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地被菊在园林设计中应用研究

地被菊在园林设计中应用研究

论文导读:
摘要:指出了地被菊作为一类植株低矮、抗逆性强、花色丰富、花期较长、开花繁密的菊花新品种群,是非常优良的地被植物,适宜在城市景观绿化中推广使用。分析了其形态特征,探讨了地被菊对环境的适应性,及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被菊;形态特征;适应性;园林应用
1674-9944(2012)06-0057-03
1 引言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Tzvel.(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原产我国,古代亦名鞠、黄花、金蕊、金英、节花,属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或亚灌木植物,是我国的十大传统名花和四大切花之一,国内菊花品种有3 000个以上[1]。因具有丰富的花色、多样的花姿及栽培管理容易等特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是菊花的起源中心,是从原始的野生种经过引种栽培、杂交选择、精心培育,然后从中国直接或间接传递到世界各地,成为当今世界上品种极为丰富的栽培植物[2]。菊花的应用主要分为切花菊和盆栽菊两种方式。前者在欧美、日本等国应用比较广泛。后者则包括不同的盆栽和造型,在我国比较盛行。
小菊在园林地被绿化上的应用开始于1962年,这类菊花原名“岩菊”,由北京林业大学陈俊愉教授采用早菊品种(D. Xmorifolium cv.),与抗寒、抗旱、耐瘠薄的野生种包括毛华菊、伏牛毛华菊(D.vestitum var)、小红菊(D. chanetii),还有花朵繁盛且抗性强的甘野菊(D. lendulifolium)、野黄菊等进行杂交,再经反复选择培育获得,育成了红岩等13个花繁叶茂且抗逆性强的菊花新品种,并于1963~1964年在北京陶然亭公园试种,这批菊花突出特点是抗逆性强、耐粗放管理开花繁密、花色丰富。然而这一时期的小菊株型普遍偏高,易倒伏,花的重瓣性不高,观赏效果不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克服岩菊易倒伏等缺点,将植株低矮的早菊品种“美矮粉”与安徽天柱山的野生毛华菊以及其它6种野生菊花进行杂交培育而成,1987年定名为地被菊[3],目前地被菊新品种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利用抗逆性强、花型小且具香味的菊花栽培品种和野生种质资源菊花脑和南京野菊,育成了夏季耐高温和高湿的小菊新品种(品系)20多个[4];南京农业大学作为中国菊花的资源保存中心,利用小菊的自交种子进行辐射诱变以及传统杂交方式,也育出了株高较矮,长势旺盛,分枝性强,冠幅均匀且较大,花色艳丽,初花期10月底,盛花期11月上旬,营养生长期叶色浓绿均匀,适合园林地被应用的新品种[5~7]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结论怎么写www.7ctime.com
。另外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8],东北林业大学花卉生物工程研究所[9,10]也育出了一些地被菊新品种。目前地被菊的现有品种近100个。
2 地被菊的形态特征
地被菊是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由多种野菊杂交而来。植株低矮(25~45cm),根系发达,匍匐茎在雨季极易生根,产生新的个体,从而迅速覆盖地面,单株冠幅30~100cm或更大。地上茎冬季枯死(南方温暖地区除外),来年由地下茎重新萌发新脚芽,萌发早,绿色期长。地被小菊通常每年开花一次,花期长,有些品种在5~6月开花,也有的在6~7月开花,但大多数品种在9~10月开花,有些品种开花会更晚些。花色主要有、白色、红色、紫色、粉色、橙色、褐色及杂色等,几乎包含了蓝色外的所有颜色,品种色谱宽、效果好。花径较小,一般大小为3~5cm,单生或簇生,排列紧密,一墩上成百上千的花同时盛开,繁花似锦,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3 地被菊对环境的适应性

3.1 抗寒

虽然菊花多是秋天开花,具有一定的抗寒性,但地被小菊的抗寒性更强,多数品种在-30~-20℃之间可以安全露地越冬,可在东北的长春[11]、沈阳[12],哈尔滨以及大庆、佳木斯、黑河等城市[13]进行正常的露地栽培。地被菊比其它宿生花卉的萌动期要早,一般5℃以上就开始萌动,10℃开始生长。

3.2 抗热

地被菊抗热性很强,但夏季开花的一些品种,可能会受高温的影响,而不能正常开放,需要注意品种的选择。对于秋天开花的,则可以在武汉[14]、南京[15]等高温城市露地栽培,南至广东[16]、广西[17]、海南[18]都可露地应用。

3.3 抗旱

地被菊也有很强抗旱性,通常露地定植后,就不用浇水了,自然降雨即可满足生长,除非遇到特别干旱的年份或特别干旱的地区,土壤含水量达8%~9%即可正常生长,在银川[19]、兰州[20]地区也可露地栽培。

3.4 耐盐碱

地被菊的亲本来自野生的种质资源,所以在实地栽植应用时,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在银川的盐碱土[19],黄河三角洲地区[21]均有露地栽培。

3.5 耐贫瘠

地被菊对土壤要求并不严格,对酸碱度没有要求,通常不需施肥,水肥过大反而会使其发生徒长、易倒伏,从而影响景观效果。唯一对土壤的要求是具有一定的排水性,防止雨季时发生水涝。

3.6 抗污染

地被菊在城市的园林、工厂的露地绿化应用表明,地被小菊对各种空气污染如二氧化硫、氯气等有很强的抗性,非常适合城市街道、园林、工厂矿区、居民小区等场所应用,可净化空气,吸附灰尘。
4 地被菊的园林应用
地被菊分枝、分蘖性强,地面覆盖度高;着花繁密,颜色丰富,美化效果好,因而适合各种园林应用方式,如用于花境、花坛,装点庭院和美化居室,以及各种边坡的绿化美化。只要品种搭配与花期相一致,花色鲜艳且对比强烈,即可形成块的精美图案(图1)。
图1 地被菊对边坡的美化地被菊也比较耐荫,镶嵌性也好,所以适合在林下或林缘作自然式的种植,也和草坪组合,形成嵌花草坪。街道、高速路隔离带的美化过程中,利用开黄、红色的品种,在公路两侧形成一条花带,颜色醒目,可以突出路面与路基的分界,对高速行驶中的车辆能起到警示作用,也可缓解驾驶员的视觉疲劳(图2)。另外也可用地被菊中一些匍匐型品种,可以悬挂造景和临水下垂,营造出很好的景观效论文导读:
果。
图2 地被菊形成的花带 地被菊是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于一身的优良宿根花卉,具备绿化、美化、彩化综合功能,我国又有很好的菊文化基础。与其它园林植物相比,地被菊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地被菊在种植后对水肥要求不严,无需修剪,管理粗放,养护成本要低很多,只是进行适当的除草,且地被菊的病虫害很少,基本不用喷施农药,另外地被菊作为宿根花卉一次定植可多年开花,利于在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鸿渐,邵建文.中国菊花品种资源的调查收集和分类[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0(13):30~36.
[2] 戴思兰.中国菊花与世界花卉园艺[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3):1~7.
[3] 王彭伟,陈俊愉.地被菊新品种选育研究[J].园艺学报,1990,17(8): 223~228.
[4] 陈秀兰,李惠芬.小花型菊花新品种的选育[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3(2):37~40.
[5] 陈发棣,房伟民,赵宏波,等.菊花新品种——地被菊系列[J].园艺学报,2005(32):1 167~1 167.
[6] 陈发棣.菊花新品[J].中国花卉园艺,2011(4):38~41.
[7] 左金富,颜范悦,胡新颖,等.“辽菊”系列地被菊新品系选育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6): 16~17.
[8] 丁 兵,佟友丽,李玉花. 地被菊新品种“火玫瑰”和“神韵”[J].园艺学报,2007,34(3): 803
[9] 王 江,丁兵,李玉花.露地菊新品种‘繁星粉’和‘火焰’[J]. 园艺学报,2010,37(1): 167~168.
[10] 李鸿君,刘文超. 地被菊的栽培与应用[J].吉林蔬菜,1998(1):28.
[11] 毛洪玉,祝朋芳,何小雨.地被菊的抗寒性和光照栽培试验[J].辽宁农业科学,2004(4):46~48.
[12] 刘晓东,丁 冰,张敩方,等.地被菊的区域栽培试验[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0,24(5): 50~56.
[13] 蒋细旺,张 萍.武汉市地被菊花的引种试验综合评价[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5,24(2): 131~134.
[14] 苏继申,王 红,杜顺宝.南京地被小菊应用现状分析及引种小菊品种的性状比较7彩论文网论文下载中心www.7ctime.com
[J]. 江苏林业科技,2010,37(2):23~25,46.
[15] 李进进.地被菊引种适应性观察初报[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3): 17~18.
[16] 姚 胜,韦志扬.地被菊等在广西引种栽培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7,38(5): 556~558.
[17] 张玄兵,姚 胜,梁冬霓等.地被菊六个品种的引种研究[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4(2): 69~71.
[18] 徐庆林,陈银芬,田 耘,等.地被菊的引种与驯化[J].宁夏农林科技,1999(6):40~41.
[19] 李 睿.地被菊引种栽培试验研究[J]. 甘肃农业,2003(11):76.
[20] 赵 鸣,王卫斌.耐盐地被植物在黄河三角洲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山东林业科技,2008(2):52~54.

相关知识

野生花卉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花文化探究综述.pdf全文
芝樱 洪坤花卉芝樱工程苗 花坛地被 花镜 公园花箱花卉 丛生福禄考芝樱花苗
菊之花语与民俗
金盏菊的花语和养殖方法介绍
数量性状基因型到表型预测模型的理论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草本花卉在园林绿化中配置应用和养护管理
被鄙视的玫瑰:明清文人插花偏好之《瓶花谱》
瓜叶菊适合放卧室吗
如何养好九月菊

网址: 地被菊在园林设计中应用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6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who studies smel
下一篇: 大理州农科院花卉研究所科技人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