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专题:风景摄影的嬗变与重构

专题:风景摄影的嬗变与重构

毋墟  丘 摄

专题:

风景摄影的嬗变与重构

Evolu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Landscape Photography

编者按:

人们观看风景的历史,几乎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始终。人们记录风景的历史,则有图像和文字之别,无论远古岩画中的山川牛马,还是流传至今的水墨山水和油彩风景;无论象形文字对风景的比兴描绘,还是拼音文字对风景的再现记录,都饱含着人们对生存其中、感发于内的风景的丰富情感。自摄影术发明以来,记录风景似乎变得简单起来,技术壁垒的消解催生了心灵探索的丰赡,于是人们得以更为多元地呈现自己眼中、心中的风景之象。本期专题即从摄影术诞生以后,人类记录风景的历史谈起。青年学人郑家伦梳理风景摄影为视觉审美对象、为风土民情表征、为社会反思基点等三重面向,进而讨论风景摄影的当下探索,以期阐明风景摄影当下境况的来源与倾向。同时,刊发丘、深蓝、刘轶恒、支江、董文胜等5位摄影师探索风景摄影当下可能的作品,以窥风景摄影的当下面貌。记录风景,其实是记录我们观看风景的心绪,寄寓我们置身风景的情怀。“人事有代谢,天地无穷时”,人在变,风景也在变,人们对风景的观看与记录,亦将应时而变,常变常新。

现将6篇内容梗概摘要如下,完整内容详见《中国摄影家》杂志2024年第8期《专题:风景摄影的嬗变与重构》。

风景摄影的三重面向与当下探索

文/郑家伦

01

随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且持续至今的摄影大众化趋势,风景摄影(包括其所派生的风光摄影、景观摄影两种变体)在包括专业摄影人与摄影爱好者在内的中国摄影领域中所占据的位置愈发显要。同时,国内围绕风景摄影持续了百余年的探讨与争论,也使它成为一个多种理念交汇于一处的四战之地。故此,无论对于创作者还是对于研究者来说,也无论对它采取何种态度(哪怕完全否认其价值),风景摄影都已经是建构与表述某种摄影观念时无法被绕过的一个题材类型。在中国摄影领域,或许没有哪一种题材类型拥有如此的观念负载,即某个特定时期或个体如何看待风景摄影,直接指涉着这个时期或个体如何对摄影整体的文化意义与社会价值做出判断。

一、审美、风土、反思:风景摄影的三重面向

(一)视风景为视觉审美之对象的风景摄影

(二)视风景为风土民情之表征的风景摄影

(三)视风景为社会反思之基点的风景摄影

二、山水精神与日常之思:风景摄影的当下探索

望湖秋色,1955年  郎静山 摄

教堂街和第二街,宾夕法尼亚州,1974年

摄影:斯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

毋墟

文并摄影/丘

02

我们所得见或不得见的,存在于这个世界,存在于冥冥中的虚空,存在于我们内心的某个角落,仿佛总觉得有人在缥缈中窥视着我们。习惯于现时的单一时间概念的我们,总以单一的时空概念来度量所处的世界,来认定我们的世界。或许,心得去游走时间之外,想象去越过时空,进入另一种存在,正如虚空里飘荡的魂灵。墟里的牧羊人据说赶着羊群深入谷底,再也没有回来,如掉进撕开的裂缝里,永远消失了。

古人留下的,仅能供你我幻想。多少无名者的尸骨及残砖碎瓦,附着古老的气息,一层一层地,散落在齐膝深的“自然”里,辉煌的世代犹如一场短暂的梦。黄沙飞扬,一切又回到最初的状态。

毋墟01  丘 摄

毋墟05  丘 摄

越岭·溪行

——与谢灵运的影像对话

文并摄影/深蓝

03

《越岭·溪行》是关于雁荡山的山水影像创作并摄影手记。我以雁荡山水与诗词比对调查为主要工作方法,将谢灵运在瓯江流域的山水书写与瓯江山水在地行走创作进行并置,滤其文本核心物象进行影像采集。这是我从风景设计实践走向山水影像艺术的一次跨界实践,也是一份人文景观语境下所做的自然山水影像报告。

川渚屡径复  深蓝 摄

逶迤傍隈隩  深蓝 摄

山水迹

文并摄影/刘轶恒

文并摄影/刘轶恒

04

近十余年,我一直生活在杭州这座山水环抱的城市,从事与图像有关的工作,对山水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情感。从画册中看到的名家笔墨之下的山水,到现实生活中的钢筋水泥下的“山水”;从白天繁忙的工作中路过的山水,到休假时体验的夜晚“山水”;从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的江南山水,到自我重新构建而反差极大的富春“山水”;我一直在试图寻找自己心中的山水,每一次不同的感受都是促使我不断创作的动力。

山水迹·暮归·方山  刘轶恒 摄

山水迹·游历  刘轶恒 摄

太湖风景

文并摄影/支江

文并摄影/刘轶恒

05

太湖是江南水乡的一隅,湖泊宽阔,水域浩荡,渔船穿梭,是许多人心里的江南范本样式之一。

太湖,看似平凡,却不平凡,不平凡的缘由,便在不起眼的平日。我一次次亲近她,绕着太湖边一遍又一遍地行走和观察,日复一日用影像去记录那些平常和真实的场景。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太湖发生了很大变化,太湖的“风景”增加了许多现代化元素的“点缀”,但不管怎么变,那些散落在太湖边的一景一物使人欢喜。于是,我用相机将那些碎片一一捡拾,用影像去记录那些平常真实而动人心弦的风景。

太湖风景01  支江 摄

太湖风景02  支江 摄

波澜恣意

文并摄影/董文胜

文并摄影/刘轶恒

06

在“波澜恣意”这个系列作品里,其实那肆意而为的波澜才是我真正的主题。对艺术创作来说,双眼所见是远远不够的,必需挖掘心灵与物牵连的纽带,才能赋予自我存在的意义。这个系列本来是我搁置一边的一个念头,冲动并不大,我们处在这样的世界与时代,现实吸引眼球的事情太多了,躲在水边画波浪的确有些无聊。但某一天,我有莫名的冲动,随即就收拾起器材行动起来,一旦开始,我立刻被一种久违的神圣感所牵引,这种仪式感触及生命与世界最深处的本质。

摄影本质是关于时间与空间的艺术,摄影术诞生以来,多少艺术家为它的多种可能性做了无数的实验尝试,我超不出前人所走过的领域,只是想让自我的灵性在拍摄的那一时段,在那禅意涤荡的水面上方,即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的褶子里游离片刻,让胶片记录下那片刻碰撞留下的轨迹。

端木书台  董文胜 摄

等风的男人们  董文胜 摄

声明丨本文所刊载内容,版权均为《中国摄影家》杂志所有,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提前与本刊联系。

相关链接

欢迎订阅2024年度

杂志办刊理念/影像生活,学术品位

杂志着力于/影像呈现历史,瞬间感动世界

致力于引导摄影人/提炼影像生活,凝聚视觉记忆

-杂志信息-

1988年创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

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集学术和实践于一体的综合类大型摄影专业月刊

中宣部2021第五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期刊

2021首届“方正电子”杯中国期刊设计艺术周

优秀封面设计、优秀版面设计期刊

2020、2021“BIBF中国精品期刊展”参展期刊

“2013年全国最受读者喜爱的50家”期刊

“2013期刊数字阅读影响力TOP100”期刊

中国美术馆数字期刊合作伙伴

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订购杂志-

《中国摄影家》每期30元全年360元

邮局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所)均可办理订阅

或拨打全国邮局订阅专线:11185

邮发代码:2-645

杂志社直订

010-64959004

网站订阅        微店订阅

-联系我们-

编辑部电话:010-64938782

经营部电话:010-64959004

投稿邮箱:zgsyj@chinaphoto.net.cn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专题:风景摄影的嬗变与重构
新闻摄影与专题摄影的转换
花卉风景创意摄影图片素材
满都拉:新闻摄影与专题摄影的转换
《新闻论坛》2022年第5期:新闻摄影与专题摄影的转换
日系清新摄影:拍出最美风景与花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风景园林》2023-03专题导读 | 风景园林设计评论
风景摄影数字艺术
花若盛开 风景自在:水彩花卉与风景绘画技法(全彩)【全本
一组跟花有关的风景和人像摄影作品

网址: 专题:风景摄影的嬗变与重构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3219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280+张可商用彩虹摄影作品图集
下一篇: 喜欢养花,不如养盆“四季花”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