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中捕食茶树害虫的昆虫类群和非昆虫类食虫动物的总称。
茶园以害虫为食的天敌昆虫多达三百余种,按照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攻击特性,可分为捕食性天敌昆虫和寄生性天敌昆虫两大类。
包括昆虫纲中许多目、科的昆虫,其重要的类群有:
瓢虫属鞘翅目瓢虫科(coccinelliclae),成虫半球形,触角短棒状。跗节为隐4节,第2节宽大,第3节细小,陷于第2跗节内,第4节细长,视若3节。茶园常见瓢虫种类甚多,捕食茶蚜、介壳虫、粉虱和螨类等。如红点唇瓢虫、宽缘唇瓢虫,对长白蚧、椰圆蚧、卷毛蚧、长绵蚧等常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都有多样变型,常成为控制茶蚜虫口增长的一个主导因素。据试验,异色瓢虫与茶蚜的益害比为1∶280时,7天后虫口下降82%;12天后下降93%以上。刀角瓢虫经常是捕食和控制黑刺粉虱的重要天敌。
草蛉属脉翅目草蛉科(chrysopidae),成虫体细长柔软,多呈绿色,复眼突出有金属光泽,触角长线状,翅透明,前缘有横脉30条以下,近外缘横脉阶脉排成阶状,茶园常见有:大草蛉,中华草蛉和丽草蛉等,捕食茶蚜等害虫。
食蚜蝇属双翅目食蚜蝇科(Syrphidae),成虫貌似蜜蜂,色多暗而有黄、绿等斑纹,复眼圆大,触角芒状,翅沿外缘内侧有一条横脉,径脉与中脉之间有一条两端游离的假脉。幼虫蛆状,栖于蚜群间捕食茶蚜。茶园常见有:黑带食蚜蝇、大灰食蚜蝇、四条小食蚜蝇等。据观察,食蚜蝇与茶蚜的益害比为1∶100时,8天后有蚜芽梢率下降70%,虫口下降75.4%;为1∶70时,8天后有蚜芽梢率下降62.5%,虫口下降58%。食蚜蝇活动迟缓,食蚜量与贫食彻底性均不及瓢虫,且常有寄生蜂寄生。
其它除上述三类外,茶园还有很多其它捕食性天敌昆虫。据四川苗溪茶场报道,属于半翅目盲蝽科(Miridae)的军配盲蝽捕食茶脊冠网蝽,平均每日捕食网蝽2~3头,益害比为1∶40时,一周后全部捕食殆尽;益害比为1∶60时,一周后虫口下降86.7%。其它如鞘翅目步甲科,半翅目猎蝽科、姬猎蝽科、蝽科、膜翅目蜾赢蜂科、胡蜂科、蚁科,以及螳螂目螳螂科等,在茶园中也都有其常见的种群,捕食各种茶树害虫。
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两大类群。其寄生习性比较复杂,按其在害虫虫体的寄生部位分外寄生与内寄生;按其寄主害虫虫态分单期寄生与跨期寄生,前者如卵寄生、幼虫寄生等,后者如卵—幼虫寄生,幼虫—蛹寄生等;按同一寄主虫体同时寄生的昆虫种类分独寄生与共寄生;按同一寄主虫体育出一种寄生昆虫个体的多少分单寄生和多寄生;按寄生昆虫完成发育的情况分完寄生与过寄生;按寄主范围的大小分单主寄生、寡主寄生和多主寄生:按寄生昆虫与寄主害虫的寄生关系分原寄生与重寄生,前者直接寄生于寄主害虫,后者则属间接,寄生于寄生性天敌昆虫甚至二重、三重寄生。
寄生蜂属膜翅目,类群繁多,主要有姬蜂总科的姬蜂科(Ichneumonidae),茧蜂科(Braconidae)和小蜂总科的许多科,如赤眼蜂科(Trichgrammalidae)及细蜂总科缘腹细蜂科(Scelionidae)等。姬蜂体型一般较大,触角线形细长多节,前翅翅痣及翅脉明显,具第二回脉,寄生于多种害虫的幼虫或蛹内,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卷叶蛾、茶小卷叶蛾、茶蓑蛾、扁刺蛾等,都常有姬蜂寄生。茧蜂体较小,似姬蜂,但前翅翅脉有所简化,无第二回脉,蛹都有茧,一般寄生于多种害虫的幼虫,单白绒茧蜂内寄生于茶尺蠖幼虫,卷蛾小茧蜂外寄生于茶小卷叶蛾幼虫,常有较高的寄生率。小蜂体小,甚至体长不及1毫米,触角大多膝状,翅脉*退化。赤眼蜂是小蜂中重要的一类,体*微小,前翅多微毛排列成行,翅脉呈“S”形,卵寄生,茶园中常有拟澳洲赤眼蜂对卷叶蛾,刺蛾等具有一定的自然控制能力。缘腹细蜂亦称黑卵蜂,体小,亮黑,翅脉亦退化,腹部有明显侧缘,第二腹节特长,卵寄生,茶毛虫,茶蚕,油桐尺蠖卵都常有黑卵蜂寄生。
寄生蝇属双翅目,种类较多。主要有寄蝇科(Larvaevoridae),另有麻蝇科(Sarcophagidae),头蝇科(Pipunculidae)等。寄蝇中型灰暗,常有淡色斑纹。头大,与胸等宽。触角3节,第3节大而延长;触角芒3节,多光滑无毛。中胸后小盾片发达,呈舌状向后突出。翅基后缘有腋瓣。腹部多刺毛。寄蝇,麻蝇和家蝇相似,但触角芒明显不同,幼虫蛆状。多寄生于蛾蝶类幼虫和蛹内。茶园常见有蚕饬腹寄蝇、伞裙追寄蝇、日本追寄蝇、红尾追寄蝇等分别寄生于茶蚕,大蓑蛾,茶毛虫等多种害虫。
主要有蜘蛛、捕食螨和鸟类等。
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类群繁多。《全国茶树害虫天敌名录》(1983年)记载,条茶区茶园蜘蛛多达24科119种以上,主要有:微蛛科(Micrphantidae),球腹蛛科(Theridiidae),猫蛛科(Oxyopidae),蟹蛛科(Thomisidae),肖蛸科(Tetragnathidae),跳蛛科(Salticidae),管巢蛛科(Clubionidae),圆蛛科(Aran-eidae),漏斗蛛科(Agelenidae),狼蛛科(Lycosid-ae)和皿网蛛科(Linyphiidae)的一些种类。数量较多或优势种群常有草间小黑蛛、八点球腹蛛、三突花蛛、斜纹猫蛛、斑管巢蛛、黄斑蝇豹、迷宫漏斗蛛、茶色新圆蛛、黄褐新圆蛛、花腹盖蛛等。蜘蛛在茶园里四季留守,种群数量也大。据统计按生物量计算,茶园蜘蛛约占茶园整个捕食性天敌80~90%。茶园蜘蛛捕食多种害虫,且日捕食量较大。据候建文报道(1983年),八点球腹蛛和三突花蛛平均每日均捕食茶尺蠖—龄幼虫1.4头,斜纹猫蛛平均每日捕食茶尺蠖一、二龄幼虫1.2头,黄斑蝇豹平均每日捕食茶小卷叶蛾一龄幼虫2.7头。实践也表明茶园蜘蛛与一些主要害虫在数量上互为消长,确是茶园害虫的一个重要自然控制因素。然而,茶园蜘蛛发生因地区和季节不同常有很大差异,主要与当地植被、气候、食料以及人为因子特别是施药的影响有关。山林地区植被复杂,茶园蜘蛛种类远较丘陵林木稀少的茶园为多,但其种群数量则取决于食物的丰欠。茶丛覆盖度大,尤其害虫发生较多的茶园蜘蛛发生量相应较大。但是由于蜘蛛耐药力*弱,在频繁施药的情况下,茶园蜘蛛数量显著减少。蜘蛛对气温较为敏感,炎夏、寒冬都有相当一部分潜入表土落叶间蛰伏,致茶丛上蛛量常以春、秋两季为多。
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Acarina),除具蛛形纲一般特征外,体驱分为体前部(又分螯体段和前肢体段)和体后部(又分后肢体段和末体段),分节却不明显,口器螯肢呈钳状。多比害螨稍大,数量远比害螨稀少,行动活泼敏捷,经常单个出没于害螨、蚧类等群体间捕食。一生经历卵、幼螨(3对足),若螨(4对足)和成螨四个阶段。若螨且常经蜕皮分为第1和第2若螨。茶园常见主要有植绥螨科(Phytoseiidae),长须螨科(Stigmaeidae),肉食螨科(Cheyletidae)和赤螨科(Erythraeidae)的一些种类。如德氏钝绥螨常为茶园的优势种,捕食茶跗线螨、茶橙瘿螨、茶红蜘蛛、介壳虫卵等,且可正常取食茶花等花粉。这在四川、广东等地已经取得研究应用成效。具疣长须螨捕食茶跗线螨,甚至捕食通草粉虱、脊冠网蝽和某些绵蚧的幼虫和卵。畸螯螨也用于捕食茶跗线螨。
属脊索动物门鸟纲,且大都属雀形目(Passeviforrnes),体驱轻捷,雀跃善飞,喙角质无蜡膜,多能啭鸣,趾4个,3趾向前,1趾向后,趾间无蹼。据调查(1982年),皖南茶区常见食虫益鸟不下30余种,经胃检啄食属于10目47科数十种农林害虫,其中茶树害虫多达18科22种,所食昆虫又以蛾类居多,甲虫次之。如大山雀一次*多啄食茶尺蠖5龄幼虫9头,灰喜鹊一次竟啄食茶尺蠖4~5龄幼虫62头或大蓑蛾成长幼虫7头,山鹊鸽一次*多啄食扁刺蛾老熟幼虫5头,棕头鸦雀一次*多啄食茶蚜386头。
**应着眼于保护与改善野外自然天敌的生存繁殖条件,增进天敌种群数量及其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
人工防治中摘除的害虫卵块、虫体,不宜立即销毁,而应放入相应的保护装置内让寄生蜂、寄生蝇羽化飞出再行繁殖寄生。对于虫卵可用两个大小不同的瓦盆(缸),将小盆放在盛水的大盆内,水面滴少量煤油,卵块放入小盆内,并以覆盖物防雨,这样可使卵块孵出的幼虫溺水而死,寄生蜂、蝇则可自由飞去。在水池中固定的浮物上放卵块,也可获得同样效果。对于幼虫和蛹则可改用寄生蜂保护笼。秋后茶丛下存留落叶或覆草,茶园梯塝保留杂草,以利蜘蛛、瓢虫、食蚜蝇等蛰伏越冬。平时茶丛修剪、台刈下来的枝叶,宜堆放在茶园附近的空旷地方,待蚧类等寄生蜂羽化飞回茶园后,再行处理。禁止捕蛙打鸟,也是保护天敌的重要方面。再则还可结合人工助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例如从介壳虫、粉虱寄生率高的茶园剪取虫枝插入天敌稀少的茶园,任寄生蜂羽化寄生,逐步提高寄生率。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和选择性农药品种,加强病虫测报,制订防治指标,严格控制施药次数和单位用量,同时尽量做到挑治、片治,克服盲目普治,且应尽量在天敌隐蔽或不活动期施药,多采用农业的、生物的等非化学防治措施,进一步减少农药对天敌的伤害。
许多天敌除以昆虫为食外,还需获取花粉、花蜜等其他补充营养。茶园套种绿肥,附近种植蜜源植物,或有意识保留某些野生开花植物,都有助于寄生蜂、蝇和捕食螨的繁衍,增进其对害虫的控制能力,对于赤眼蜂,可在田间寄主卵中断期间分散挂放非茶树害虫卵(如松毛虫卵、麦蛾卵),作为填充寄主,繁衍提高其对茶树害虫卵的寄生率。
山林植被复杂,群落结构相应比较稳定,对茶园害虫的控制能力一般较强。但是不少地区特别是丘陵成片茶园单一化种植,利于害虫发生,而群落组成却较简单,天敌常不足以控制害虫的数量发展。增加茶区植物种类,尤其是植树造林,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茶林结合,随植食性昆虫种类增多,必将有助于天敌繁荣,辗转寄生繁衍不断,增进其对茶园害虫的自然控制。发展林业,更有助于招引食虫益鸟定居繁殖,啄食茶园害虫。
除了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外,还可人工大量繁殖散放天敌。早春天敌数量稀少,如能适时繁放,更有利于控制害虫发生基数。如今国内外对草蛉、瓢虫、茧蜂、捕食螨等主要天敌,特别是赤眼蜂,都已成功地采用人工饲料大量繁殖应用技术。据安徽敬亭山茶场等大面积应用,每亩放蜂2~8万头防治茶小卷叶蛾,寄生率一般达75%以上。近期中国又取得赤眼蜂人工寄主卵的研制成功。这些都有利茶园害虫生物防治的开展。
相关知识
浅谈绿茶茶园常见病虫害与防治措施
以虫治虫,这些害虫的天敌你知道吗?
常见害虫天敌大全,值得收藏!
潜叶性害虫和花果类害虫.ppt
安吉白茶茶园的病虫害治理
最全害虫天敌知识
天敌攻略:揭秘害虫最大威胁!
茶园病虫生态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茶园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
常见天敌昆虫大全
网址: 茶园常见害虫天敌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338771.html
上一篇: 五毒之“蜈蚣”:母爱面前,这个杀 |
下一篇: 和平公园动物类群达130余种,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