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黄老,这树根我利用了弯曲度这样雕刻,形象吗?”昨天上午,在市海庆中学的“根雕工作室”里,一名学生边雕刻边对黄明元说。近期,为了让学生感受非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了让根雕技艺有所传承,身为“根雕、木雕”这一非遗项目传承人的黄明元,担任了市海庆中学的特聘“根雕老师”,目前,学习的学生多达百余位。
根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根雕已经成为一门成熟而独立的艺术,有着自身特有的技法系统和人文精神。走进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根雕艺术委员会理事、连云港市根雕艺术委员会秘书长、连云港市根雕和木雕非遗传承人黄明元的家中,入眼可见摆设古色古香,尤其是客厅前方摆放的各种根雕艺术品,更显家中浓浓的文化底蕴。
27岁那年,出于偶然,黄明元喜欢上了根雕艺术。年轻的他四处收集枯木,山坡上、道路边、梯田边,甚至是枯死的盆景,他拿回家,经过去皮、防虫防腐处理、沉炼等过程,就可以在上面雕刻出栩栩如生的作品了。
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黄明元为了得到一块满意的树根,攀岩取木,为求良木不惜一掷千金,甚至花光积蓄,非科班出身的他没有拜师学艺,艺术创作之路蜿蜒曲折,但就是靠着一股韧劲和喜爱,坚持、磨炼成就了一手好的根雕技艺。
“不论哪一种学问,到了一定时期总会遇到瓶颈,我也不例外,就在我雕刻了20多年的时候,突然感觉自己的作品都非常平淡,总是缺少了什么东西,于是我坐车去了浙江,希望可以突破瓶颈。”黄明元回忆说。去浙江的时候,他带上了他当时非常喜爱的作品,希望可以得到老师的指点。在浙江,他给当地的木雕师傅做学徒,通过老师的指点加上他自身的领悟,他突然醒悟:木雕也是一件有生命的东西,而不是单纯地在木头上刻出图案。
这次的千里之行让他受益匪浅,回来后,他的作品不再仅局限于人物,随着木头的形状,奔腾的骏马、顽皮的猴子、绽放的荷花……不间断地出现在他的手中。五六年前,黄明元开始创作有自己特点的作品,他用奇根异木的自然美与人工的“指尖”巧妙结合,“方物”和追求用“思想者”的眼光,五千年璀璨的历史和现代的文明,经过刀凿打磨、修饰,达到一根一特点。“我在雕刻的时候尽最大的可能保留根的特性和纹理,施以夸张的雕刻手法,这样既可以发挥枯木本身的艺术形态,也可以让枯木焕发出美。”他说。
在黄明元的家中,《瘦骨罗汉》《老寿星》《钟馗捉鬼》《长眉罗汉》《济公》《静思(达摩)》……都是黄明元近年来自己创作的作品。在他的记忆中,四十年根雕生涯,有千余件作品问世。
虽是“半路出家”,但通过刻苦努力自学成才,如今黄明元已在根雕界小有名气。目前,在市海庆中学,他开设了“根雕工作室”,让学生可以随时学习根雕技艺,让非遗技术传承下去。(记 者 武 娜 通讯员 黄晓东)
【编辑:马静静】
相关新闻 淮安清江浦:文化引领 打造独具韵味的“诗和远方” 5G+VR/AR”赋能红色文化 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 【地评线】秦平:创造文化新辉煌,构筑强大中国力量 公共文化服务让苏州更有温度 灌南高级中学:学生代表参观县红色文化博物馆 “环保达人”郭文珍:自制环保用品送居民查看珍珠河蚌
海水冰凌
连云港港汽车出口突破35万台
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
探秘大数据工具医保缴纳“掌中宝”
人生没有不可逾越的天堑——苍梧绿园
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龙尾河畔
连云港发布十周年媒体融合发展分享会...
相关知识
和政:非遗进校园 文化有传承
探寻非遗之美,传承文化精髓——临夏市各校园广泛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体验活动
非遗花杆进校园,文化传承助发展
传承非遗文化 走进历史瞬间 艺术与创意学院举办传承非遗作品展
小小太阳花传承非遗文化
非遗进校园:传承文化瑰宝 点亮校园生活
【喜报】艺术设计学院团队在2024年非遗根雕技艺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当簪花成“网红”,别错过非遗的文化内核
当簪花成“网红”,别错过非遗的文化内核|文化中国行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 非遗传承
网址: “根雕达人”黄明元校园传承非遗文化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356312.html
上一篇: 木材特性 |
下一篇: 山西幼儿园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