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专业基础和实务初级生态学植物学第二部分专业技术知识第三部分知识产权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绿化专业基础和实务初级生态学植物学第二部分专业技术知识第三部分知识产权保护(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wd... 植物学 1、植物 基本类群 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等类群; 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和地衣,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称为低等植物;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都有根〔苔藓植物只有假根〕、茎、叶的分化,称为高等植物。 2、 植物细胞 细胞是构成植物有机体的根基,也是植物体进展生命活动的 基本单位。 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类型的细胞,既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协调一致,表达植物的整体性,又能相互独立,各有其特点。细胞的形状和大小虽
2、然不同,但它们的 基本构造是一样的,都是由细胞壁、原生质体和液泡三局部所组成。 植物细胞的 基本构造包括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大局部。 细胞壁——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 原生质体——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植物组织 细胞组织:具有一样生理功能和形态构造的细胞群,叫组织 植物组织是由形态构造相似、功能一样的一种或数种类型细胞组成的构造和功能单位。 根据其担负的主要功能不同和形态构造的特点可分为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 分生组织功能:具有持续性或周期性进展细胞分裂的能力,完成植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营养组织〔薄壁组织〕功能:同化、贮藏、吸
3、收和通气。 保护组织功能:覆盖于植物体表外,由一层至数层细胞组成,主要起保护作用。 机械组织功能:抗压、抗张、抗屈挠,稳固支持作用。 输导组织功能:长距离运输水分和溶于水中的各种物质。水分无机盐——导管管胞;同化产物——筛管筛胞 分泌组织功能:植物体重产生、贮藏、输导分泌物质的细胞或细胞组合。 4、高等植物 高等植物〔有胚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形态上有根〔苔藓植物只有假根〕、茎、叶的分化。 高等植物是由无数细胞所组成的完整有机体。细胞之间不仅有密切的联系,而且有一定的分化,在分化过程中,形成了各种组织。由多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的器官。
4、 5、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是概括生活史中形成种子的所有植物的一个大的分类。 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基本特征:1——体内有维管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2——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 6、植物的分类单位和植物的命名方法 植物分类所采用的方法是以植物进化过程中亲缘关系的远近进展分类。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不仅具有许多相似的形态构造,而且在代谢过程方面也有许多一样之处。 种是分类的 基本单位 界、门、纲、目、科、属、种。 植物的命名方法:属名+种名 7、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幼苗的形态与功能。 任何植物,全部生命活动周期都包含了两个方
5、面,一方面是它自身的存在,另一方面是保持种族的延续。种子植物从种子萌发,长出幼苗,经过不断的营养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花、结实、产生种子来繁衍后代。花、果实、种子是植物进展有性生殖的器官。繁殖是一切植物都具有的共同特征。 根、茎、叶执行着养料水分的吸收、运输、转化、合成等营养功能,成为营养器官。 花、果实、种子完成开花、结果、种子成熟的全部生殖过程,成为繁殖器官。 这些器官有机的结合为一整体,共同完成植物的新陈代谢及生长发育过程。 根:将植物体固定于土壤中,并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溶于水中的无机盐类;有些植物的根可以合成某些重要的物质;有些植物的根贮藏大量的养料或形成不定芽而具有繁殖作用
6、。 根的主要功能: 支持与固着植物体 吸收、输导与贮藏 合成多种有机物 分泌生长物质、核苷酸、酶等 定根〔主根、侧根〕、不定根三大类 直根系——一般双子叶植物 须根系——大局部单子叶植物 变态:支柱根、呼吸根、气生根(榕树) 茎:起支撑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茎的主要功能: 支持叶、芽、花、果 输导水、矿物质、光合作用产物 贮藏营养 地上茎变态:叶状茎、茎卷须、茎刺、肉质茎 地下茎变态:根状茎、块状茎、球茎、鳞茎 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有害气体等 单叶和复叶:在一个叶柄上生有一个叶片的叶叫单叶,复叶是生有两个以上的叶片的叶。 叶的组成:叶片、叶
7、柄、托叶 由三局部组成的叫完全叶,缺少其中任何局部的叫不完全叶 1.叶柄 2.托叶 3.叶片 4.叶基 5.叶尖 6.叶缘 7.中脉 8.侧脉 叶的主要功能: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气体交换 具有一定的吸收、分泌作用 少数植物营养繁殖 花:花是被子植物重要的繁殖器官。 被子植物的完全花由5个局部组成,即花柄、花托、花被〔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 花柄〔花梗〕 花托 花萼 花冠〔花瓣总称〕 雄蕊群〔花丝、花药〕 雌蕊群〔柱头、花柱、子房〕 花的主要功能: 花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有性
8、生殖器官,在花中形成有性生殖过程中的雌雄生殖细胞,并在花器官中完成受精,进一步形成果实和种子,以繁衍后代延续种族。 果实: 真果——单纯子房发育 假果——不只子房发育 单果、聚合果、聚花果 果实的主要功能: 发育过程中果皮保护种子 种子成熟后,有助于种子的散播 储藏营养为种子发芽提供养分 种子:种子植物主要特征是用种子繁衍后代,种子是植物界中构造最复杂、功能最完善的生殖器官。种子中的胚是植物的原始体,种子萌发后,胚发育为幼苗,最后长成大的植株,又开花、结果形成种子。 种子是种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 基本构造包含胚、胚乳、种皮。 种子的主要功能: 增加植物种的个体数量。通
9、过胚的发育产生新的植株,以繁衍后代延续种族。 是种子植物度过不良环境的有效构造形式 生态学 〔一〕生态学 基本概念 〔二〕生物与环境 〔三〕生物种群 〔四〕生物群落 〔五〕生态系统 了解: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开展、现代生态学的特点、环境、环境要素、生态因子、生态作用、生态适应;生态反作用;种群;种群生态学;生态入侵;生态对策、竞争、互利共生;生物群落物种多样化;群落演替;生态系统;食物链;生态效率;生物循环;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 基本概念及其功能,生态学前沿的理论及其应用。 熟悉:生态学主要研究对象;环境的功能及其特征;生态因子的分类;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生态因子的主
10、导作用;生物与环境相反作用的 基本形成;研究种群的意义;种群分布格局的类型;种群环境容纳量;群落 基本特征;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生态系统的构造;食物链的类型;生态金字塔的类型;生态系统的分类;生态效率的种类。 掌握:掌握现代生态学的特点和开展趋势;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 基本规律;生态学的 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环境与生物的生态关系;掌握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的 基本理论;生态对策的类型及特点;他感作用及其生态意义;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与掌握;岛屿生态理论在自然保护中的意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举例说明食物网复杂性与生态稳定性的关系;生
11、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特点。 1、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开展 概念:是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存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以及生物的存在状态的的一门学科。 开展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生态学建设前期:公元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之前。 第二阶段:生态学成长期——萌芽期、成长期、稳固和开展期:17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 第三阶段:现代生态学开展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 2、现代生态学的特点 1、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成为主流; 2、动物生态学和植物生态学融合; 3、系统理论得到广泛应用; 4、描述性科学开展到实验性科学; 5、研究对象继续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开展; 6、应用生态学迅速开展
12、。 3、现代生态学的开展趋势 ①运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研究手段的更新〕 数学、物理、化学和工程技术;电子计算机、高精度的分析测定技术;高分辨率的遥感仪器;地理信息系统先进技术和手段。 ②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加强横向联系的研究。〔研究范围的扩展〕 ③研究范畴从宏观、微观向两极逐渐深入。〔研究层次的开展〕 ④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 4、生态学主要研究对象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从分子到生物圈,从无机环境〔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到人与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5、环境、环境要素 环境:以生物为主体,生物体以外的所有自然
13、条件统称环境。 环境要素(环境基质):构成人类存在环境整体和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 基本组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6、环境的功能及其特征 环境的功能是指以相对稳定的有序构造构成的环境系统为人类和其他生命体的存在开展所提供的有意用途和相应价值。 包括空间功能、营养功能、调节功能 空间功能:在生物科学中,环境是生物的栖息、生长、繁衍地,且适合他们生长的需要; 营养功能:包含环境提供给人类和其他生物生长、繁衍所必需的各类营养物质及各类资源、能源; 调节功能:环境因素具有吸收、净化污染物的功能,使受到污染的环境得到恢复调解,与自净能力的有限性一致。 7、生
14、态因子概念、分类及作用 生态因子: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 生态因子的分类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通常分为5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可概括为非生物因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①气候因子:光、温度、湿度、空气、降水、风、气压、雷电。 ②土壤因子:土壤构造质地理化性质、土壤有机物和无机物、土壤生物。 ③地形因子:地貌、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经纬度等。 ④生物因子: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如种群内部的社会构造、领域、社会等级等,以及竞争、捕
15、食、寄生、共生。 ⑤人为因子:人类对生物和环境的各种作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改造、引种驯化和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危害。 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生物赖以存在的环境,不是个别因子,而是多个生态因子的综合。 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互相制约的。生态因子的作用只能在其他因子的配合下才能表现出来,即各生态因子综合作用于生物体。 环境因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生物对某一个极限因子的耐受限度会因为其他因子的改变而改变。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 生态因子的主导作用 环境中的生态因子具有等值性和不可替代性,但在不缺乏的情况下,一般有一种或一
16、种以上的生态因子,对生物体的存在和生态特性等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也称限制因子。 8、生态作用 各种生态因子对物种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地理分布等所起到的作用称为生态作用 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生态因子的等值性和不可替代性 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 生态因子的主导作用 9、生态适应与生态反作用 生态适应是指生物随着环境生态因子变化而改变自身形态、构造和生理生化特性,以便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生态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 生态反作用是指生物反过来对环境的影响和改变。 生态适应分两类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同环境 趋异适应——同物种不同环境
17、 10、种群和种群生态学 种群是在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和。 种群具有数量、空间、遗传、系统4个特征。 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空间特征:聚群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 遗传特征:基因库 系统特征:自组织自调节的系统,以特定生物种群为中心,以作用于该种群的全部环境因子为空间边界组成系统。 种群分布格局类型——均匀型、随机型、集群型 集群型分布形成原因:种子或幼体扩散,繁殖,物质环境变化,种间相互关系 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生物系统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内部成员之间、种群与其他种群之间、种群与栖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11、
18、生态入侵与生态对策 把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使当地生物存在受到严重影响的过程,叫做生态入侵。 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生活史,是生物适应于特定环境所具有的一系列生物学特性设计,人们把生物在存在斗争中获得存在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或生活史对策〔进化对策〕 12竞争与互利共生 竞争是生物为了利用有限的公共资源,相互之间所产生的不利或有害的影响。 资源利用性竞争和干预性竞争 互利指不同物种个体之间的互惠关系,可增加合作双方的适合度。 如果互利合作是通过自然结合方式共同存在的叫共生互利。 13、生物群落
19、物种多样化 生物多样性三个水平——遗传多样性、物质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群落层次上物种多样性的涵义——种的数目或丰富度;群落中种的均匀度;岛屿生物学地理学平衡理论。 14、群落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初级演替——在起初没有生命的地方开场发生的演替 次级演替——在原有群落消亡或受到严重破坏的地方开场演替 15、生态系统 基本概念及分类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由生物与非生物成分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循环和信息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具有一定构造和功能的一个生态复合体。 生态系统是开放的系统,具有构造特征、功能特征、空间特征,可以自动
20、调控和动态变化。 生态系统分类: 按生物划分:植物、动物、微生物、人类 按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划分:自然、半自然、人工复合 按环境性质划分:陆地、水域、湿地 任何生态系统总具有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畴, 基本组成包括各种生物和无机环境,它们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多种多样,生态系统的构造组成包括其成分和营养构造两方面。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作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各种生物。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及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消费者:肉食动物,植食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将死的有机体分
21、解成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归还到环境中供植物利用。 无机环境因子〔光、大气、热、水〕 生态系统至少包括1、3、4,从外界输入光能、水、营分和气体、通过内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把多余物质和能量等释放或输出,返回大气、土壤及水圈,所以生态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16、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由于取食和被食而形成的链锁关系,生物之间存在的这种连锁式食物传递关系称为食物链。 特征—— 十分一定律 环节数目4-5,不超过6个 越是顶端数量越少、生物量越小、能量越小 17、生态金字塔的类型 概念:指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 ①可采用生物量单位——生物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生
22、物总重量〕 ②可采用能量单位——能量金字塔〔各营养级固定能量〕 ③可采用数量单位——数量金字塔〔各营养级个体数量〕。 结论:①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向另一个营养级总是逐渐减少的。 ②数量和生物量,由于某些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可出现倒锥形金字塔,即依次递增 18岛屿生态理论在自然保护中的意义 一般说来,保护区面积越大,越能支持或“供养〞更多的物种数;面积小,支持的种数也少。但有两点需要说明:①建设保护区意味着出现了边缘生境,适应于边缘生境的种类受到额外的支持;②对于某些种类而言,小保护区比大保护区可能活得更好。 在同样面积下,一个大保护区好还是假设干个小保护区好,决定于:①假设每个小保
23、护区支持的都是一样的一些种,那么大保护区能支持更多种;②从传播流行病而言,隔离的小保护区有更好的防止传播作用;③如果在一个相当异质的区域中建设保护区,多个小保护区能提高空间异质性,有利于保护物种多样性;④对密度低、增长率慢的大型动物,为了保护其遗传特性,较大的保护区是必需的。保护区过小,种群数量过低,可能由于近交使遗传特征退化,也易于因遗传漂移而丧失优良特征。 在各个小保护区之间的“通道〞或走廊,对于保护是很有帮助的:①能减少被灭亡的不安全因素;②细长的保护区,有利用迁入。 19、生态系统的 基本概念及其功能 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
24、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生态功能 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丧失的过程。 营养关系——食物链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重要形式。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 信息传递——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20、湿地生态系统概念及其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是指地表过湿或常年积水、生长着湿地植物的地区。它是水域和陆地之间过渡性的生态系统,兼具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独特的构造和功能。其有富养沼泽、中养沼泽和贫养沼泽之分,主要特征:水文、湿地土壤和过度。 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天然的基因库、潜在资源、净化
25、功能、气候和水文调节功能 21、群落的外貌是认识群落的根基,也是区分不同植被类型的主要标志 22、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 基本单位和繁殖单位是种群。 23、中国植被的三级分类单位分别是植被型、群系、群丛。 第二局部 专业理论知识 一、园林设计 1. 园林设计的依据 1) 科学依据: 2) 社会需要 3) 功能要求 4) 经济条件 2. 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那么 适用 经济 美观 3. “生态、景观、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4. 园林立意 立意是指园林设计的总意图,即设计思想。神仪在心,意在笔先;情因景生,景为情造。 5. 总体设计 就是在选定园址或称之在“相地〞的
26、根基上,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地形特点等因素,进展全园的总体布局 6. 园林布局 即在园林选址、构思立意的根基上,设计者在孕育园林作品过程中进展的思维活动。 园林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园林的内容与形式 1〕、内容:指园林绿地设计的指导思想或园林绿地反映的主题,也叫立意。 2〕、形式 :称为布局。即为反映绿地内容所采用的表达方式。3〕、绿地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立意、相地、布局是园林创作过程中 〕、绿地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绿地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设计的过程就是在相地、立意的根基上进 行布局,组织和划分功能分区,并设置景点和游览路线的过程。 4〕、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相地
27、是园林成败的关键,所谓 相地合宜 造园得体〞。 相地合宜, 相地是园林成败的关键,所谓“相地合宜,造园得体 。 的关键 “造园之始,意在必先 ,立意是布局的前提,立意是通过园 造园之始, 造园之始 意在必先〞,立意是布局的前提, 林布局得以实现。 林布局得以实现。 布局是立意存在的方式。 布局是立意存在的方式。 立意决定布局,布局反映立意。 立意决定布局,布局反映立意。 7. 园林布局的 基本原那么 1) 构图有法,法无定式 a) 主景与配景 b) 比照与调和 c) 节奏与韵律 d) 均衡与稳定 e) 尺度与比例 2) 功能明确,组景有方 3) 因地制宜,景以境出 4)
28、掇山理水,理及精微 5) 建筑经营,时景为精 6) 道路系统,顺势通畅 7) 植物造景,四时烂漫 8.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意义 古代“相地〞,即造园的选择园址。其主要含义为,园主经屡次选择,比照,最后“相中〞,即园主所认为理想的地址。 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呢园主人在选择园址的过程中,已把他的造园构思与园址的自然条件、社会状况、周围环境等因素作综合的比照筛选,因而不难看出相地与立意是不可分割的,即为相地合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建设的开展,城市规划过程中,不宜作为居住区或其他开发的地段,最后确定作为城市公共用地,在园林设计工作中,要“因地制宜〞,符合地形骨架的规律,才能到达构园得
29、体的目的 园林构成五大要素:山水地形,植物,建筑,广场与道路和园林小品。 9. 园林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立意和布局,其关系实质就是园林的内容与形式。只有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形式充分表达内容,表达园林主题思想,才能到达园林创作的最高境界。 10. 园林构成五大要素 地形、植物〔含动物〕、建筑、广场与道路、园林小品 11. 园林的形式分类 规那么式、自然式、混合式、自由式 一、自然式园林 这类园林又称为东方式、风景式、不规那么式或山水式园林,以表达联想意境美为布局宗旨。“自然形态似真,气韵生动如画〞。 二、规那么式园林 这类园林又
30、称为西方式、整形式、建筑式、图案式、几何式、轴线式或对称式园林,以表达造型艺术美为布局宗旨。 三、混合式园林 这类园林又称为折衷式、交织式园林,以表达折衷融和美为布局宗旨。 四、自由式园林 这类园林又称为抽象式、意象式或现代园景式园林,以表达自由意象美为布局宗旨。 自由式园林是随着园林事业的不断开展而形成的一种融传统意象与现代园景于一体的新型园林布局形式,它如园林百花园中正孕蕾绽开的一朵鲜花,已逐步显露出它的艳丽与芳香。自由式园林将园景的美学特点和自然景观加以高度概括,通过变形、集中、提炼,表现为既内存寓意,引人联想??反映表达一种欣赏艺术思想
31、主题内涵;又以直观优美的图案造型形式,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这种布局形式采用动态均衡的构图方式,它的线条比自然式的流畅而有规律,比规那么式的活泼而有变化,形象生动、亲切而有气韵,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景观特质。 12. 园林设计的三种方法 ①轴线法 ②山水法 ③综合法 ①轴线法 轴线法即规那么式园林的设计方法。 任何设计方法无非是园林的五大要素之 间的组合形式。轴线式构造:强烈明显 (规那么式园林)庄重,开敞,明确的景观感觉。 轴线规那么式园林适用于:大型庄严气氛的帝王宫苑,纪念性园林,广场园林等。 代表作:法·巴黎 凡尔赛宫苑、意·台地园、英·伦敦(都铎王朝)汉普顿宫、美·
32、华盛顿 纪念园林、中·故宫 御花园 ②山水法 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园为山水法设计的典范。 应用:日本及亚洲其他国家也普遍应用。 17世纪后,英国等欧洲国家受中国自然山水园影响,也多采用。 中国园林之四大类型:帝王宫苑,私家宅院,寺庙园林和风景名胜区。 创作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到达"虽由人作,万自天开"之效果,山体,水系为骨架,模仿自然,造就第二个自然环境。 山水法造园 ①"挖湖堆山"法 "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 原地形平坦→也可"开池溪壑,理石挑山"。②"巧于因借" "构园无格,借景有因" "借"→"原虽别内外,得景那么无拘远近"。 园内借,园外借
33、 借外景,即"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那么屏之,佳那么收之,不分町疃,尽力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园冶? "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远借→外借 ③"静在合宜""精而体宜" "体宜"即"构园得体",布局合理,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 "随势"→不同"基势" "体形"→"得体随行" 颐和园 自然山水园 圆明园 面积,规模,设计技巧,堪称中国古典园林之最 避暑山庄 ⊙江南园林 →"文人自然山水园" 苏州园林有:(著名者)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狮子林,怡园,耦园等。 一般占地600—1000平米 拙政园
34、40000㎡ 江南园林布局特点: 多半以上园子中间以水池构景,构图摹仿自然,挖湖堆山,以叠石堆山丰富园景,建筑,道路,花木曲折自由。 江南地区,其它如扬州,杭州,南京,上海,无锡等地园林 ⒊综合法 ~是借于绝对轴线法和自然山水法之间的园林设计方法,又称为混合式园林。 现代文化取长补短,使园林设计方法更加灵活多样。→趋于近似 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园设计,形成现代中国自然山水园的风格。 例:上海广中公园(加以分析) 13. 园林植物配置要点 ①园林植物造景要点 a.四季景观〔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b.专类园〔北京植物园〕 c.水生植物区 d.温室、盆景区 e.花圃、苗
35、圃 ②种植类型 a. 块状:片状的成面形布局的密林、草坪类型 b. 线状:园界树、园路树、湖岸树等植物 c. 散点:孤立树、树丛、树群 d. 花坛、花境和绿篱 e. 水生植物、攀援植物 14.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 基本原那么 1) 生态性原那么 2) 功能性原那么 3) 经济性原那么 4) 艺术性原那么 5) 地域性原那么 15. 园林设计的程序 1) 园林设计前提准备工作 a) 掌握自然条件、环境状况及历史沿革 b) 图纸资料 c) 现场勘查 d) 编制总体设计任务文件 2) 总体设计方案阶段〔设计说明书、方案图纸〕 a) 主要设计图纸内容 b)
36、鸟瞰图 c) 总体设计说明书 d) 工程总框算 3) 初步设计阶段或深化设计阶段 4) 施工图设计阶段 16. 公园主要出入口设计内容 公园内外集散广场,园门,停车场、存车处、售票处,围墙等。有时装饰花坛、水池、喷泉、雕塑、宣传性广告牌等。有的大型公园入口旁设有小卖部、邮电所、治保部门等。 17. 公园 公园绿地:即公园绿化用地,指公园用于栽植乔木、灌木、花卉和草地的用地 1. 进展植物配置规划时坚持以下原那么 ①全面规划,重点突出,远期和近期相结合 ②突出公园的植物特色,注意植物品种搭配 ③注意植物基调及各景区的主配调的规划 ④植物规划充分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⑤四季
37、景观和专类园的设计是植物造景的突出局部 ⑥注意植物的生态条件,创造适宜的植物生长环境 2. 公园内各种活动区对绿化种植的要求 (1) 体育活动区 ①要有充足的阳光,但植物不宜有强烈反光 ②树种及颜色要单纯、开朗 ③体育场四周应用常绿密林与其他区分开 ④树种的选择应生长迅速,防止选用有种子飞扬、落花落果、易生病虫害、分蘖性强、树姿不齐的树种 (2) 儿童活动区 ①树种种类应比照丰富 ②活动场地应有高大、树冠开展的落叶乔木庇荫,用密林或树墙与其他活动区分开 ③植物要求体态奇特,色彩鲜丽,无毒无刺无其他害处 ④该区的绿化面积不应小于全区面积的50% (3) 安静休息区 ①
38、应采用密林的方式绿化,在密林中分布很多散步小路,林间空地等,并设置休息设施 ②可设亭前的疏林草地、空旷草坪、设置多种专类花园,有水体更好 ③以自然式绿化配置为主,植物种植要求多种多样,有不同的景观效果 (4) 文娱活动区 ①一般采用规那么式的绿化种植,在游人集中地段可设开阔草坪 ②以种植高大乔木为宜,突出遮荫、美化、四季有明显特征的绿化效果 3. 公园整体绿化 (1) 公园四周安排卫生防护林带 (2) 全国美化重点及特殊景点,建筑物附近的植物品种及种植方式以突出各景点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 (3) 整个公园可种植的土地除树木外,尽可能铺草皮和地被植物 (4) 全园有统一的基调树
39、种,运用植物的花色、叶色形成不同的景观效果,注意季相变化 (5) 公园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也可适当引种能适应本地的一些外地名贵的植物种类 (6) 公园的绿化种植设计应对种植类型和树种比例作出适当安排 18. 道路绿地 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展绿化的用地 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道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道路红线:在城市规划图上划出的建筑用地与道路用地的界限常以红线表示,故称道路红线 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a分车绿带 b.行道树绿带 c.路侧绿带 1. 道路绿化的意义和作用 (1) 卫生防护 ①净化空气②减少噪音③降低辐射热④保护路面
40、 (2) 组织交通 (3) 美化市容 (4) 结合生产 (5) 散步休息作用 (6) 防灾和战备防御 2. 道路的断面布置形式 (1) 一板二带式:由一条车行道、两条绿化带组成 (2) 二板三带式:将车辆的上下行分开 (3) 三板四带式:共有四条绿化带 (4) 四板五带式:共有五条绿化带 (5) 其他形式:一板一带式 3. 道路绿化的环境条件及树种选择 (1) 道路绿地的环境条件 ①土壤:贫瘠,无自然构造,旧建筑根基,土层太薄,酸碱度太高,土壤板结,透气性差,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 ②烟尘:影响光合作用,降低呼吸 ③日照不均,建筑物一侧的阴影范围内日照缺乏 ④风力不
41、均,建筑物影响,风口 ⑤有害气体,毒害植物,易受病虫害 ⑥人为机械损伤和破坏 ⑦地上地下管线多 (2) 绿化树种和地被植物的选择 ①选择原那么 a. 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欣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b. 寒冷积雪地区城市,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种植的乔木,应选择落叶树种 c. 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强健,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车行交通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d. 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强健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e. 绿篱植物和观叶植物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茂,耐修剪的树种 f. 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
42、害少,易于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应选萌孽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②道路绿化树种选择 a. 能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移栽时易成活 b. 管理省工 c. 树干挺直,绿荫效果好 d. 发芽早,落叶晚,且时间一致 e. 花果无害 f. 树龄长,材质好 g. 受风影响大的地方选深根性树种 4. 道路绿带设计 (1) 行道树绿带设计 ①选择适宜的树种,确定行道树种植点距道牙的距离 ②确定合理株距和种植方式 ③考虑路口和电杆、公交车站等安全视距所需最小距离 (2) 分车绿带 宽度没有固定尺寸,种乔木分车带不小于2。5cm,窄的分车带只种草坪和
43、灌木,无建筑物处分车带可种植较密的乔、灌木,形成绿色的墙,建筑物多时种植不档视线 (3) 路侧绿带的设计 ①防护绿带宽在2。5m以上时,一行乔木,一行灌木 大于6m时,两行乔木或大小乔木、灌木复层方式种植 在10m以上,可多样 ②根基绿带,种植灌木、绿篱、攀援植物 ③街头休息绿地,种植形式可多样,重点装饰出入口及场地周围道路转折处 ④花园林阴路:它与车行道相邻的一侧要用浓密的植篱和乔木共同组成屏障,与车行道隔开 19. 居住区绿地 在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住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和居住区公园,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零散居住用地内的绿地 1. 居住区绿地设计一般要求 (1) 绿地设计的
44、内容包括:绿地布局形式,功能分区,景观分析,竖向设计,地形处理,绿地内各类设施的布局和定位,种植设计等,提出种植土壤的改良方案,处理好地上、地下市政设施关系等 (2) 绿地设计应考虑鸟瞰效果 (3) 种植设计按以下要求 ①充分利用绿地内现状树木 ②因地制宜,采取以植物群落为主,乔木、灌木和草坪地被植物相结合的多种植物配置形式 ③选择寿命长,病虫害少,无针刺,无落果,无飞絮,无毒无花粉污染的植物种类 ④合理确定块长、慢长树比例,慢长树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树木总量的40% ⑤合理确定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比例,比例控制在1:3-1:4 ⑥在绿地中乔木、灌木的种植面积比例一般应控制在70
45、%非林下草坪、地被植物种植面积比例宜控制在30%左右 〔4〕可设计适当的园林小品 〔5〕绿化用地栽植土、灌溉系统要符合要求 〔6〕排水设施要合理 〔7〕乔、灌木种植位置应符合规定 ①与市政管线的距离符合规定,1-2m ②落叶乔木栽植位置应距住宅建筑有窗面5m以外 ③架空线路下种植耐修剪植物种类 ④乔灌木与其他根基设施的最小距离符合规定〔2-5m〕 〔8〕苗木规格和质量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以下要求 ①落叶乔木干径应不小于8cm ②常绿乔木高度应不小于3m ③灌木类不小于三年生 ④宿根花卉不小于二年生 〔9〕绿地内绿化用地全部用绿色植物覆盖,建筑物墙体可布置垂直绿化
46、20. 园林植物的视觉特征 林缘线是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 林冠线是树冠与天空交界的线 21. 园林植物与空间形态 植物围合空间分为开放性、半开放性、冠下空间、封闭性空间、竖向空间五种 22. 园林植物群落构成 1) 密林 成片乔灌木 〔纯林、混交林〕郁闭度70-100% 株行距2-3米 2) 疏林 成片乔灌木 〔纯林、混交林〕郁闭度40-70% 3) 草坪地被 a) 用途分〔游息、运动场、欣赏、疏林、放牧〕 b) 植被组成分〔单一、混合、缀花〕 4) 花卉应用设计 a) 花池 b) 花坛 设计形式分〔独立花坛、带状花坛、花坛群〕种植方式分〔盛花花坛、模纹花坛〕
47、c) 花境 d) 花台 e) 花箱 23.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应遵循以下 基本原那么 1) 森林公园建设以生态经济和旅游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保护为前提,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那么。在开展森林旅游的同时,重点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 2) 森林公园建设应以森林旅游资源为根基,以旅游客源市场为导向,其建设规模必须与游客规模相适应。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进展适度建设,切实注重实效。 3) 森林公园应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突出自然野趣和保健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 4) 统一布局,统筹安排建设工程,做好宏观控制;建设工程的具体实施应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可视条
48、件安排分步实施。 24.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以下 基本原那么 1) 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 2) 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3) 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 4) 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展绿化; 5) 修建道路时;宜保存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 6) 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 7) 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
49、合。 25. 道路绿地 道路绿地 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展绿化的用地。 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二、园林施工与养护 〔一〕园林绿化施工 了解:种植土;客土;土球;裸根苗木;假植;修剪;短截;分枝点高;鱼鳞穴;浸穴;软容器囤苗。 熟悉:施工前准备;制定施工方案包括的内容;植物材料和种子的选择的原那么;木本苗木使用应符合的规定;露地栽培花卉应符合的规定;种植前土壤处理;苗木种植前的修剪;树木种植施工质量规定;大树移植应遵循的规定。 掌握:种植穴、种植槽的挖掘;常绿乔木类、落叶乔木类、花灌木类、竹类种植穴的种类与规格。 〔二〕园林绿化养
50、护管理 了解:古树名木;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的主要内容;伤流;回缩;摘心剪梢;分级养护管理。 熟悉:园林植物三个等级的养护管理质量标准;园林树木养护技术措施及要求;园林花卉的养护管理技术措施及要求;草坪养护管理技术措施及要求;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主要技术要点。 掌握:园林植物常见的病害、虫害及常见的园林病虫害防治方法;乔木修剪、灌木修剪、绿篱及色带修剪的技术要点。 三、园林树木学 1、园林树木三大功能 1) 园林树木的防护功能 1. 改善环境 侧柏黄栌忍冬卫矛 2. 保护环境 旱柳沙棘柽柳 2) 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 1. 园林树木色彩美: a) 花色类 海棠、桃、迎春
51、、玉兰 b) 叶色类 01. 春色 五角枫、臭椿、黄连木 02. 秋色 鸡爪槭、黄栌、银杏、白蜡 03. 常色 紫叶小檗、紫叶李、紫叶桃 c) 果色类 平枝栒子、山楂、金银木 d) 干色类 紫竹、白皮松、悬铃木、白桦 2. 园林树木芳香美 3. 园林树木姿态美 4. 园林树木风韵美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 3) 园林树木的生产功能 1. 果品类 2. 油料类 3. 香料类 4. 淀粉类 5. 饮料类 6. 纤维类 7. 栓皮类 8. 鞣料、染料类 9. 树液、树脂类 10. 药用类 11. 寄主树类 12. 野菜饲料肥料类 13.
52、 蜜源类 14. 素类原料类 2、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1〕植物与环境的 基本关系 〔2〕温度因子的作用规律及温度因子在园林树木应用方面的意义 〔3〕水分因子的作用规律及水分因子在园林树木应用方面的意义 a) 旱生——柽柳、景天、百合、龙舌兰 b) 中生——大多数植物 c) 湿生——阴性:蕨类、海芋;阳性:鸢尾、池杉 d) 水生——挺水:芦苇香蒲;浮水:萍蓬草、睡莲、凤眼莲;沉水:金鱼藻、苦草 〔4〕光照因子的作用规律及光照因子在园林树木应用方面的意义 a) 按日照时间长短——长日照、短日照 b) 按光强——喜光、耐荫、中性 〔5〕空气因子的作用规律及空气因子在园林
53、树木应用方面的意义 抗烟尘树种:槐、臭椿、白蜡、银杏、垂柳等 〔6〕土壤因子的作用规律及土壤因子在园林树木应用方面的意义 a) 土壤酸度——酸性植物、中性植物、碱性植物 b) 土壤含盐量——喜盐植物、耐盐植物、抗盐植物、碱土植物 c) 对土壤肥力需求 d) 沙生植物 〔7〕创造小环境、满足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3、植物群落知识与人工栽培群落的建设 〔1〕植物群落的 基本概念 〔2〕植物自然群落的组成、特征、命名 〔3〕植物自然群落的形成、发育、演替 〔4〕运用植物群落知识、完善人工栽培群落 4、市园林树种调查与规划 〔1〕城市园林树种规划的意义 〔2〕城市园林树种
54、调查的方法和内容 〔3〕城市园林树种规划的原那么和方法 了解:城市园林树种调查方法,包括城市性质的调查、城市自然条件的调查、城市绿化状况的调查、城市历史资料的调查; 掌握:城市园林树种规划的定义、原那么以及城市园林树种规划的内容,包括基调树、骨干树、一般树种。能够针对实例进展分析。 5、园林树木的配植 〔1〕配植的原那么及 基本手法 a) 要表达设计意图,满足功能需要; b) 要满足生态学要求; c) 要与建筑协调,起到陪衬和衬托作用; d) 要与地形地貌园路水体搭配 〔2〕配植的方式及类型 按平面关系分为——规那么式、自然式、混合式 按配置景观分为——独植、对植、列
55、植、丛植、聚植、林植、散点植 〔3〕园林树木与建筑、山水、园路的配植 四、花卉学 〔一〕花卉的涵义,栽培的意义和作用 了解:花卉的涵义〔广义、狭义〕。 熟悉:花卉栽培的方式及其用途。 掌握:花卉栽培的意义和作用。 〔二〕花卉的分类 1.生态习性和栽培掌握特点的分类 2.花卉原产地的分类 了解:一年生花卉、二年生花卉、多年生花卉、水生花卉、岩生花卉。 熟悉:中国气候型地区和墨西哥气候型地区的中国原产地著名花卉品种;世界花卉资源、原产地分布概况。 掌握:依生态习性分类、依园林用途分类、依经济用途分类、依自然分布分类、依栽培方式分类。 〔三〕花卉的生长与发育 1.花卉生长
56、发育的特性 2.花芽分化 了解:春化作用;种子春化;植物体春化;光周期。 熟悉:碳、氮比学说:“成化素〞学说;花芽分化的阶段;花芽分化的类型。 掌握: 花芽分化对花卉栽培和生产的重要意义。 〔四〕花卉与环境因子〔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营养、气体〕 了解:温度的“三基点〞;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 熟悉:花卉对环境因子的要求和环境因子对花卉的影响;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各类花卉对于土壤的要求。 掌握:主要元素〔10种〕对花卉生长的作用。 〔五〕花卉栽培的设施 1.花卉保护地的作用 2.花卉保护地栽培的特点 3.花卉各种保护地类型 了解:保护地和保护地栽培的概念
57、;花卉保护地的作用。 熟悉:花卉保护地栽培的特点。 掌握:掌握花卉各种保护地类型的作用。 〔六〕花卉的繁殖 1.有性繁殖 2.分生繁殖 3.扦插繁殖 4.嫁接及压条繁殖 5.组织培养 了解: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孢子繁殖;组织培养;分生繁殖;扦插繁殖。 熟悉:分生繁殖的种类;组织培养在花卉育种上的掌握。 掌握:扦插的种类及方法。 〔七〕花卉的栽培管理 1.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 2.温室花卉的栽培管理 3.促成和抑制栽培 4.无土栽培 熟悉:促成和抑制栽培的意义及途径;无土栽培的意义。 掌握: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措施;温室花卉的栽培管理措施。 〔八〕花卉的应用
58、1.花卉在园林中的应用 2.花卉装饰 了解:扦插花维护要点 熟悉:花坛、花境、花丛及花群、花台、篱垣及棚架等花卉布置的特点及花卉选材要求;插花构图的艺术原那么。 掌握:切花的掌握;常见4种类型花卉装饰的设计〔公共场所、居住环境、欣赏温室、花卉展览〕 〔九〕花卉的病虫害防治 1.花卉病虫害防治的意义及其主要措施 2.主要花卉病虫害的防治 了解:花卉病虫害主要种类及防治措施。 了解:花卉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掌握:主要花卉病虫害的防治〔月季、菊花、仙客来、花卉根结线虫病、花卉病毒病、白粉虱、蚜虫、吹绵蚧、叶螨〕 第三局部 知识产权保护 一、了解知识产权的 基本概念
59、知识产权 是关于知识所有的一种财产权,它是从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翻译而来的。根据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组织〔Th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的定义,知识产权系指智力创造:创造、文学和艺术作品、和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可见,它是人们通过智力活动取得的一种权利。 二、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 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 工业产权、著作产权 三、了解知识产权法 了解知识产权法 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以及在确认、保护与行使智力成果所有人的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
60、会关系的法律标准之总称。 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法律制度;著作权法律制度,专利权法律制度;版权法律制度;商标权法律制度;商号权法律制度;产地标记权法律制度;商业秘密权法律制度;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等。 四、了解专利权的定义与分类 我国专利法所保护的专利有三种,即创造、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上述创造创造经申请人提出申请,并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凡符合专利条件的,将分别被批准授予为创造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设计专利。我国专利法所称创造,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良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专利法所称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专利法所称外观设计,是指对产
61、品的形状、图案或者结合色彩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所以,专利保护是以申请人公开其创造创造为前提,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为根基。 五、了解商标的定义 商标的定义 商标〔英文TradMark〕,是指生产者、经营者为使自已的商品或服务与他人的商品或服务相区别,而使用在商品及其包装上或服务标记上的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可视性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八条规定:“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或者服务与他人的商品或者服务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
62、,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 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协议〕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任何能够将一企业的商品或者服务与其他企业的商品或者服务区分开的标记或者标记组合,均能构成商标。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nal Proporty Organization ,简称WIPO〕对商标的定义为:商标是用来区别某一工业或商业企业或这种企业集团的商品的标志。 六、了解著作权与版权的定义 著作权与版权的定义 版权,又称著作权,是对规定保护作者、艺术家或其他创作者的文学和艺术创作〔统称为作品〕的法律总称。包含以下人身权和财产权:发表权,署
63、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播送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版权即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版权的取得有两种方式:自动取得和登记取得。我国的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完成就自动有版权。 目前,我国实施的版权登记是自愿登记制度,并非法定,所以登记不是获得版权的途径。作品一旦完成,登记与否,都享有版权。 七、了解专利权和商标的申报程序 专利权和商标的申报程序 如果不委托代理机构,程序如下: 首先确定创造是否具有可专利性,即是否具有
64、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是否属于专利法规中规定的其它不能授予专利的情况; 然后确定申请哪一种专利,即创造,实用新型还是外观设计;准备专利申请文件:申请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说明书摘要。 其中权利要求书是最重要的,是专利所获得保护范围的法律文件;而说明 书那么必须充分公开创造的内容,如果权利要求书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那么最终可能导致专利申请失败或授权后被宣告无效。专利代理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结合起来,写好权利要求 书和专利说明书。这个工作做得不好那么可能造成系列严重后果。 准备好文件之后就可以向专利局递交了。专利局收到文件后,如果文件齐
65、全,就会给予确定申请日。再经过初步审查之后,从申请日满十八个月后会对专利申请进展公布公开;从申请日起满三年内申请 人必须主动提出实质性审查,否那么会造成专利申请撒回。经过实质性审查后如果符合要求那么授予专利。整个过程至少得四五年左右吧。 费用: 非职务创造 项 目 费用 减免比例 实际费用 申请费 900 85% 135 印刷费 50 50 申请维持费每年 300 80% 60 实质审查费 2500 85% 375 八、了解专利权和商标保护的时效 专利权和商标保护的时效 我国的?专利法?规定,创造专利的有效期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有效期为10年,期限届满均不得续展。 而我国?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期满可以续展注册,而且可以无制重复申请,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均为10年,因此商标权的有效期实质上可以是无限期的。
相关知识
(中级)职称《园林绿化专业基础与实务》资格考试大纲答案
2019年中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基础考试大纲第二部分【园林与景观生态学】50分
药用植物学研究生专业
全国高校专业介绍④丨农学专业
园林绿化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
生态学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
华中农业大学专业介绍
园林专业需要学会的计算机软件,园林专业主要课程
植物学(第2版)
专业介绍(2024)
网址: 园林绿化专业基础和实务初级生态学植物学第二部分专业技术知识第三部分知识产权保护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307618.html
上一篇: 园林绿化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 |
下一篇: 美境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