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3年3期P10-54
风景园林设计评论(landscape architecture criticism)指的是作为第三方的学者以特定的学术观点对已有实践作品进行相关评论与思考,并由此进一步塑造出实践知识(knowledge in practice)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一个具有自主性、批判性的学术活动,也是风景园林设计与社会各界之间形成共识的一座桥梁。本次组稿聚焦于风景园林设计评论,旨在通过此次学术行动,弘扬风景园林文化、匡导风景园林设计价值观、繁荣风景园林设计创作、增进社会对风景园林的理解、惠及当代中国风景园林的思想讨论,最终进一步创建并培育出一个具有批判性、实验性的当代风景园林设计实践环境。
在此次的组稿过程中,我们特意邀请了差异学术背景领域的多位作者,从各自不同的认知视角切入风景园林设计评论这一共同话题,试图展示出风景园林设计评论所涵盖的时间跨度与空间尺度。这其中包括了建筑评论家青锋老师通过对卡洛·斯卡帕(Carlo Alberto Scarpa)布里昂墓园(Tomba Brion)这一经典作品的解析,揭示出风景园林评论的一种方法与路径;也包括了实践家章明老师对上海民生码头水岸改造这一后工业遗址改造景观的再理解,也包括了慕晓东试图从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论、方法论、主体论和价值论对风景园林评论(Landscape Architecture Criticism)研究框架进行了初建。从最终呈现的结果上来看,我们强烈意识到在风景园林设计实践丰富化的时代语境下,风景园林设计评论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与丰富。
——本期专题组稿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曹凯中副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赵晶副教授
花园实践:一种对“安静”美德的理解
著:(英)戴维·库珀 译:曹凯中 张楚晗 校:青锋
Keywords
关键词
花园实践;美德;谦逊;安宁
Synopsis
重点提要
“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花园的实践往往被赋予道德的诉求。对花园实践所体现与孕育的美德进行重点探讨,区分了花园外在、伴随而来的美德与内在、核心的美德。后者所包含的谦虚、关怀等品质,是花园实践繁茂不衰的必要条件。这些内在的美德被称为一种“安静”的美德,因为这些美德往往与安乐、平和、无为而治等一系列古典哲学理想所联系。正是对安静美德的关注,促使花园成为苦难的庇护所与智慧的源泉。对花园是特定美德的理想孕育环境的原因进行探讨,发现其中的奥秘在于,在花园里人类的劳作与自然过程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这使得人们认识到了自然的伟大之处,也认识到了自身的局限,对自然的敬仰进一步培养出诸如谦逊这样的美德。
”
花园的意义:以布里昂墓园为例谈一种景观评论路径
青锋
Keywords
关键词
景观设计评论;卡洛·斯卡帕;布里昂墓园;欧文·潘诺夫斯基;图像学;意义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Synopsis
重点提要
“
对于人来说,什么是理想的存在方式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哲学问题。设计师依赖某种特定的解答,也可以一同参与这一问题的讨论,只不过他采用的方式是设计作品,而不是哲学家所使用的言辞与文字。斯卡帕的布里昂墓园就是这样的作品,他引导我们展开对死亡、对爱情、对生命的沉思,而这种沉思可能影响到我们自己的人生选择。
”
Outline
文章梗概
1 花园中的墓地
2 生与死
3 意义的层级
4 结语
遍布各处的混凝土叠涩主题
水池中的沉思亭
寄生到共生——依附于工业巨构的新城市景观演化
秦雯 章明*
Keywords
关键词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评论;巨构;城市景观;线性空间;寄生与共生;新陈代谢;城市有机更新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Synopsis
重点提要
“
工业设施的巨构形态无疑为大都市公共空间的类型探索赋予了最深厚的文化底色,更利于新事物的持久“寄生”,其特殊的结构强度更为新构筑物提供了最直接的“寄生”基础。上海民生码头水岸贯通项目的构筑形式以“寄生”形态依附于旧的工业设施,经过设计“演化”,达到新构筑与旧结构的“共生”状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新城市景观类型。
”
Outline
文章梗概
1 寄生:蜿蜒巨构的景观意向
2 演化:基因延承的设计推演
3 共生:公共生活的空间载体
4 新陈代谢:场所精神的激活
胡弗梅森栈桥
上海民生码头东段景观节点:洋泾港桥远景鸟瞰
一个新领域——风景园林批评学的研究框架
慕晓东
Keywords
关键词
风景园林;批评学;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方法论;主体论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Synopsis
重点提要
“
理解风景园林批评(criticism)首先要区别它与评论(review/comment)、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批判(critique)、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之间的本质区别;其次,风景园林批评的精髓是一种关于知识创造的评估性判断;再次,它可分描述性品评(deive comment)、原真性阐释(authentic explanation)、分析性解读(analyzed interpretation)、建构性诠释(constructed hermeneutics)和典范性知识(paradigmatic knowledge)5种类型;最后,只有在一篇篇高质量的批评文章不断涌现时,才是风景园林批评学真正建立之日。
”
Outline
文章梗概
1 风景园林批评的现状与困境
2 本体论:风景园林批评的定义、内容、意识、步骤与类型
3 价值论:学科、社会、环境与文化维度
4 认识论:四位一体的关联性与差异性
5 核心方法论:山水之境
6 主体论:文本、作品与图像
7 总结与展望
寻觅日常与制造仪式:九寨景区林卡景观空间设计评述
曹凯中
Keywords
关键词
风景园林;设计研究;风景园林评论;林卡景观空间;仪式感;日常性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Synopsis
重点提要
“
朱育帆作为中国当代风景园林学不多的学院派实践者,其作品所具有的先锋性和实验性一直以来影响着中国当代的风景园林设计实践。他的一系列的作品没有过度花哨(undue decoration)的形式,也远离了潮流与时尚。我们甚至很难用“形式的新颖”“元素的丰富”“功能的有趣”这样的词汇来形容朱育帆的作品。但是可以明确的是:对场地形式的转换、对场地文脉的转译、在场地中如何形成超验(transcendence),是朱育帆进行风景园林实践的3个基本问题(question)。在九寨景区林卡景观空间的设计中,对于以上3个基本问题,他选择了与以往不同的诠释方式。笔者将通过设计观察来解析林卡景观空间改造中的不同之处。
”
Outline
文章梗概
1 九寨林卡景观空间概况
2 仪式感与日常性
3 林卡花园中的寻觅日常
4 经幡广场中的仪式制造
5 讨论
林卡花园的全貌
位于林卡花园末端的经幡
当代中国园林艺术输出的具身转向——基于海外中国园林视角的探析
赵晶 沈子晗
Keywords
关键词
风景园林;景观体验;具身认知;景观评论;园林文化;海外中国园林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Synopsis
重点提要
“
研究结合“具身认知”理论,对海外中国园林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具身性进行剖析——通过身体感知,仿古园林以精致的要素与空间组合展现“中国性”;通过意境隐喻,现代展园以崭新姿态传达中国的审美情怀与文化取向;通过体验互动,园林活动以具身表演与时空环境的深度融合将中国文化艺术推广至海外大众。
”
Outline
文章梗概
1 身体感知
2 意境隐喻
3 体验互动
4 结语
明轩的池塘
明轩冷泉亭植物造景
《风景园林》2023-03刊首语 | 曹凯中:缺乏评论的中国风景园林设计
《风景园林》2023-03目录 | 风景园林设计评论 | 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3年3期
微信编辑刘芝若
微信校对刘玉霞
审核曹娟
声明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主持风景园林设计项目成效如芝麻开花
花若盛开 风景自在:水彩花卉与风景绘画技法(全彩)【全本
花境山东设计服务有限公司在园林设计方面的水平怎么样?
市风景园林技工学校组织师生观摩花艺比赛、受邀接受新华网专访 重庆风景园林网 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
园林专业介绍
地被菊在园林设计中应用研究
野生花卉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人文花展| 2024粤港澳大湾区花展开幕,人文园林以作品【畅园】再次参展
摆渡人
阳光玫瑰不是花,是情义
网址: 《风景园林》2023-03专题导读 | 风景园林设计评论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49.html
上一篇: 款冬花 |
下一篇: 花境山东设计服务有限公司在园林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