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联合应用研发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和杀菌剂。
背景技术:
:花生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重要的经济、油料作物,由于其营养价值丰富、用途广泛,在国计民生中具有战略性位置。特别是在东北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是与玉米轮换的主要作物、其耐旱、耐贫瘠的特点,使其种植面积逐年加大。另一方面,随着种植规模的上升,花生病害发生频率、危害程度也日益加重。目前,叶斑病已经是吉林省花生发生最为广泛、影响最大的病害。另外,在我国已登记的花生叶斑病防治药剂有135条,其中80年代开发的防效低,残留大的药剂品种:如百菌清、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代森锌、多菌灵、硫磺等制剂或其复配制剂竟然占86条,且尚无一条是生物农药。相较于水稻稻瘟病的生物防治药剂比较,如生物农药春雷霉素、井冈霉素等,花生叶斑病防治药剂的研发还相对滞后,特别是生物农药研发上。因此,花生叶斑病的药剂研制,特别是生物药剂的拓展应用上,尤为紧迫。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和杀菌剂。该杀菌组合物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菌组合物,该杀菌组合物由吡唑醚菌酯和公主岭霉素组成,吡唑醚菌酯与公主岭霉素的质量比为(6~9):1。本申请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对大量叶斑病防治化学药剂、生物药剂进行了筛选,并对花生叶斑病病原菌活性较高的部分药剂之间进行了联合毒力测定。发现吡唑醚菌酯与公主岭霉素之间,联合作用未见拮抗作用,表现为相加或增效,在一定比例范围内增效显著。并对适宜二者复配的剂型做了筛选,确定水基悬浮剂对药剂的稳定性、活性有保障,经过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等一系列试验的论证。作为优选,吡唑醚菌酯与公主岭霉素的质量比为8:1。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杀菌组合物在防治花生叶斑病中的应用。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杀菌组合物在防治玉米大斑病中的应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杀菌剂,包括上述杀菌组合物和农药学上可接受的助剂。作为优选,杀菌剂的剂型为悬浮剂或水分散粒剂。作为优选,杀菌剂的剂型为悬浮剂,以重量份计,杀菌剂包括如下组分:吡唑醚菌酯18~27份,公主岭霉素3份,乳化剂16~20份,分散剂0.5~1份,渗透剂1~2份,悬浮剂3~5份,展开剂0.5~1份,花生叶片亲和剂0.5~1.0份,水补足至100份。优选地,杀菌剂以重量份计,悬浮剂包括如下组分:吡唑醚菌酯24份,公主岭霉素3份,乳化剂17份,分散剂0.7份,渗透剂1.5份,悬浮剂4份,展开剂0.5份,花生叶片亲和剂1.0份,水补足至100份。作为优选,乳化剂为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三丁基酚聚氧乙烯醚、油酰n-甲基牛磺酸钠、农乳700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优选,分散剂为烷基萘磺酸钠、硅酸铝镁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优选,渗透剂为失水山梨醇油酸酯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月桂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优选,悬浮剂为黄原胶、烷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优选,展开剂为烷基化的乙烯基吡咯烷酮聚合物;作为优选,花生叶片亲和剂为聚乙烯醋酸酯或聚乙烯酸多元醇聚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优选,杀菌剂的施用剂量为121.5~153.9g/hm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和杀菌剂。该杀菌组合物由吡唑醚菌酯和公主岭霉素组成,吡唑醚菌酯与公主岭霉素的质量比为(6~9):1。本发明具有的技术效果如下:1.本发明将吡唑醚菌酯和公主岭霉素复配后具有增效作用;2.本发明吡唑醚菌酯与公主岭霉素二者联合作用还扩大了防治范围,除了主要防治叶斑病之外,对一些细菌性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花生抗逆性具有促进作用;3.本发明杀菌剂以悬浮剂为施用剂型,助剂中加入花生叶片亲和剂,增加了药剂与花生叶片的粘着性,提高药剂的利用率和持效性。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与常用药剂甲基硫菌灵,在保证防效的同时,降低化学用量;4.本发明杀菌剂对花生及周围作物大豆、玉米生长安全性极高。不存在飘移药害或残留药害等次生灾害。有利于我国部分耕地相临作物,乃至套种的作物在使用一种杀菌剂时,避免漂移药害的产生;5.本发明含有吡唑醚菌酯与公主岭霉素的杀菌剂具有施用量少,防效较高,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与现有的36%甲基硫菌灵sc比较、在花生田上施用,施药量降低40%以上,添加花生叶片亲和剂后,与不加此助剂比较,提高药剂利用率3%以上,对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前景预测:1.在经济效益上,防治花生叶斑病上,提高了花生叶斑病的防效、花生产量,进而能直接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2.在社会效益上,新品种的研发,使叶斑病的防控更有利于实施,促进了农民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改变了部分地区玉米的单一种植模式,对保障农民生产信心,提高生产积极性有促进作用。3.在生态效益上,与常用杀菌剂36%甲基硫菌灵sc比较,防效提高10%以上,降低施用量40%以上,另一方面保障花生产品质量。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积极的直接和深远影响。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和杀菌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
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菌剂及其应用,涉及农药新品种研发
技术领域:
。此农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吡唑醚菌酯和公主岭霉素,二者联合具有增效作用。加工的剂型为悬浮剂,其中悬浮剂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制成:24份的吡唑醚菌酯、3份的公主岭霉素,16~20重量份乳化剂、0.5~1重量份的分散剂、1~2重量份渗透剂、3~5重量份悬浮剂、0.5~1重量份展开剂,0.5~1.0份花生叶片亲和剂,其余用水补足。27%吡唑醚菌酯·公主岭霉素sc在花生叶斑病发病早期施用,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且与常用药剂36%甲基硫菌灵sc比较,减少施药量40%。吡唑醚菌酯与公主岭霉素二者具有不同的杀菌机理,对叶斑病防治上,预防和防治效果显著,剂型研制上,添加了花生叶片亲和剂,增加了耐雨水冲刷的作用,提高了药剂的利用率和药剂持效性。且二者均能提高作物抗逆性,对其它病害亦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具体地,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公主岭霉素为来源于土壤中的放线菌的代谢物,属于农用抗生素,吉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于1971年在公主岭的土壤中分离到。在作物抗逆性试验中,对提高作物抗逆性中有较好的表现,对多数病害具有预防、防治效果。二者活性机理差异较大,联合作用后增效明显。室内毒力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ny/t1156.6-2006进行;剂型筛选试验以悬浮率、热贮稳定性为主要测试指标,具体操作按国标进行;药效试验采用田间具体防治操作与调查。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和杀菌剂中所用原料药或辅料均可由市场购得。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施例1复配比例验证试验吡唑醚菌酯与公主岭霉素对花生叶斑病病原菌设置8个复配比例,每个比例设5个梯度,对照药剂为吡唑醚菌酯、公主岭霉素,每个单剂亦是5个梯度,另设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待空白病原菌菌丝铺满培养皿2/3时,调查菌落直径,计算每个处理对病原菌的抑制率,进而计算其线性回归方程,ec50,ec90,根据walley法,计算增效系数sr,最终测得吡唑醚菌酯与公主岭霉素之间的联合作用是否为增效,进而确定最佳比例。增效评判标准为: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数据统计和分析的结果如表1所示。表1吡唑醚菌酯与公主岭霉素对花生叶斑病的联合作用统计表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公主岭霉素混配后,sr值在0.93~1.75之间,二者联合作用为相加或增效作用,未见拮抗作用,以5:1~9:1的比例下,sr值较大,以6:1~9:1的比例下sr值大于1.5,以8:1的比例时,sr值最大,为1.75,增效作用最为明显,直接说明两者复配用于花生叶斑病具有合理性。依据试验结果,确定吡唑醚菌酯与公主岭霉素的适宜比例为10:0.5~10,优化为5:1~10:1,进一步优化为6:1~9:1,再进一步优化为8:1。吡唑醚菌酯:公主岭霉素的质量比为8:1为两种药剂混配对花生叶斑病联合作用增效最高,为最佳配比。实施例2剂型对比试验本发明在二者配比试验的基础上,以悬浮率、药剂热贮稳定性为指标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分散油悬浮剂中进行了筛选,筛选结果以水分散粒剂、悬浮剂2个剂型较为理想,对吡唑醚菌酯·公主岭霉素的杀菌活性表现最好。在生产、运输、使用上降低污染,增加安全性,不选择乳油剂型。在剂型筛选上,悬浮率、及稳定性测试结果见表2,热贮稳定性测定按国标进行。表2活性及热贮稳定性测定表剂型悬浮率%热贮稳定性27%吡唑醚菌酯·公主岭霉素wp86%不合格27%吡唑醚菌酯·公主岭霉素sc98.5%合格27%吡唑醚菌酯·公主岭霉素wg95%合格27%吡唑醚菌酯·公主岭霉素od94%不合格其中对悬浮剂的助剂比例进一步优化,确定为以下配比:悬浮剂(sc):18~27份的吡唑醚菌酯、3份的公主岭霉素,16~20重量份乳化剂、0.5~1重量份的分散剂、1~2重量份渗透剂、3~5重量份悬浮剂、0.5~1重量份展开剂,其余用水补足。进一步优化为24份的吡唑醚菌酯、3份的公主岭霉素,17重量份乳化剂(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0.7重量份的分散剂(硅酸铝镁)、1.5重量份渗透剂(失水山梨醇油酸酯聚氧乙烯醚)、4重量份悬浮剂(黄原胶)、0.5重量份展开剂(烷基化的乙烯基吡咯烷酮聚合物),1.0份花生叶片亲和剂,其余用水补足。其中,为了增加药剂对叶片的粘附作用,耐雨水冲刷,提高药剂利用率,对花生叶片亲和剂进行筛选。其筛选过程如下:首先,针对花生叶片的特点,理论筛选,花生叶片亲和剂化学成分为β-谷甾醇(ⅰ)正三十一烷(ⅱ)、大豆皂醇b(ⅲ)、胡萝卜苷(ⅳ)、二十六烷酸α-单甘油酯(ⅴ)、棕榈酸(ⅵ)、豆甾烷-3β,6α-二醇(ⅶ)、十六烷酸α-单甘油酯(ⅷ)、十八烷酸α-单甘油酯(ⅸ)。除化合物ⅰ、ⅳ、ⅵ外等,根据化学相似相亲原理,选择聚乙烯醋酸酯、棕榈蜡、聚乙烯醇、聚乙烯酸多元醇聚合物、羟丙基甲基聚合物、果胶为主要试验对象,每个样品用0.1%吐温80溶液配制含量为3%的溶液,用喷雾器分别喷施到50枚花生叶片上,观察药液与花生叶片的粘着状况。筛选出聚乙烯醋酸酯、棕榈蜡、聚乙烯酸多元醇聚合物进行下一步筛选。将聚乙烯醋酸酯、棕榈蜡、聚乙烯酸多元醇聚合物三种物质分别以不同浓度添加到27%吡唑醚菌酯·公主岭霉素sc中,具体设计及试验结果见下表。表3花生叶片亲和剂筛选试验设计叶片吸附量操作方法,每个处理采集花生叶片50枚,新鲜且无露珠,称量其质量,摆放于木板,木板倾斜45℃,用大头针在叶片周围将叶片固定,将各个试验药剂分别稀释3000倍,用喷雾器距离其50cm,进行饱和式喷雾,待叶片表面干爽后,称量叶片,减去喷施药剂前的质量,进而计算花生叶片吸附量。表4叶片吸附率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适量聚乙烯醋酸酯或聚乙烯酸多元醇聚合物增加了花生叶片对药剂的吸附量。综合以上试验结果,确定药剂、助剂比例,具体加工流程为:先把计量好的吡唑醚菌酯、适量水加如砂磨机机中进行砂磨,待原药原粉颗粒小于45μm后,打开放料阀进入到剪切搅拌机中,加入公主岭霉素,同时加入乳化剂(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或农乳700)、分散剂(硅酸铝镁)、渗透剂(失水山梨醇油酸酯聚氧乙烯醚)、悬浮剂(黄原胶)、展开剂(烷基化的乙烯基吡咯烷酮聚合物)、花生叶片亲和剂(聚乙烯酸多元醇聚合物)等助剂等进行高速剪切,待理化性质稳定,进入调制釜,搅拌均匀,打开调制釜底阀,把悬浮剂加入过滤器过滤,过滤后的悬浮剂移到悬浮剂贮槽,静置,自然消泡后,取样检测,检测合格后送悬浮剂包装机包装。实施例3药效试验实施例2得到的吡唑醚菌酯·公主岭霉素复配制剂不同剂量对花生叶斑病防效及对花生产量影响见下表,每个处理施药三次。相隔7天,在最后一次施药后7d,调查每个处理的叶斑病发病指数,进而计算各自防效,秋后测产。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试验结果表明,27%吡唑醚菌酯·公主岭霉素sc对花生叶斑病有较高防效,与常用药剂36%甲基硫菌灵比较,减施化学农药40%多,与单剂25%吡唑醚菌酯比较,减施化学农药25%以上。与空白对照比较,平均增产5%以上。另外在药效试验中,调查还发现吡唑醚菌酯·公主岭霉素sc对花生细菌性叶部病害有较好防效,对减缓植株衰老有一定作用。表5实施例2药剂对花生叶斑病防治效果及产量影响在此基础上,27%吡唑醚菌酯·公主岭霉素sc在应用探索上,本申请还在玉米大斑病上进行了防治探索,初步试验结果如下:表6实施例2药剂对玉米大斑病防治效果此试验结果说明此发明的应用范围还具有很大潜力,具体应用方法、使用时期及对病害的具体防控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实验。小结:综上所述,本发明27%吡唑醚菌酯·公主岭霉素sc优良的杀菌剂,其中,吡唑醚菌酯的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对作物安全性高。本发明采用的公主岭霉素是生物杀菌剂,可经根和叶吸收并传导,具有广谱性,不仅对大部分病原菌有抑制作用,亦能促进作物提高抗逆性。本发明将吡唑醚菌酯和公主岭霉素按一定比例复配后,实现了两者在病害防治机理上的互补,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降低吡唑醚菌酯的应用量。对药剂本身都是一个重大突破。首先,吡唑醚菌酯与公主岭霉素二者复配的生测试验中,未见拮抗作用,且二者在一定比例范围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为二者合理复配、杀菌剂减施增效奠定实验基础,在防治试验中对花生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细菌性叶部病害亦有较好的防控表现,拓展了药剂的应用范围。其次,吡唑醚菌酯与公主岭霉素复配制剂中,添加了花生叶片亲和剂,提高药剂利用率和持效性,与常规药剂36%甲基硫菌灵sc等比较具有施用量少,防效高的特点,施药量降低40%以上,对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含有吡唑醚菌酯与公主岭霉素的杀菌剂,在杀菌剂种类上属于品种更新,对部分抗性病原菌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另一方面降低了病原菌的抗药性的产生。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技术特征: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吡唑醚菌酯和公主岭霉素组成,所述吡唑醚菌酯与所述公主岭霉素的质量比为(6~9):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唑醚菌酯与所述公主岭霉素的质量比为8:1。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花生叶斑病中的应用。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玉米大斑病中的应用。
5.一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杀菌组合物和农药学上可接受的助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的剂型为悬浮剂或水分散粒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的剂型为悬浮剂,以重量份计,所述杀菌剂包括如下组分:
吡唑醚菌酯18~27份,公主岭霉素3份,乳化剂16~20份,分散剂0.5~1份,渗透剂1~2份,悬浮剂3~5份,展开剂0.5~1份,花生叶片亲和剂0.5~1.0份,水补足至100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的剂型为悬浮剂,以重量份计,所述杀菌剂包括如下组分:
吡唑醚菌酯24份,公主岭霉素3份,乳化剂17份,分散剂0.7份,渗透剂1.5份,悬浮剂4份,展开剂0.5份,花生叶片亲和剂1.0份,水补足至100份。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乳化剂为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三丁基酚聚氧乙烯醚、油酰n-甲基牛磺酸钠、农乳700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分散剂为烷基萘磺酸钠、硅酸铝镁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渗透剂为失水山梨醇油酸酯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月桂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悬浮剂为黄原胶、烷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展开剂为烷基化的乙烯基吡咯烷酮聚合物;
所述花生叶片亲和剂为聚乙烯醋酸酯或聚乙烯酸多元醇聚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的施用剂量为121.5~153.9g/hm2。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联合应用研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和杀菌剂。该杀菌组合物由吡唑醚菌酯和公主岭霉素组成,吡唑醚菌酯与公主岭霉素的质量比为(6~9):1。本发明将吡唑醚菌酯和公主岭霉素复配后具有增效作用;本发明吡唑醚菌酯与公主岭霉素二者联合作用还扩大了防治范围,除了主要防治叶斑病之外,对一些细菌性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花生抗逆性具有促进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义生;张伟;王义山;李启云;杜茜;付立范;李雪梅;李锋;鞠青春;王立辉;王正国;孟灵敏;贾娇;王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12.10
技术公布日:2020.04.10
相关知识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和杀菌剂的制作方法
一种用于花生种植的复合农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一种防治植物细菌病害的杀菌剂的制作方法
一种防治花生叶部病害的复合生物药剂的制作方法
花生叶斑病发生与防治
常见杀菌剂类别及其特点—选择杀菌剂杀真菌剂
防治花卉病害有哪些生物杀菌剂?
花生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
58种杀菌剂应用详解(赶紧收藏)
50种杀菌剂防治大全(建议收藏)
网址: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和杀菌剂的制作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36511.html
上一篇: 网络中国节·中秋丨月圆花俏,线上 |
下一篇: 花卉白粉虱的防治 |