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日下午,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学科前沿性专题课程讲座系列——“中国传统植物文化及其景观表达(Traditional Chinese Plant Culture and Its Landscape Expression)”课程专题讲座成功举办。
本期讲座的主讲专家是易兰规划设计院合伙人、中国女风景园林师分会副会长、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客座教授唐艳红老师。唐艳红教授从事城市及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多年,主持参与过国内外众多大型综合项目,特别是城市片区与大型文旅类项目,主持、参与项目多次获得国际国内专业权威组织的奖项,并在众多学术期刊如Elsevier国际知名刊物发表论文与观点。本期,唐艳红教授围绕“当代园林实践与理论—园林绿化设计及其文化问题的思考(Contempore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actice and Theory-Landscape Planting Design and Its Culture Issue Considerations)”为园林学院的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讲座。
本次讲座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董丽教授主持。
主讲人及主持人介绍
讲座内容回顾
唐艳红教授围绕“当代园林实践与理论-园林绿化设计及其文化问题的思考”,从植物、植物的价值、种植设计、城市园林设计的节水原则四个方面展开,为同学们深刻、细致的介绍了植物资源现状、价值,以及在园林中的应用,并以具体的设计案例详细讲述了园林植物的设计方法等要点。
1
植物 Plant
唐艳红教授首先讲述了植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如保持水土、截流雨水、维持地下水位、气候调控等,并以中国的几种特有植物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银杏(Ginkgo biloba)等为例,解读了其在自然中的生态与美化能力。
自然界的植物
唐艳红教授介绍道,植物在园林与园艺中应用广泛,也是自然界及食物链中的生产者,为生物提供氧气和食物来源,但由于人类的无尽索取,其已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并更合理地应用植物是极为重要的,实践的方法包括生态调查、发展资源管理的新科技、不断补充景观规划知识以及保护自然系统并更负责地改造城市中的建成区域,并以毛乌素沙漠为例,讲述了其从绿洲变为沙漠,又历时近70年达到治理率93%的过程。
生态问题存在于全球,但美国对于景观退化及植被破坏的重建措施引起了广泛关注。包括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以避免高山牧场和草原森林的消失、在被破坏的土地上进行森林重建和新树种植、将人工林用作放牧保护区或粮食生产区等,这些计划得到了广泛支持并将逐步实施。
2
植物的价值 Value of Plants
唐艳红教授从植物的文化价值、装饰价值、生态价值及社会价值四个方面对植物的价值进行了详细解读。
在植物的文化价值上,唐教授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的植物材料,包括人参(Panax ginseng)等传统中药材植物;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等具有风水象征意义的植物;茶文化;竹文化;柑橘、梅花、菊花、牡丹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中国的新年植物;传统园林元素等十个方面。其中,唐教授对竹文化的解读尤为详尽,从古至今,竹在中国都代表着正直、坚韧的精神,其在制造业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唐教授以成都麓湖红石公园、安吉桃花源、北京首钢工业遗址城市更新改造等项目为例,讲解了竹在如今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唐教授以成都麓湖红石公园为例讲解竹的应用
植物的装饰价值主要体现在叶色、花色等对自然界的美化;同时,植物具有保持水土、净化水源、减少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降低噪声等作用,表现出其生态价值;最后,植物作为城市中的天然氧吧,为人类提供户外休闲、娱乐及教育的场所,提升了人们对于环境的认知,发挥了其社会价值。
以上的讲解使同学们开阔了眼界,对植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的的价值有了更进一步了解。
3
种植设计 Planting Design
唐艳红教授从植物鉴别、种植设计及种植设计中的十个关键考虑因素三个方面对种植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
自然界中的植物可以分为落叶乔木、常绿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地被植物。而花卉学中,根据花卉的生态习性,可分为一、二年生花卉、球根花卉、宿根花卉、多浆及仙人掌类、室内观叶植物、兰科花卉、水生花卉和木本花卉。它们在园林应用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在种植设计时,首先要了解各种应用植物的生态习性做好种前准备,其次考虑到设计细节,如按植物需水量分组种植、更多使用本地植物和保水植物、在需要遮阴处种植乔木等。此外,唐教授还提到应当分层进行种植设计,乔木、灌木和草本地被植物相搭配,不仅能形成更稳定的植物群落,还能丰富生物的多样性,改善局部环境小气候。同时也应注意种植地的土壤健康并适当调整和改善,种植时要注意保护植物材料,种植后考虑其可持续性并进行持续监测管理。
唐教授提到,种植设计中有十项需考虑的关键因素,包括土壤准备、光照需求、高效灌溉、种植间距控制、地面覆盖物、病虫害管理、配套种植(将生物多样性纳入考虑,选择丰富的植物)、季节性维护、选择原生和适应性植物以及考虑野生动物。但是,不同的种植地点其环境因素各不相同,需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考虑种植方法,这才是种植设计成功的关键所在。
4
城市园林的节水设计原则
The Water Conservative Design
Principles in Landscape
唐艳红教授所讲述的城市园林的节水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注意整体规划。可以建立雨水回收系统或将景观湖与污水收集池结合起来。唐教授以Long-Lake Ecological Park为例,说明了雨水回收利用中最重要的是保护水资源,减少城市水供应和灌溉系统的压力,同时减少居民水费的开销。
(2)巧妙地利用草坪。大草坪不该成为现代土地利用设计的典型模式,如果设计中确实需要用到草坪,它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要考虑到后续的灌溉和维护问题。
(3)种植本地和耗水量低的植物。乡土植物经过了数千年的自然选择,与外来树种相比有更大的优势,病虫害少、种植基础好、对环境的适应性强。
(4)改善土壤。可通过局部土壤置换、改变土壤PH值等方式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保持绿地生态平衡。
(5)科学的灌溉设计。重点是节约灌溉用水,做到高效灌溉,可通过布置雨水传感器、滴灌和根灌系统、自动截流喷嘴等方法实现对灌溉水量的控制。
(6)覆盖地表。以树叶、树皮、木屑、碎石等覆盖土壤表面能提高土壤中现有有机养分钾、钙、镁等的利用率,也能起到保持土壤较高的含水量、抑制杂草、防止风沙、保持土壤温度的作用。
讲座中同学们在积极讨论
最后,唐艳红教授以易兰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几个实地项目介绍作为这次讲座的结尾,案例包括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A1)、布鲁克林植物园游客中心、新加坡花园节、韧性花园·生态修复示范花园,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了上述理论在园林设计实践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植物文化及其景观表达”课程专题讲座师生合影
讲座最后,董丽教授感谢唐艳红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知识丰厚的讲座,对当代园林的绿化设计及其文化问题进行了全方位讲解,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同学们表示通过此次讲座,扩展了自己对中国植物文化的相关认识,对园林的种植与设计和实施方面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植物与人居环境的思考也得到进一步深化。
来源:园林学院风景园林系
供稿:董 丽 舒顺怡
编辑:王曰悦
责编:彭 腾 孙 艳
审核:庞瑀锡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讲座回顾丨当代园林实践与理论—园林绿化设计及其文化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城市园林绿化面临新问题的思考
淄川区园林绿化和公园管理服务中心举办花境设计视频讲座培训
刘燕:园林学院园林花卉领域发展概况及思考
园林绿化景观设计论文通用12篇
宋代花艺美学对当代城市植物景观设计的启示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园林花卉文化与鉴赏
CTPI专题丨花卉主题公园——主题公园与休闲农业发展结合的新业态
浅谈低碳时代下的屋顶花园设计
网址: 讲座回顾丨当代园林实践与理论—园林绿化设计及其文化问题的思考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3303.html
上一篇: 成都花卉产业调查及发展研究 |
下一篇: 郁金香主题花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