干或过湿)为后;空气相对湿度适宜并相对稳定者(一般为菌棚中段)为先,不适宜不稳定者为后。就是如此一先一后,将有可能导致同一个菌棚内的不同位置表现为出菇多与出菇少、出菇与不出菇巨大差异。所谓设施栽培,就是利用栽培设施的功能,能够人为调控菌棚内的温、湿度、光照和通气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羊肚菌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生活条件,比较有把握实现顺利出菇和获得高产。所以说,设施越好,越容易高产。5
图解羊肚菌出菇期的5个阶段(点击
图片可进入阅读)
6
羊肚菌采收及剪柄技巧

相关知识
羊肚菌种植的出菇管理技术
羊肚菌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羊肚菌如何种植?羊肚菌高产种植核心技术
羊肚菌如何种植技术
北方羊肚菌设施大棚栽培技术:栽培管理技术细节
羊肚菌栽培技术分享
羊肚菌如何进行常规栽培,要掌握哪些种植技术,种植前景如何
平菇出菇期环境该如何调控?怎么防治不出菇和死菇?看完你就懂了
羊肚菌高产栽培前期工作准备及操作工艺
如何种植羊肚菌
网址: 如何有效刺激羊肚菌出菇?出菇期如何管理及防控病虫害?一文了解清楚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300897.html
| 上一篇: 羊肚菌栽培期间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
下一篇: 羊肚菌病虫害防治及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